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256

林国彬1 黄又新1 林秋甘1 朱锦善2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妈咪爱和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治疗,治疗组采用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2组均治疗5 d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锌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IL-6、N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锌值、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降低血清IL-6、NO,提高锌和SOD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临床观察 下载:42 浏览:433

周玲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内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头孢呋辛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7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为94.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IL-2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或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治疗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缓解、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冷炎素相关周期热综合征 下载:24 浏览:259

宋红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冷炎素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也称为冷炎素病,包括3种疾病:家族性寒冷性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Muckle-Wells综合征(MWS)、新生儿多系统炎性疾病或慢性婴儿神经皮肤关节综合征(NOMID/CIN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q44的NLRP3,也称为CIAS1,编码细胞内NOD样受体(NLRs)家族成员之一的NALP3,即cryopyrin。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多系统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及荨麻疹,可累及皮肤、肌肉、骨骼、关节、眼、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3种亚型的病情从轻到重分别为FCAS、MWS和NOMID/CINCA;白细胞介素(IL)-1抑制剂可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应尽早应用。

壳聚糖和普朗尼克介导猪白细胞介素-23基因体内表达对PRRSV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 下载:46 浏览:474

彭俊杰1 肖永乐1 熊太特1 邓定浩1 高雨含2 彭宇量3 李江淩4 王泽洲5 吕学斌4 高荣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免疫还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力。将猪IL-23基因重组质粒用壳聚糖和普朗尼克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命名为VRIL23-CNP-Pluronic。将28日龄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肌肉注射VRIL23-CNP-Pluronic(实验组)和VR1020-Pluronic(对照组),两组均同时接种PRRSV疫苗,在接种后第0、7、14、28和35天采集血样并分析免疫变化。实验组中PRRSV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qRT-PCR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IL-23、TLR1、TLR6、STAT1、IL-10、TNF-α、IL-15和CD62L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VRIL23-CNP-Pluronic能促进小鼠对PRRSV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为其作为新型PRRSV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与快速流式细胞术在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下载:85 浏览:548

郭平1 陈骊婷1 廖兵2 王剑飚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与快速流式细胞术在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快速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镜检法对白细胞计数为(0.5~2.0)×10~9/L的181例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显微镜镜检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上述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时间、精密度以及原始细胞检测相关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显微镜镜检法、快速流式细胞术、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和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人工审核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位时间分别为864 s、277 s、190 s、364 s;快速流式细胞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原始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离散度优于其他3种方法。快速流式细胞术、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人工审核检测原始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0%和98.80%、54.08%和74.69%、79.59%和100.00%,与显微镜镜检法的r值分别为0.937、0.507、0.990。结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人工审核与快速流式细胞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低值白细胞样本中的原始细胞,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对草鱼白细胞活力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48

王祎琳 伍迎欢 赵燕英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为了阐明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实验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了脂多糖刺激后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分泌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的水平。将不同浓度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重组蛋白加入到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液中。48h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白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和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细胞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水平,ATP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释放。结果显示,脂多糖刺激了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的分泌,而过量的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诱导了白细胞增殖,通过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增强了ATP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同时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激发了白细胞产生炎性介质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及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本研究表明,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增强了白细胞活力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本实验首次证实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是一个新的免疫细胞因子,参与了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阐明了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诱导草鱼白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且促进白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增强草鱼对外源物质的免疫抵抗作用,为草鱼免疫应答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阴阳性判读标准的建立及灰区样本的基因型分析 下载:105 浏览:517

吴蓓颖 顾燕英 范臻佳 蔡刚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阴阳性判读标准,同时探讨灰区样本的特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FCM检测132例腰背关节痛患者外周血HLA-B27的表达,以流式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Flow-rSSO)法检测患者HLA-B位点的分型。结果 FCM和Flow-rSSO法检测HLA-B27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73.48%。根据FCMHLA-B27试剂盒推荐的判读规则,灰区样本45例,经Flow-rSSO法验证后,HLA-B27全部为阳性。通过对不同d值(荧光强度的均值与校准磁珠中位值的差值)范围样本的基因型分析设定判读规则,即d>2均判读为阳性,d≤-7为阴性,-7

