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正似我们借来的人生:在皮尔森的舞台上——第26届国际戏剧节的东欧戏剧 下载:34 浏览:305

卡莉娜·斯蒂芬诺娃1 桂菡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第26届国际皮尔森戏剧节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分寸得当,毫无废话,诚实正直"。《伊利亚特》掀开我眼前隐形的窗帘,让我进入肉眼所看不见的领域,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得以洞察非物质的世界,洞察看似唯一的物质世界与生活的本质。《人走后的房间》运用声音在戏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让人得以一窥惊人的深刻哲学与无限的精神境界。《摹仿生活》在舞台上所创造的不同寻常的形象与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作品成为一封正在发出求救信号的电报,而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封电报的收件人。戏剧节的喜剧类作品堪称典范,它让我们既能从笑声中获得活力又可以通过它来武装自己,这就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是选择面对而非选择逃避。

吴景贤先生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述论 下载:36 浏览:316

陈辉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任史学教授,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文章结合吴景贤先生的生平事迹,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教材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了吴景贤先生对构建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贡献。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下历史教育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张芝联学术人生初探——写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际 下载:82 浏览:458

高毅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正>张芝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先生逝世后,学界一直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或追思的活动,似乎是怕搅扰了他的安宁。而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也很偏爱这种安宁,因为说实在的,我总觉得先生并没有走,他一直就在我和他的所有徒子徒孙们的身边,总带着一抹慈祥的微笑注视我们,还不时地和我们说着话,要我们留意这留意那,要我们适当休息一下可以但不可一味偷懒,要我们珍惜这段可遇不可求的宝贵时光把该做的事情不失时

二周还是三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周建人 下载:58 浏览:386

陈平原 《中国文学》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以"百草园的过客""兄长的提携""大哥的影子"三节,对周氏兄弟中往往被忽视的一人——周建人的既往,尤其是其与兄长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以显现和衡定周建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存在。

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 下载:21 浏览:274

张旭东1 庞诗萍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故事—世界”与小说的时空体——论麦家《人生海海》的叙事及其他 下载:55 浏览:444

林培源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作为一名有着深刻自省意识和宏大野心的小说家,麦家显然不满足"谍战""特情""新智力小说"等类型文学的标签。新作《人生海海》便是体现这一自省意识和宏大野心的转型之作。在这部长篇中,麦家经历了"自我典型化"的蜕变,从依附于当代中国的"少数文学"(谍战、特情、反特)谱系中突围,一跃进入由乡土叙事、家族史诗等为主要构成特征的"多数文学"之中。不论就故事题材、叙述形式还是写作意图,这部作品都与其前作判然有别,是一次成功的自我颠覆与超越。本文将《人生海海》置于文学史中作文本细读,揭示这部小说所承载的叙事美学。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IGF-1及IGFBP-3水平的影响观察 下载:87 浏览:429

黄小娃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浆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三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中IGF-1和IGFBP-3含量比对照组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IGF-1和IGFBP-3浓度,且临床疗效佳。

“印记感”、形象期望及人生发展阶段对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17

汪长玉1,2 左美云2,3 《当代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将年长员工(俗称老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转移给年轻员工(俗称新员工)这样一种代际知识转移,既能防止组织遗忘,又能实现新知识的创造。本文基于传承理论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以121名组织员工(年龄在35岁以上、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的员工)为对象,对"印记感"、形象期望及人生发展阶段与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成年中期阶段,"印记感"、形象期望与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正相关,形象期望正向调节了"印记感"与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之间的关系。在成年后期阶段,"印记感"对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作用不显著,年长员工更加关心的是形象期望;形象期望对成年后期阶段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成年中期阶段员工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代际知识转移理论,拓展了传承理论的应用及内涵。另外,也为代际知识转移的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指导。

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以“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为例 下载:74 浏览:516

欧阳康1,2,3 赵贝斯特1 张梦3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抒情逻辑谈起 下载:66 浏览:386

