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51

《中国艺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的批评透视 下载:26 浏览:313
  • 时胜勋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始终处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之中。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上,批评界大致形成了认可、反对、反思性三种态度。除了明确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外,还有与此相关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再中国化、世界艺术史研究,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视角谱系。批评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症候的透视,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 传统、技术、市场是我学术研究的三个支点——傅谨先生访谈录 下载:26 浏览:299
  • 傅谨1,2 张之薇3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作为从美学领域进入戏剧学领域的学者,傅谨先生长期以来始终以不一样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观点受到戏曲界关注,同时也引发戏曲理论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主流观念进行重新思考。比如:戏曲的改革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问题;戏曲现代化建设与如何理解戏曲的现代性问题;戏曲技术传承的重要性问题;戏曲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问题;国有戏曲院团体制改革的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在回顾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之时,傅谨先生认为传统、技术、市场是其最主要的三个学术支点。
  •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滇剧传承发展——以昆明市牛街庄滇剧为例 下载:25 浏览:313
  • 夏禾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化自觉的核心。随着滇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滇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昆明市牛街庄滇剧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触发的文化自觉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自信对于牛街庄滇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牛街庄滇剧博物馆和牛街庄社区滇剧传承基地为地方戏曲的文化展示提供了专属文化空间,这种以民间力量主动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做法,虽然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但其在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复兴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 苏联时期舞剧学理的探索与建构(上)——从乔治·诺维尔到维克多·万斯洛夫 下载:31 浏览:306
  • 于平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苏联时期"指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联盟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舞剧学理的探索与建构,要从"前苏联时期"的米哈伊尔·福金以及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法国舞剧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入手。作为"情节芭蕾"的创始人,乔治·诺维尔所主张的"现实主义舞蹈"理论,对"芭蕾"作为"舞剧艺术"具有奠基的作用;而"前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芭蕾,可以说正是诺维尔奠基的法国芭蕾的继承与发展。诺维尔为推动舞剧革新而申说舞剧"现实性""真实性""诗实性"的特征。米哈伊尔·福金提出"新舞剧"的五项原则对舞剧艺术继续"革新",本质上追求的就是"自然性、表情性和真正的纯朴性"。罗·扎哈洛夫梳理"苏维埃舞剧的历史经验"是重大主题思想与鲜明民族形式的有机统一以及先进的思想艺术原则应坚持诺维尔的主张。而苏维埃共和国对"新舞剧"的诉求则与福金的革新主张相通,苏维埃舞剧已成为芭蕾舞戏剧,其中"情节舞"是内容表现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传达者。
  • 文化符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以“茶马古道”题材大型舞作为例 下载:27 浏览:306
  • 唐白晶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文化符号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也是文化的典型表征。舞蹈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文本,是产生文化意义的符号集合,同时也是我们传达和阐释文化记忆的媒介,文化符号在艺术文本中的运用至关重要。茶马古道文化符号主要以"茶""马""道""市""人"为主,符号与符号之间是相互交织、共生互融的关系。在以"茶马古道"为题材的大型舞作中,文化符号的运用对于大型舞作的意义主要是"文本真实""文化记忆""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舞蹈创作中,应该建立一个符号圈或文化空间的概念,考虑具体的文化语境,尽可能"均匀混合"地使用能够表现"表意感知—经验理解—抽象理解"过程的文化符号,彰显人文精神的,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艺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1
访问量 150324
下载量 63257
总被引次数 562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