白介素-4抑制HMGB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的机制研究 下载:84 浏览:520

​尧小龙1,2 蒋倩1 丁卫1 岳鹏杰1 赵旻1 刘胜文1 张华楸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白介素-4(IL-4)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设置梯度浓度HMGB1(100、200、400 ng/mL)作用3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HMGB1对NLRP3炎症复合体及下游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改变的影响。再分别采用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和IL-4加入HMGB1实验组,观察NLRP3炎症复合体各组分和NF-κB表达的改变。结果 HMGB1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NLRP3中各个组分的合成和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效应。HMGB1这种效应可以被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所抑制,表现为与400ng/mLHMGB1组比较,400ng/mL HMGB1+BAY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也能显著下调HMGB1诱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表现为与400 ng/mL HMGB1组比较,400 ng/mL HMGB1+IL-4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IL-4也可以同时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的活性。结论 HMGB1通过激活NF-κB促进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的表达;IL-4通过负调控NF-κB活性抑制HMGB1介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

IL-17、IL-22和IL-10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97 浏览:514

陆光辉1 褚志华1 周发为1 杨年安2 杨洁1 王姣平1 曾守逵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IL-22和IL-10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5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分为发作组(41例)和缓解组(34例),以体检健康儿童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离所有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和IL-10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所有对象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发作组FEV1和FEV1/FVC比值均低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FEV1、FEV1/FVC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FEV1、FEV1/FVC比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表达上调,而IL-10表达下调,且与患儿病情有关,提示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失调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

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98

于建秀1 钱雷1 徐东晖2 刘光亮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检测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4例反复喘息婴幼儿(喘息组)和34名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c9细胞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IL)-9 mRNA及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mRNA转录水平,LUMINEX 200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9、IL-4、IL-33、IL-17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2.01(0.67,4.52)%]较对照组[0.76(0.21,1.46)%]明显升高(P<0.05),PBMC IL-9 mRNA和IRF4 mRNA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Tc9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1,P=0.002;r=0.504,P=0.002)。喘息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9、TGF-β1、IL-4和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与血清Ig E、IL-9呈正相关(r=0.354,P=0.039;r=0.459,P=0.006),与IL-33、IL-4和TGF-β1无相关性(r=0.241,P=0.169;r=0.252,P=0.153;r=0.236,P=0.178)。结论外周血Tc9细胞在反复喘息婴幼儿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79 浏览:500

陈雪林 刘祥璐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3例)和未感染组(65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水平,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对患者颅内感染预测价值进行评价,并评价PCT、CRP及WB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术后,感染组患者的PCT、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表明,PCT、CRP、WBC联合检测预测效能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PCT、CRP及WBC联合检测预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 下载:79 浏览:522

周巍 王燕华 张帅 孙俊波 俞峰 郑毅敏 袁志军 吴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423-5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CHF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MAC+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MA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26,P <0.05),LVEDD、LVESD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3.53,P <0.05);治疗组的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42,-7.15,P <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 <0.05)。结论 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

痰涂片检出白细胞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99 浏览:519

曹慧玲 杭鸣 赵苏瑛 杨琳 吴玲 李岷 汪小蓉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75例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通过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WBC和细菌之间的免疫病理现象(吞噬或伴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痰涂片结果与患者临床情况、培养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75例患者中,56.6%年龄在70岁以上,85.1%具有一定的感染症状,而91.4%在留取痰标本之前接受过抗菌治疗,痰涂片可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1例(30%),与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84.3%)显著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8.1%,P<0.05),且对致病菌的鉴别率(92.2%)也明显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38.7%,P<0.05)。结论痰涂片检出WBC吞噬或伴行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