王以兴 王春玲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表达的旷达洒脱之人生态度固然容易理解,但其中事、情、理的叙述线索和因果思路却常被忽略。苏轼在政治上的沉浮使其明悟人生顺逆、荣辱、境遇的不可捉摸,从而滋生出一种穷达不困于心的从容优雅。谪居黄州时的一次春雨即晴的意外邂逅,真切印证了苏轼的人生感悟。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 下载:76 浏览:488

彭杨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笔者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中"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章节为例,分享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以期能为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互动提供一些拙见。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及其区域差异 下载:64 浏览:390

罗晓晖1 李晶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由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精神状况和主观感受五个维度及十三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综合求得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四大区域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及类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于此,着眼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各区域都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夯实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努力缩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促进各区域老年人生活质量在高水平上的均衡化;各区域应着力补齐自身在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类指数上的短板,促进当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化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存危机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67 浏览:375

马健囡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居家失能老年人成为社区养老重点服务对象。社区养老服务在功能性活动和可行能力集的综合影响下实现供给。对福建省281位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和171个社区的居家照护服务状况的调查显示:失能老年人普遍经济能力不强,与子女分离,意外伤害高发,居住环境不佳;同时,针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救助政策目标指向性不足,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常规经营方式在社区难以为继。提出在社区内构建针对失能老年人的微型养护机构,将失能老年人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纳入医联体等对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收入、消费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下载:68 浏览:401

杨晓奇 王莉莉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老年人经济状况不但关系到老年人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掌握我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意义重大。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差距不断缩小。城乡老年人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形成;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再就业条件有限、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了老年人收入和消费的进一步改善。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老龄产业发展,优化消费环境,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消费水平。

我国老年人生活来源现状及变化:2010—2015年 下载:80 浏览:443

丁志宏 张亚锋 夏咏荷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生活来源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集中在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离退休金养老金和劳动收入三个方面。但老年人生活来源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和省区差异。由于代际更替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10-2015年,我国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越来越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府保障性支持,劳动负担也大大减轻。老年人生活来源中劳动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比有所下降,离退休金养老金的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了相应措施建议。

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甘肃省数据 下载:93 浏览:490

王兆花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以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问题为主题,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甘肃省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老年人贫困问题进行多维度实证研究,呈现了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的基本状况,并试图探讨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在控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慢性病患病情况与从事有收入工作的情况对老年人的社会贫困有显著影响;子女数量增加特别是儿子数量增加,会使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可能性增大;患病的老年人、未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经济贫困状态。

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纵向动态研究 下载:96 浏览:509

伍小兰1 刘吉2 董亭月3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21世纪的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利用全国老龄办主办、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三期追踪资料,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纵向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身份及残障队列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动趋势和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老年群体功能健康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研究还指明了我国老年人ADL和IADL项目残障发生的顺序,以及老年人在身体活动能力、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三个领域的功能衰退上存在的层级关系,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空巢独居老人生活困境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773

杨九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群体。本文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作为实务的理论基础,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案主的相关资料,分析案主的生活困境现状以及需求,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干预,协助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并尝试为其建构社区互助支持网络,增强其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缓解案主独居的孤独感与无力感,使案主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面向丧偶独居老人的专业服务探索——运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分析 下载:64 浏览:777

陈蕴叶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为理论支撑,将理论中“老年期”的相关内容与案例实际相结合,对案例中丧偶老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具体的介入服务,分别从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层面对其提供专业服务,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的精神状况,引导其加强社会参与,建立情感支持系统,丰富晚年生活。

读《苏东坡新传》感悟 下载:166 浏览:1512

常牧歌 《中文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宋朝是中华诗词文化发展的盛世,《苏东坡新传》的作者李一冰是古往今来对苏东坡研究最痴迷最深入的一位,加之此书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给苏轼以更加透彻的人生分析。本文通过对《苏东坡新传》的阅读,对苏轼在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和代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进行探索列举,以求勾勒一代伟大文豪的人生轮廓和特殊心境下的代表作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