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医学
诊断医学
《诊断医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技能、症状诊断学等各门临床诊断学科的病例报告和学术论文。本刊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并致力于学术繁荣,旨在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诊断研究人员及医疗诊断工作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医疗诊断领域内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54

《诊断医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HsCRP及WBC水平检验在小儿发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下载:115 浏览:1004
  • 谭茂华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 摘要:
    目的:小儿发热诊断中,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细胞(WBC)水平进行检验,分析检验价值。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病例的周期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随机抽取了40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通过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和血细胞五分类技术分别对HsCRP以及WBC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以及WBC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26.03±1.32)mg/L,WBC指标水平为(14.82±6.16)×109,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2.05±0.34)mg/L,WBC指标水平为(5.26±2.46)×10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P<0.05的结论,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HsCRP和WBC指标联合检测应用,可以对小儿发热的疾病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从而为临床中小儿发热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 分析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110 浏览:1032
  • 何爱斌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学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MS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是83.87%,核磁共振是98.39%,核磁共振更高,与多层螺旋CT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查所需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比螺旋CT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比多层螺旋CT优,其能够将患者病变状况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值得采纳、推广。
  • 异位妊娠诊断中经腹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的价值观察 下载:106 浏览:1061
  • 詹素月 沈亮 王爱娟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异位妊娠诊断中经腹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值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经腹部彩超检查,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经腹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的方式,在检查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情况及声像图特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综上所述,实验组采用的经腹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方法,整体的检查准确率比较高,患者的检查满意度比较高,对患者声像图特征情况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采用经腹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的方法,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检查的准确率,保障患者有良好的检查满意度,对不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较为准确,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检查中进行相应的应用。
  • 分析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89 浏览:1044
  • 何爱斌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学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MS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是83.87%,核磁共振是98.39%,核磁共振更高,与多层螺旋CT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查所需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比螺旋CT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比多层螺旋CT优,其能够将患者病变状况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值得采纳、推广。
  •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下载:88 浏览:1005
  • 张兴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 摘要:
    目的 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中采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 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 低信号显示。结论 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超声在卵巢巧克力囊肿与盆腔炎性囊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96 浏览:1037
  • 黄仁义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炎性囊肿中运用超声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炎性囊肿的病人分别为80例和20例,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测,对比两种疾病的超声作用特点。结果:阴道超声检查中,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符合率为98.75%(79/80),盆腔炎性囊肿诊断符合率为100.00%(20/20),两者超声诊断同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作用特点为,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信号弱回声和血流阻力指数低于盆腔炎性囊肿,而收缩和舒张末期峰值流速均比盆腔炎性囊肿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鉴别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炎性囊肿中运用阴道超声检测,临床确诊率高,可作为两种囊肿的辅助诊断方法。
  • 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下载:103 浏览:1002
  • 黄顺利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对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列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例人员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功能等级与心脏超声指标。结果:研究组LVEDD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而LAD与LVEF指标更高,研究组患者LVEED与LAD指标与心功能等级成反比,LVEF指标与心功能等级成正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能够有效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筛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的价值 下载:94 浏览:1064
  • 郑丽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其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根据我院2019年01月~2021年01月间接收的来我院进行诊断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超声组)与血管静脉造影(造影组)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中的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具体状况。结果:超声组的检查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共计17例,完全闭塞的患者共计14例,其余为无异常的患者,共计9例。造影组的检查结果为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共计19例,完全闭塞的患者共计15例,其余为无异常的患者,共计6例。超声组同静脉组检出结果相似度为94.00%(47/50)。讨论:在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其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具有重要作用,可确定静脉狭窄的位置和范围,但具有一定的漏诊情况,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97 浏览:1025
  • 刘刚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剖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期内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生化检验,统计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等具体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检验指标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的价值理想,能为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预后提供科学参考。
