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析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下载:48 浏览:312

吕晓林 曲强 龚建亭 姜伟 《体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构成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陕西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应当强化对体育产业的全面认识,重视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对体育产业发展在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进行相应的思考。本文尝试性地对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不足与对策进行分析,阐述了陕西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对策,以此进一步刺激体育品牌、体育消费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我国劳动力结构演变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9

周勇 解美娟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劳动力结构分为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劳动力质量结构和劳动力城乡结构四大类,分别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知,劳动力产业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不断优化,能显著引起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新生代劳动力所占份额与享受型消费份额存在正相关,即新生代劳动力的增加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从劳动力城乡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对消费结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载:71 浏览:328

苏娟 胡青华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但是对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效应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对东中部商贸流通业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商贸流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处理好产业优化与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我国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 下载:29 浏览:213

党晨鹭 《中国经济》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别进行统计描述,最后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商贸流通业产业贡献与发达区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45 浏览:254

鲁朝云 《中国经济》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以广东省商贸流通业为研究样本,选取2002-2016年统计数据,构建和运用贡献率指标体系,剖析15年来广东省商贸流通业内部构成对第三产业发展贡献,并结合第三产业结构演变,提出经济发达区商贸流通业及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第三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研究内容综述 下载:87 浏览:496

阳益君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以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关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关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研究主要涉及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原则研究、问题研究、对策研究及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这些成果为此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但近十年的研究也存在论点过泛、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与视角较传统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下载:62 浏览:425

陈凡1 周民良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为了实现国内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自2010年开始在中西部省区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西部示范区,中部示范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作用更大,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作用更小;相较于无禀赋优势示范区,有禀赋优势示范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抑制作用更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更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当地政府应加大力度培育示范区创新能力,大力发挥人力资源的关键作用,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给予更多的资源和禀赋支持,带动示范区产业结构更加良性发展。

中国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47 浏览:241

种国双1 段珺2 高振2 李宇航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产业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分5个特征阶段对中国1949~201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占比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指引下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向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方向靠拢,形成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的演进历程,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规律逐渐契合。在此基础上,解析了中国当前产业政策下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分配等主要问题,并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 下载:72 浏览:452

张曾莲 郝佳赫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3~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交叉项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随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程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会相应增多,且金融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在实践中,因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代表地区经济及金融水平朝良好方向发展,故我们不能通过抑制两者正向发展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所以要重点坚持"调结构"的举措,在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展第三产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得以有效控制。

南沙自贸区经济发展研究 下载:57 浏览:416

李一川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根据近五年来广州市南沙自贸区整体产业结构分布和生产总值(GDP)数据,深入地分析了南沙区经济近年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并根据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归纳出南沙自贸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将来发展制定相应对策。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之谜——基于产业结构转型的视角 下载:80 浏览:485

王育森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以不同产业与不同国家间资本和中间投入产出比差异为基本出发点,基于货币派生的内生性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之谜给予解释。就纵向而言,由于第一产业资本产出比和中间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伴随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全社会货币派生能力显著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就横向而言,由于中国资本和中间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货币派生能力更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慢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下载:41 浏览:502

郭永清 徐云帆 《管理与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任务,而财政支持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在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安徽省2000—2014年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考察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结果发现:财政支农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存在长期关联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受上一期对长期趋势偏离程度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下载:47 浏览:483

黄迪 胡麦秀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中国在该区域的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在该区域的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并不能推动中国在该区域的直接投资。通过OLS回归进一步发现,中国在该区域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将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增加0.009%;分三次产业来看,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将使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降低0.073%和0.02%,使第三产业占比增加0.038%。

新常态下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41 浏览:425

侯光宇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以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当前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促进社会资本推动基础产业发展,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当前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绩效评价制度不完整、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及与社会资本利益诉求相矛盾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基于区位熵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探讨 下载:65 浏览:494

何书玲 杜宏茹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其传统产业的经济特点,认为要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应鼓励经济环境双优产业、改造环境污染严重产业、淘汰经济环境双低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分析 下载:68 浏览:466

张云1 张四灿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宏观经济由不同产业构成,其整体波动是不同产业波动的综合效果,蕴含了不同产业自身的波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文章在考虑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熨平经济波动的四种具体机制:粘性价格机制、部门需求转化机制、厂商价格策略互补机制和产业相对规模变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考虑产业结构的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明显优于单部门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中国产业波动性大于总产出波动性的特征事实,文章模拟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降低宏观经济波动20%左右。文章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应注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时空格局 下载:90 浏览:494

尹倩倩 仇方道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耦合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关系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沿京沪和东陇海铁路呈轴线分布;(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沿"勉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线路逐次提高。空间上,呈以徐州为中心,沿京沪、陇海形成"+"字区域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耦合协调度未体现出一致性且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显著。

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下载:54 浏览:440

徐忠1 杨鹏1 肖欠欠1 李科勤2 《海洋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文章根据2006—2016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和GDP相关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并开始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总体海洋产业结构模式表现为三二一模式,海洋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②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因此提出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等针对性的建议。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下载:36 浏览:479

李宁 《海洋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文章基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海洋产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海洋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而对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选择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七大海洋产业,利用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各个海洋产业产生的非对称效应。总体来看,各海洋产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均表现出负向响应,从侧面验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结论。最后提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要关注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建议。

基于区域视角和灰色关联度横向比较的中国海洋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 下载:36 浏览:275

龙腾 马诗宁 杨昌鑫 《海洋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为提高我国海洋科技产出,促进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15年我国五大经济区域海洋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各有区域特色;通过计算各指标与海洋科技产出的综合灰色关联度,长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较低,海西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科研经费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科研人才指标的关联度较低;各经济区域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再投资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和完善海洋科技政策规划。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