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叙词表的领域知识图谱初始种子集自动生成算法 下载:42 浏览:263

韩其琛 赵亚伟 姚郑 付立军 《中文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认知计算的飞速发展,通用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在垂直领域由于缺乏本体等语义信息,导致进展缓慢。叙词表广泛分布于各个专业领域且蕴藏着丰富的语义信息,如能对这些语义信息进行合理的提取和利用,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领域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该文提出两个假设,利用假设可以从叙词表内部结构中提取实体类型和关系类型,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叙词表的领域知识图谱初始种子集自动生成算法。最后,以地质领域和林业领域的叙词表作为实验对象,采用Bootstrapping算法,利用由叙词表自动生成的初始种子集进行抽取工作,通过对抽取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叙词表得到的初始种子集可以取得同人工设计种子比较接近的效果。此外,所提模型具有通用性,为叙词表在构建领域知识图谱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利用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氰酸酯树脂 下载:86 浏览:463

翟乐吉 海峰 姚艳梅 瞿雄伟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正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粒径为346 nm的核/壳型改性剂(Poly(BA)/Poly(MMA)),简称PBMMA,改变两种单体的质量比分别为:60/40、65/35、75/25、70/30、80/20,以及调整添加量研究其对氰酸酯树脂(CE)的增韧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该种子乳液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瞬时转化率(> 90%)和总转化率(> 95%),且改变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反应过程没有影响。经透射电镜表征发现,PBMMA乳液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对CE/PBMMA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裂表面形貌,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CE/PBMMA共混物的分子运动。当核/壳质量比为60/40、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增韧剂PBMMA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出现脆性-韧性转变点。CE/PBMMA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CE树脂的3. 78倍,力学性能与断面SEM观察结果一致。

赤霉素及萌发密度对戟叶酸模种子萌发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92

朱璧如 李雨桐 孙成 《生物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利用种子萌发获得子代样品确定子代基因型以衡量适合度时,需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种子萌发率,降低早期近交衰退对适合度估计的影响。以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 Don)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萌发密度和有、无赤霉素处理的全交互实验,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赤霉素和萌发密度对种子萌发率、出土子叶长度、首粒种子萌发时间和半数种子萌发时间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个指标在不同萌发密度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处理并未影响种子萌发率和首粒种子萌发时间,但经赤霉素处理后,出土子叶长度显著增大,半数种子萌发时间显著推迟。

多刺绿绒蒿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 下载:82 浏览:475

​达清璟 陈学 林管 熊娟 张庆雯 张亥贤 《生物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通过对多刺绿绒蒿种子透水性和浸提物活性的测定及流水、600mg/L GA、100mg/L IAA、150mg/L PEG、800 g/mL GA和0.5 mmol/L SA浸泡后进行发芽实验,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和破眠方法。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种子吸水符合一般种子吸水规律,说明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GA和S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多刺绿绒蒿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生理休眠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多刺绿绒蒿水提物对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醇提液处理组,说明多刺绿绒蒿种子中所含抑制物主要为水溶性成分;种子水提物在浓度为0.04~0.20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多刺绿绒蒿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600 g/mL GA浸泡24h黑暗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多刺绿绒蒿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且多为水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休眠特性。

不同处理方法对班克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73

张海霞1 任军1 张立民1赵天生2 孟黎鹏1 沈佳龙1 刘婷1 吕梦燕1 《林业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试验比较了几种处理方式对班克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温45℃的水中浸泡24 h,种子发芽率和长势明显优于其他。

朝鲜崖柏种子形态质量及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下载:57 浏览:383

苑景淇1 于忠亮1 高纯2 李成宏1 周波2 王梅芳1 李茂珏2 孙华2 周梅妹1 杜凤国1.3 《林业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采集的朝鲜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其种子形态、千粒重进行了观察、描述和测定,探讨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鲜崖柏种子长2. 20~3. 80 mm、宽0. 96~1. 31 mm、厚0. 15~0. 84 mm,种翅长3. 63~5. 25 mm、宽0. 49~0. 90 mm,千粒重1. 174 1 g,朝鲜崖柏种子在相对湿度75%、温度25℃下萌发效果最好。

初中生物学“种子的萌发”实验设计 下载:76 浏览:483

​唐永凤1 王雅玲1 史江宁2 《生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外界因素包含水分、温度和氧气,从这些因素处理,设计了对比实验,从中得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些对于7年级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都很重要。

