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通畅性恶化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下载:84 浏览:513

​付胜奇1 张淑玲1 张杰文2 宋良1 李浩然1 张洪涛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通畅性恶化(APD)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77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PD将患者分为APD组及非APD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对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采用NIHSS评分评价入院24 h神经功能,记录入院48 h的早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于3个月和12个月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记录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与非APD组比较,APD组年龄、3个月mRS评分及高血压病史、入院前使用降压药、入院前使用降脂药、脑白质疏松的比率显著降低,入院及24 h NIHSS评分、12个月mRS评分及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的比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TOAST分型的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SOE)及不明病因型卒中(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0.46,95%CI:0.30~0.85,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06,95%CI:1.03~1.11,P<0.001)、颅内动脉狭窄(OR=4.87,95%CI:3.02~15.21,P<0.001)、颅外动脉狭窄(OR=3.61,95%CI:1.59~6.37,P=0.011)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OR=3.17,95%CI:1.45~9.85,P=0.002)是APD的独立相关因素。与非APD组比较,APD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早期卒中复发比率显著升高(均P<0.001),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及3个月、12个月的预后不良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良好与入院24 h APD独立相关,高血压病史具有保护作用。APD早期及长期预后均不佳。

高分辨磁共振在青年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病因诊断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06

​何桂香1 钟建国1 王雪扬2 宋维根1 王根娣1 陈敏1 陈明珠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回顾性分析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高分辨MRI(HR-MRI)血管壁成像对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的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程14 d内进行HR-MRI扫描的80例患者(实验组),以及同期内行CTA检查,而未行HR-MRI或DSA检查的189例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2例(65.00%),动脉夹层12例(15.00%),血管炎性病变7例(8.75%),烟雾病8例(10.00%),病因不明1例(1.25%)。对照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46例(77.20%),动脉夹层10例(5.30%),血管炎性病变4例(2.10%),烟雾病25例(13.20%),病因不明4例(2.10%),实验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烟雾病、病因不明的诊断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青年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6

潘玥 何泳 金晶 王荣祺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影响。方法检测96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周后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sd-LDL-C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将心肌梗死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组、狭窄50%~70%组、狭窄>70%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血压、TG、LDL-C、sdLDL-C、sd-LDL-C/LDL-C比值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2个组之间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组、狭窄50%~70%组、狭窄>70%组TC、sd-LDL-C、sd-LDL-C/LDL-C比值依次升高(P<0.05、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sd-LDL-C、sd-LDL-C/LDL-C比值是冠状动脉狭窄>70%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680、2.000、7.819,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780~7.030、1.103~3.681、1.430~40.263]。狭窄>70%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sd-LDL-C、sd-LDL-C/LDL-C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狭窄<50%组和狭窄50%~70%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及sd-LDL-C/LDL-C比值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降低sd-LDL-C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例临床经验 下载:64 浏览:397

丁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神经外科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7份病例,术前均经过颈动脉超声、颈部CTA、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根据北美颈动脉内膜剥落试验(NASCET)计算出狭窄率均大于85%。术后1周复查颈动脉超声、颈部CTA;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功能评分(mRS)评估和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围手术期内没有脑卒中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个月、3个月,无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下载:76 浏览:482

王俊 严永兴 钟长扬 张艳 魏颖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26

于加贝1 徐刚1 唐雨2 王峰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运用营卫气血理论辨治冠状动脉重度狭窄 下载:89 浏览:521

杨雅倩1 谢盈彧2 王丽蓉1 朱亚萍1 张军平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是冠心病的严重血管病变,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基于营卫气血理论认识冠状动脉狭窄进展规律,提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属营卫失调、毒瘀阻络病变,治疗应从气血的运行与生成着手,调和营卫,维持气血运行,调和脉管内外稳态;益肾健脾,调节气血生成,平衡机体阴阳气血。祛痰逐瘀应贯穿治疗始终,立足斑块进展规律,先以活血解毒法阻抑斑块进展,后以软坚散结法消散斑块实邪。

神经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评价 下载:13 浏览:166

张金龙 强曼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以及其评价。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8例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治疗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天,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天,两者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神经介入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神经介入配合传统药物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且神经缺损以及日后并发症改善效果良好,降低颈动脉再次狭窄的发生率,对患者日后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研究 下载:261 浏览:2501

肖立义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选取其中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以G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CTCA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1.97%,正常的占比率为28.03%;而GAG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7.27%,正常的占比率为22.73%,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CTCA检查后的符合率为93.21%、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91.18%,。结论 CTCA检查结果和GAG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研究 下载:361 浏览:3437

段玉琼 尹晓梅 刘卫玲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颅内动脉狭窄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90名因脑梗死而住院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和 CT血管造影术进行比较。对各组间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在前循环动脉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 DSA检查结果相比,两组在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方面均与正常组相近,P>0.05;结论:DSA作为临床上一种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很好的说明 TCD与 CTA在诊断脑梗塞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大,价格也比较低廉,更适合广大的人群使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