  •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下载:103 浏览:1008
  • 张兴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中采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低信号显示。结论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与临床诊断分析 下载:108 浏览:1044
  • 郝竹行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诊断颌骨肿瘤过程中,临床应用放射影像平片的价值及表现。方法:以76例颌骨肿瘤患者,病例所选均为2018.01-2021.01之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实施放射影像平片检查,然后对检查中的具体表现予以总结。结果:经本次影像诊断,76例患者均存在差异,牙根浸润型、颌骨恶性肿瘤、造釉细胞瘤在检查中发现分别表现为压牙根出现中断或发生推移、软组织局部肿胀、颌骨以囊状为主且骨质透亮等。结论:在诊断颌骨肿瘤过程中,临床应用放射影像平片后表现各异,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则需确保检查涉及全方面,以减少或避免漏诊或误诊,进一步避免对周围器官组织造成累及。
  • 子宫内膜厚度,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联合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价值 下载:102 浏览:1050
  • 陈佳惠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孕酮联合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近期30例我院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患者为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发现两种孕妇的以上水平的不同,从而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孕酮水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5.70±9.34)μg/L,(937.56±64.18)U/L、(7.22±1.28)mm,对照组孕妇的孕酮水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5.21±14.05)μg/L,(2846.76±88.24)U/L、(12.04±2.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患者通过子宫内膜厚度、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孕酮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进展 下载:95 浏览:1010
  • 李金禧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为异位妊娠,早期不及时医师会引起破裂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诊断方式较多,包括孕酮检测、超声检查等。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异位妊娠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成为首诊方案,且诊断效果更佳。文章就基于临床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以期为学者深入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下载:89 浏览:1115
  • 赵江峰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定为2019年7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我院检验科接受体检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42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对比组选择在此期间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2例。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RF平均值为(238.21土93.66)、抗CCP平均值为(301.21土94.36),高于对比组;RF阳性率为78.6%、抗CCP阳性率为95.2%,高于对比组;IgG指标为(15.25±4.62),高于对比组,补体C3为(0.71±0.22)、补体C4为(0.21±0.11),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95 浏览:1129
  • 赵江峰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0例于2019年4月到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SLE患者及同时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分别作为SLE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EA、CA125、CA199、CA153水平、IgG、IgM、IgA水平及不同分型患者的CEA、CA125、CA199、CA153水平、IgG、IgM、IgA水平。结果:对照组与SLE组的CEA、CA153水平并未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SLE组的CA125、CA199水平、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LE稳定期亚组与SLE活动期亚组的CEA、CA153水平无差异(P>0.05);SLE活动期亚组的CA125、CA199水平、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SLE稳定期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08
  • 伍发1 伍婷婷2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予以X线、CT、MRI检查。结果:经X线、CT、MRI检查发现,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存明显的差异,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MRI均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轻度病变可应用CT,抑或是MRI,而细微病变则应优先考虑MRI。
  • 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检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下载:88 浏览:962
  • 韩昆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静 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检测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 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接诊的3 600例孕11~14周的单胎孕妇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DV)及颈项透明层(NT)检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NT增厚及DV异常的胎儿,行超声心动图系统筛查孕18--20周和中孕期的胎儿,系统筛查所有NT及DV正常的孕22~24周胎儿,并进--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疑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对所有胎儿(出生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者进行尸解,对数据进行评价。结果3 600例胎儿中,与NT正常的胎儿比较,NT增厚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阳性预测值为32.73%、敏感性为53.73%、特异性为98.87%;与DV正常的胎儿比较,DV异常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阳性预测值为25.81%、敏感性为57.14%、特异性为96.74%;与NT及DV均正常的胎儿比较,NT异常合并DV异常的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阳性预测值为62.00%、敏感性为46.27%、特异性为99.84%。结论胎儿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检测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做出有效的产前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在胎儿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 下载:106 浏览:969
  • 韩昆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在胎儿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室内强回声灶的胎儿1 0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心室内强回声灶大小、数量与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068例中,其中心室单发强回声灶983例(左心室965例,右心室18例),心室多发强回声灶62例(左心室48例,右心室14例) ,双心室强回声灶23例;心室单发强回声灶直径<2mm者547例,强回声灶直径2.0~2.5mm者420例,强回声灶直径>2.5mm者14例。在1068例有心室强回声灶的胎儿中不伴发心脏结构异常者985例,伴有心脏结构异常者83例。结论胎儿右心室强回声灶、心室多发强回声灶、双室强回声灶及左心室单发强回声灶直径较大者与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相关性大。
  • 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16 浏览:1016
  • 王芳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进行CT增强延迟扫描、手术病理学检查,对比患者的实际检查结果。结果:1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疾病均得到确诊,手术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是100.00%。进行CT增强延迟扫描,12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是95.83%。患者的CT增强延迟扫描诊断准确率和手术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可将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作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技术,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诊断医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30
访问量 110265
下载量 26520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