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以增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97

《中国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慢性胃炎易反复,中医有办法 下载:362 浏览:1296
  • 蔡小华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慢性胃炎的反反复复,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每当胃痛再次袭来,都需要忍受消化不良、胃酸倒流和食欲不振的困扰,常常令患者深感无奈与无助。慢性胃炎一直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尝试了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控制、改变生活习惯等,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对中医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前景提供了广阔思路,是该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中医应对慢性胃炎的小妙招!
  • 急性胃肠炎,中医治疗真的见效快 下载:536 浏览:1031
  • 黎波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在生活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叫做急性肠胃炎,这种疾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等。在传统中医看来,这种疾病是由于患者外感风寒,湿热以及病毒等所引起的日常黏膜炎症。中医对于治疗急性肠胃炎主要的常用方法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推拿按摩。一般通过中医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可以快速缓解其症状,并能够使病情快速康复。
  • 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483 浏览:1563
  • 侯丽娟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应用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2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2.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改善临床表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风偏瘫怎么办?中医康复护理效果好 下载:532 浏览:1994
  • 胡启丹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中风偏瘫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突发性的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是中风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西医药物的副作用和康复训练的局限性,中医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 探讨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下载:98 浏览:666
  • 林志贤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观察探讨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FC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排便习惯训练,对观察组联合小儿推拿,评价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FC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 关于脑中风疾病的中医护理思考 下载:456 浏览:1786
  • 宋坤娟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期
  • 摘要:
    脑中风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病迅速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患有脑中风后,患者生理状态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会出现、半身不遂、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做好脑中风患者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促进其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响应面法-中心复合法试验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 下载:43 浏览:473
  • 韩宁宁 张振凌 林秀敏 孟冉 刘爽 夏云岭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 摘要:
    目的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方法以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浸出物的含量及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中心复合法对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结果炒牡丹皮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35℃,炒制时间5 min。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及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5%、0.92%、0.22%、1.68%、21.64%。综合评分预测值94.25分,实测值97.02分。结论较传统炮制工艺相比,优选出的炒牡丹皮炮制工艺综合评分较高,重复性好,且稳定可靠。
  • 中医辨证诊治急性胰腺炎方法研究 下载:47 浏览:490
  • 宋冰 汪永锋 张延英 吴建军 张艳霞 李存祥 康万荣 杨娇 张建山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 摘要: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主要是指在各种外界诱导因素下胰酶被异常激活导致的胰腺组织局部急性炎症,同时多伴有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在临床上AP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急性疾病,且由于现代人不良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导致该病的诱因容易出现,同时由于并发症较多易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危害较为严重。中医辨证诊治方法在控制AP并发症并减轻腹痛等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主要对中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中医药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基于R语言的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组方规律研究 下载:41 浏览:485
  • 李一林1 蒋春波1 金伟民1 孙伟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 摘要:
    基于R语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挖掘中药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中收集中医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R语言来挖掘组方规律。结果:CNKI中满足条件的方剂共104首,包含144种中药。以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主入肝、肾、膀胱和胃经,共得到20组频繁药对,4首聚类方。结论:核心频繁药对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间的相互组合,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根据病机特点,不忘补虚行气活血。
  •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73
  •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下载:48 浏览:480
  • 何静 李敏 李程 陈斌 孙志岭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4月,查找国内外关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s,共878例患者,治疗组444例,对照组4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率(RR=1.19,95%CI=1.07~1.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还能改善患者VAS(MD=-1.15,95%CI=-1.95~-0.35,P<0.05)、PGA评分(MD=-1.23,95%CI=-1.55~-0.90,P<0.05)和晨僵时间(MD=-4.51,95%CI=-7.55~-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患者BASFI评分(MD=-0.76,95%CI=-1.91~-0.39,P>0.05)及不良反应(RR=0.62,95%CI=0.32~1.19,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 中药麦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研究 下载:47 浏览:465
