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国文研究、文献学与语言学、经学研究、国史研究、学术评论等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国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32

《国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科技异化的现实影响与伦理学反思 下载:99 浏览:991
  • 师佳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两面性,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愈演愈烈。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正确看待这些影响,减少科技异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助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
  • 试论工程伦理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94 浏览:901
  • ​杨世杰 《国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工程教育5.0超越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伦理和人文主义的领域,成为新一代工程师教育的关键方面。“工程[1]教育5.0”的概念,是一种与工程教育愿景相联系的未来教育范式,其特征是需要不断发展的。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和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策略。
  • 初中生物大单元中的生命伦理教育探讨 下载:82 浏览:891
  • ​张金芳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生命伦理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的基础学科,应当积极承担起生命伦理教育的责任。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大单元中全面、有效地渗透生命伦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命伦理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 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国画创作研究 下载:97 浏览:916
  • 王珊珊 王向阳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国画创作时,应当采取一系列科学而严谨的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个人的艺术风格。
  • 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下载:95 浏览:886
  • ​高晓玉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其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教育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此时,教育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书法教育在各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本文分析了书法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地改进策略,以期为书法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基于《先秦诸子选读》的高中生儒家“仁”思想认知研究 下载:87 浏览:907
  • ​鲁泽久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通过《先秦诸子选读》对儒家“仁”思想的认知情况,分析儒家“仁”学在历史语境下的内涵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研究围绕“仁”的思想渊源、核心内涵、实践路径及其对理想人格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展开,采用文献分析法与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揭示儒家“仁”思想在高中生群体中的认知现状与深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生道德认知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 生态主义视域下中西方宗教文学中的植物启示 下载:92 浏览:891
  • 沈昂学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中西方宗教文学中都出现了众多对植物意象的生态描写,彰显出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从中西方典型的宗教文学和宗教物象中挖掘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可以发现不同的植物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其特定的宗教含义,而其自身所具有的植物启示体现了人类在早期宗教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人类从自然植物中获得的精神启示,摆脱了传统的动物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将植物视作平等的生命体。宗教文学中的植物书写呼应了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 学科交融视域下初中书法教学指导途径探究 下载:83 浏览:897
  • 李静静 《国学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与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初中教育阶段的传承与发扬变得尤为关键。本文聚焦于探索如何在多学科交融的背景下,有效地引导初中书法教学,通过巧妙融合语文、美术等领域的精髓,创新教学模式并拓宽教学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书法技艺与艺术修养。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下载:87 浏览:850
  • 曹海红 《国学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德育内容,是德育主体为达到德育目标对德育客体所提出的关于修身要求、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的总概括。任何德育学说,都有与之相应的德育内容体系。儒家德育学说作为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所设计的德育内容,更是丰富无比的,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就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进行阐述。
  • 加强硬笔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载:93 浏览:884
  • 聂祖双 《国学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然而,单一的书法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有必要将小学书法与学科教学融合,以丰富学科教学的内涵,促进学生在艺术和学科知识方面的全面发展。
  • 智能营销传播的实践困境及伦理反思 下载:97 浏览:857
  • 杜锐 《国学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随着信息智能化的逐渐发展,较为传统的消息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信息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也可以看到信息智能化与这个时代各方面的多种联系。在应用智能化信息的同时,我们也要督促者信息智能化不断的进行改善,更加贴合人类的生活与进步。
  • 浅谈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及应对措施 下载:92 浏览:918
  • 董祥伟 《国学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两者持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冲突始终存在。在新时代,研究学者已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无限制的,需要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之下发展。而伦理道德的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本文主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处理对策。
  • 浅谈推进高中历史复习史学阅读教学的具体对策 下载:93 浏览:911
  • 林威 《国学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历史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阅读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关系着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更是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排和新高考的要求下,历史“史学阅读”的作用性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视。
  • 小学美术教学国画的发展与研究 下载:97 浏览:899
  • 迟金玲 《国学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小学国画美术教学,不仅要反映出中华几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要在逐渐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国画美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以及对学生的创作能力。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小学美术的教学就是要从幼年开始,逐渐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行之有效的课程设置方法,利用文化交流的形式,来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 浅谈微观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下载:85 浏览:898
  • ​李志翔 《国学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微观史学理论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美国学者诺曼・福山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历史研究不应仅着眼于历史事件的宏观变迁,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历史事件的微观结构上,将个体的人或群体置于历史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以往史学研究中“宏观叙述”和“微观考察”失衡现象,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微观史学理论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创新。
  •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宗教社会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82 浏览:821
  • 金明俊 《国学研究》 2024年5期
  • 摘要: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传递和共享信息的基本单位。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符号的概念为我们分析和解释宗教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宗教社会学中宗教崇拜和宗教功能论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其在解释和理解宗教现象中的作用。
  • 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与对策探讨 下载:94 浏览:868
  • ​杨杨 《国学研究》 2024年5期
  •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道德实践,它是以一套伦理守则及其价值作为助人的行动指南。在服务过程中遵守保密原则,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也是以人文本、尊重案主的体现。但服务对象及其服务情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伦理守则中所提供的行为标准可能会与现实情况有所冲突,使得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也是社工最易遇到的伦理困境。本文从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本身出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06258
下载量 11621
总被引次数 207
影响因子 0.3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