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儿科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85

《中国儿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探索 下载:123 浏览:1654
  • 熊彦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经江西省某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儿童965例病历资料。统计PICU意外伤患儿发生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并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结果 965例意外伤患儿中245例发生了胃肠功能衰竭,死亡32例,病死率13.06%。意外伤害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主要包含重度感染、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酸中毒、脓毒症,分别占37.96%、16.33%、12.24%、11.84%和8.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在6个月~1岁、血红蛋白显著下降、重度感染、低氧血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死亡危险性增加(P<0.05);而患儿性别、意外伤发生季节与病死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病死率较高,重度感染、MODS和脓毒症是其死亡的只要危险因素,需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避免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儿病死率。
  •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23 浏览:1766
  • 彭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语言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和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建议将非语言沟通技巧积极广泛地开展推广和应用。
  • 分析人文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28 浏览:1745
  • 孙宁红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讨人文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份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结合两组患儿的HAMA评分、依从性、住院时间、护理效果、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家长SAS评分与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可知观察组患儿的HAMA评分、依从性、住院时间、护理效果、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家长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657
  • 符亮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分析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患儿病症消失时间(4.13±0.08天)明显低于一般组(5.06±0.58天),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100%)远高于一般组(60.00%),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有利于加快病症消失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喂养的影响 下载:152 浏览:1768
  • 姬玲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喂养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的66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疼痛情况及喂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PIPP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进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应用探讨 下载:142 浏览:1672
  • 甘珊 黄秀华 杨立利(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探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1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新生儿CRIE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低,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方式进行临床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症状,还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治疗更安全,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1655
  • 高琼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浅析儿科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11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比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在护理人员工作中,家属对其指导内容和指导技巧也表示满意,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儿科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下载:163 浏览:1538
  • 王梦琪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探究分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方法:本疾控中心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对16岁以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383名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383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对两组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儿童的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发病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出现16例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红肿、5例发热、1例皮肤瘙痒、6例头晕,发生率 4.17%。上述症状均比较轻微,可自行恢复。结论:流感疫苗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有较高预防效果,可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理想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下载:185 浏览:1553
  • 郭静 陈慧瑜 吴艳玲 张双 李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样本为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专科性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化疗期间病人,对其2023.3-12月197例PICC维护患儿的置管部位皮肤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SRI 1-3岁高达32.1%,皮肤过敏高达31%,在皮肤潮湿状况下MARSI发生率高达24.1%,潮湿环境可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86%,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结论:关于PICC置管部位MARSII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此类皮肤损伤。本研究基于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可提高血液病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 早产儿临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下载:142 浏览:1658
  • 葛爽爽 温慧敏 张铭涛 王慧 李欢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分析早产儿临床应用抗菌类药物对肠道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在7日内应用抗菌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早产儿患者分别于出生后第2周和第4周各采集粪便样本一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患儿粪便内菌群含量分布情况,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记录跟踪。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2周第4周肠道菌群ACE丰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早产儿患者临床治疗用药2周后拟杆菌、放线菌和厚壁菌含量均较未用药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杆菌的含量明显出现数值下降。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4周后拟杆菌、放线菌和厚壁菌含量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比均出现了明显升高,但变形杆菌含量数值出现明显下降现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早产儿患者临床治疗用药2周后梭菌、埃希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克雷伯菌均出现较低的现象,但是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含量均较高,并且组梭菌、克雷伯菌、埃希菌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对比下降趋势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4周后梭菌和克雷伯菌含量与未用药组患者进行对比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结合多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得出,对于早产儿患者在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比单独使用青霉素药物肠道菌群受影响更明显,通过我院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证明,早产儿肠道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伴随抗菌药物使用会明显降低。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65 浏览:1548
  • 谷文岳 王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入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两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例(8.3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0例(27.78%),(p<0.05);观察组无明显感染33例(91.67%),对照组无明显感染26例(72.22%),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临床指标:护理后观察组的RR、HR、PaCO2、PaO2结果更好,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8.33%),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7.7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结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 儿科临床实践中传染病的防治策略研究 下载:163 浏览:1666
  • 谷颖伟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为了分析对比儿科临床实践中采取不同防治策略对传染病发病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组各57例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跟踪观察,观察组采取设计的新的防治策略,对照组执行原有的标准防治策略。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儿童在此期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疫苗接种和家长知情状况等。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传染病总发病率(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总发病率(22.81%),并且在疫苗接种合格率方面,观察组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占比为96.49%,对照组则为91.23%。同时,在家长知悉的情况对比中,观察组家长对于疫苗接种以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比较充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儿科临床实践中,采取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策略,并加强对儿童家长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传染。
  • 风险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2 浏览:1445
  • 郭英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观察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数为50例(2021.1-2022.7),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风险护理模式),各25例。结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患儿疾病恢复效果突出。
  •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研究进展 下载:125 浏览:1552
  • 何蓉 李丽萍 赵崇秀 黄莹莹 张祥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且可在急救时快速建立静脉,但近年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许多研究发现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而导管异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可利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脐静脉导管尖端,该技术是模仿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节省导管定位时间成本,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运用于临床。为了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认识及使用此方法,就脐静脉尖端位置及其定位方法,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原理,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对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综述。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状况的影响分析 下载:182 浏览:1882
  • 胡灿霞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分析予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6.30期间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发育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儿语言能力,促进其预后恢复,获得认可,可推广。
  • 基于临床特征的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肺炎患儿重症化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下载:196 浏览:1668
  • 胡思铭1 刘国华2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混合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儿童肺炎重症化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方医院太和分院住院的200名儿童重症肺炎病例,通过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的系统性分析,将患者分为“MPP单纯感染组”和“MPP混合感染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重症肺炎相关的显著因素,并基于R语言构建Nomogram风险模型。结果显示,MPP混合感染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MPP单纯感染组,这些指标在预测儿童MPP混合感染发生重症化的风险中具有重要作用。预测模型的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0.5%)和特异性(78.9%)。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简便且有效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儿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儿童重症肺炎的救治率,降低重症发生率。
  • 护理品质链在综合治疗肥胖儿童阴茎显露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182 浏览:1929
  • 禹晓昱 曾颖 曾辉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探讨护理品质链在综合治疗肥胖儿童阴茎显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肥胖阴茎显露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质链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满意度平均分为(7.56±1.42)分,观察组满意度平均分为(8.47±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操作告知、患儿恐惧、家属焦虑、健康宣教、护理服务、呼叫应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待服务、介绍环境、病房环境、保洁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品质链应用在综合治疗肥胖儿阴茎显露不良中,可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及家属的焦虑,促进护理人员宣教、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提升患儿及家属治疗期间的整体满意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儿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0
访问量 140632
下载量 49623
总被引次数 492
影响因子 0.9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