  • 张慧1 赵利平1 郑骏2 章煌杰3 章红燕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 摘要:
    目的研究为证明浙麦冬可能具有MSCs诱导作用,且其补心阴作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转化率成正比。且阐明浙麦冬对MSCs的诱导作用和机制。方法 (1)流式细胞仪鉴定大鼠骨髓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CD73,CD90,CD45,CD34,观察药物对SD大鼠MSCs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2)免疫荧光法检测浙麦冬对SD大鼠MSCs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中CTnI和CX43蛋白表达情况。(3)qPCR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中NKx 2.5,GATA4和β-MHC mRNA表达情况。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的心肌样细胞中肌钙蛋白I(CTnI)和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和培养时间依赖性。(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的心肌样细胞中NKx 2.5,GATA4和β-MHC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和培养时间依赖性。(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的MSCs中在1周左右存活的部分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呈球状、棒状或长梭形;2周以后细胞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结论补心阴中药浙麦冬能诱导MSCs分化形成心肌样细胞,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 基于聚类分析探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 下载:48 浏览:479
  • 郭鹤 郑一 张欢 倪菲 张颖 张哲 于睿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 摘要: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 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下载:51 浏览:473
  • 樊亚东 陈哲 冀楠 彭莹莹 张晓雨 章明星 边育红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1月。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红花注射液联合医西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RR=1.25,95%CI(1.11,1.40),P=0.000 2],患者VAS评分[MD=-1.34,95%CI(-1.69,-0.98),P<0.000 01]和JOA评分[MD=2.87,95%CI(2.26,3.48),P<0.000 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RR=1.23,95%CI(0.51,2.95),P=0.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疗效。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 椎管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55 浏览:493
  • 周峻1,2 熊振成3 董春科2 王延雷2 谭明生1 移平1 杨峰1 唐向盛1 李文浩2 张刘波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7例,其中男41例,女36例,年龄29~76岁,平均50.07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椎管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观察组)和单纯椎管减压手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35例。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前路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单开门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及根据JOA评分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制定的督脉瘀阻证候积分。术后(治疗后)通过X线片、CT、MRI观察内固定及脊髓减压情况、治疗后脊髓压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均无硬膜、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并伴有脊髓压迫,出现不全瘫表现,及时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未留下明显后遗症。所有观察组患者均遵医嘱服用补阳还五汤中药汤剂。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平均(13.52±0.87)个月,对照组平均(13.52±0.56)个月,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35±3.21)、(6.15±1.63)、(31.93±4.32)、(6.48±3.42);术后1周分别为(10.41±3.25)、(4.32±2.13)、(17.69±4.28)、(8.81±1.32);术后1个月分别为(12.52±2.34)、(2.71±1.42)、(15.65±3.46)、(9.82±2.43);末次随访分别为(14.16±3.13)、(1.02±0.55)、(12.24±3.22)、(10.85±2.88)。对照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28±3.58)、(6.24±1.81)、(30.89±4.21)、(6.77±2.13);术后1周分别为(10.13±2.17)、(4.69±2.52)、(18.68±5.34)、(8.39±3.52);术后1个月分别为(10.48±5.12)、(3.87±1.82)、(17.43±3.97)、(8.57±2.45);末次随访分别为(12.35±4.41)、(1.71±0.42)、(14.31±4.25)、(9.43±3.07)。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较对照组脊髓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JOA改善率观察组为(68.31±11.24)%,对照组为(69.92±12.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后)均行X线、CT、MRI检查,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通过椎管减压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直接从解剖学上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以达到疏通督脉的作用,联合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较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冠心病痰瘀证的遗传关联分析 下载:54 浏览:486
  • 古联1,2 黄思芸2 李敏华2 李金鸿2 黎同顺2 龚林2 申婷婷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痰瘀证、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痰瘀证的遗传关联。方法纳入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对照组各5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DCN基因mRNA外周血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DCN基因在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②DCN基因外周血mRNA表达水平与IS痰瘀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HD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显著相关(均P<0.050)。③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CHD痰淤证的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④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加性模型:Padj=0.006)、低密度脂蛋白(LDL)(加性模型:Padj=0.029)水平显著相关,rs7441多态性与CHD痰瘀证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adj=0.018)。结论 DC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参与IS痰瘀证、CHD痰瘀证的发生,rs7441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CHD痰瘀证患者的凝血功能。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2876
下载量 60952
总被引次数 596
影响因子 1.39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