电针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87

黄琪1,2 梁凤霞1 陈瑞3 彭苗1 李伦1 李金骁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肥胖模型。将达到肥胖标准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取"足三里""中脘""关元""丰隆"穴,连接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假电针组取电针组穴位旁约5mm处浅刺并夹持电极,不予通电。正常组和模型组于相同时间内给予抓取固定。记录各组大鼠干预第0、2、4、6、8周时的体重,计算Lee′s指数;实验结束后检测脂肪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并检验IL-6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H3K9ac)程度以及SIRT1和H3K9ac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第0、2、4、6、8周Lee′s指数均显著升高,第8周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IL-6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IL-6基因启动子区H3K9ac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6、8周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均明显下降,脂肪组织中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IL-6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IL-6基因启动子区H3K9ac水平下降(P<0.05),而假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IRT1和H3K9ac在脂肪组织细胞核中均存在共表达。结论电针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脂肪组织中SIRT1表达,降低IL-6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程度有关。

DI-60型全自动数字化细胞形态识别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 下载:93 浏览:514

曾素根 毛志刚 朱新勤 郭曼英 庄利芳 韩秀华 左永太 李倚 江虹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估DI-60型全自动数字化细胞形态识别分析系统(简称DI-60系统)对外周血细胞的认知和分辨能力。方法对随机选取的322份血液标本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检测后用SP-10自动涂片染色仪进行自动推片、染色,然后使用DI-60系统对已经染色好的血涂片进行血细胞预分析识别,再由有丰富形态学经验的主管技师对预分类的细胞进行复核。结果 DI-60系统对322份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WBC)预分类,共扫描记录了56 728个细胞及杂质,正确数为51 704个,正确率为91.14%,错误数为5 024,错误率为8.86%。结论 DI-60系统只能对WBC进行预分类,识别WBC分叶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涂抹细胞及人造细胞(杂质)等的正确率较高,均在95%以上,而对变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的识别正确率低,均在5%以下。

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24

阎淑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素17(IL-17)处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M-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l-1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上升(P<0.05);Del-1与IL-17共同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单独IL-17处理组下降(P<0.05);但在非嗜酸性粒细胞中,Del-1或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1可调节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提示Del-1可能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特异性过敏炎症。

银翘温胆汤对放射性肺炎患者PCT、WBC、CRP水平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89

​马东阳 耿良 胡彦辉 崔庆丽 刘怀民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银翘温胆汤对放射性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放射性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PCT、WBC及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温胆汤能有效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PCT、WBC及CRP水平,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且PCT、WBC和CRP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茜草总蒽醌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白细胞降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下载:67 浏览:392

张振巍1 崔璀2 张娜娜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茜草总蒽醌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白细胞降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分别用茜草总蒽醌高、低剂量组治疗,每组10只,给药15天后,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C)、骨髓CD34+细胞、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及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指标。结果:茜草总蒽醌治疗组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C)、骨髓CD34+细胞、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回升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茜草总蒽醌对CTX诱导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促进骨髓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且在升白细胞上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对免疫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CD34+、CFU-S、G-CSF活性有关。

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9

曾志成1,2 彭俊1 姚小磊1 彭清华3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120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予以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干眼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80. 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chirmer-Ⅰ、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IL-6、ICAM-1表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4. 81%,低于对照组的39. 2%(P <0. 05)。结论中药密蒙花通过离子导入眼表组织,可消除或缓解干眼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抑制IL-6和ICAM-1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在诊断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 下载:61 浏览:748

刘文艳 《诊断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析对收治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某医养结合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间收治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各随机抽取轻症细菌感染、重症细菌感染肺炎50例,设为轻症组、重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非细菌性感染肺炎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PCT、hs-CRP、WBC指标检测并通过指标数据比较以归纳其诊断效果。结果:轻症组患者PCT、hs-CRP指标低于重症组,轻症组患者PCT、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组、重症组WB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在PCT、hs-CRP、WBC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疾病患者(P<0.05)结论:对收治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进行鉴别诊断中PCT、hs-CRP、WBC对于细菌感染有较强敏感性,可作为评估病情感染程度的参考指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