绿色植物无氧呼吸实验探究 下载:86 浏览:504

​戚智河 《生物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不仅可以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会释放热量、释放CO2和消耗O2,还能够探究植物在O2不足或者没有O2的情况下,进行了无氧呼吸释放热量,产生CO2和酒精。

红松优良无性系选择技术研究 下载:59 浏览:371

王江1 桑晓东2 刘广承2 张济慈2 王颖1 刘克俭1 《林业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MMA-BA-AA共聚反应中单粒径产物影响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246

尚成新1 郭志成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选择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稳定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进行共聚合成了MMA-BA-AA共聚乳液。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MMA/BA配比对乳液的影响。结果显示,羧甲基纤维素效果显著,既是稳定剂又是接枝底物,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35%,丙烯酸AA用量为1%~2%,单体总量应低于45%,MMA/BA配比为1/1~9/7时,制备的乳液较好,且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态。

肇庆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77 浏览:497

曾景瑜 黄卓娆 《中国农业》 2020年11期

摘要:
对怀集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进一步了解产业园区内企业实施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农旅融合项目的实现形式、推进思路、存在问题等内容,并提出肇庆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基础上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探究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下载:69 浏览:366

曾宪鹏 秦思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提升,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许多科学家、农业专家和农民都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创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农业种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下载:60 浏览:434

程雯 熊振芳 廖述胜 《中国农业》 2019年2期

摘要: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强化农业种子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种子管理的现状及其不足之处,指出经营的市场化能力不足、监督无法覆盖高开放性的市场以及种子档案制度尚未实行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种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腾冲市玉米种植方法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下载:63 浏览:420

黄戎 《中国农业》 2018年6期

摘要: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业之一,玉米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现阶段,我国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较大程度上缩减了适合玉米种植的耕地面积,为了确保玉米总产量的与以往产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差距,需要全面深入分析玉米种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基于此,分析探讨腾冲市玉米种植方法与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该地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性意见。

基于“种子课”背景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与分析——以“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为例 下载:57 浏览:500

苗培林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种子课"背景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与分析,笔者以小数乘法单元中的"种子课"小数乘整数一课为例,选择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和浙教版等现行的四套教材,从教材情境选择和教材练习题选择这两方面进行了教材之间的比较,最后客观地提出了小数乘整数一课的教学建议。

甜荞优良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40 浏览:463

罗中旺1 金晓蕾1 辛万和1 智锐2 靳伟龙2 关奎3 黄颍奇3 《农业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找到适宜内蒙古东西部主产区种植的甜荞品种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设计品种、播期、播量、氮肥、磷肥、钾肥6个因素5水平多位级正交试验,2016—2017年在奈曼和固阳试验基地连续种植2年,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区适宜种植的甜荞新品种为蒙1202-3,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播期6月29日,播量为45.0 kg/hm2,氮肥为60.0 kg/hm2,钾肥67.5 kg/hm2。西部区适宜种植的甜荞品种为北早生,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播期5月23日,播量为45.0 kg/hm2,氮肥为75.0 kg/hm2,磷肥30.0 kg/hm2,钾肥90.0 kg/hm2,明确在6因素中影响甜荞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将气象因子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最大的气象因子是积温。

不同加倍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影响 下载:66 浏览:516

张坤明1 逯晓萍1 薛春雷1 董婧1 李俊伟1 韩平安2 张瑞霞3 李美娜3 《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玉米单倍体和DH系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单倍体加倍效率低致使其利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自然加倍、浸种法、浸芽法、注射法)不同处理对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以期探索出较好的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自然加倍率较低,仅为2.5%;相比浸芽法、注射法,浸种法加倍效果尤为突出,且0.2%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处理12 h效果最佳,其植株成活率、散粉率、结实率分别达到了78.57%,57.14%,19.64%。

玉米萌发成苗期渗透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14

​陈珊 毕鑫屹 刘美玲 李楠 崔震海 张敖 阮燕晔 《农业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有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而良好的种子萌发和成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玉米种子萌发和成苗受春旱影响严重,渗透调节是该时期抵御干旱的关键机制之一,不同玉米基因型的渗透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在玉米萌发成苗期,积累的渗调物质包括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其中,钾离子是主要的无机渗调物质,其吸收和分配受膜钾转运蛋白和质子ATP酶调节;可溶性糖是重要的有机渗调物质,其形成和运输受淀粉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转化酶等的调节;随着干旱胁迫的延长,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甜菜碱对抗旱性的贡献逐渐增大;脱落酸(ABA)是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作用的重要调节者,ABA的作用受其合成、分解能力和信号通路组分变化的影响;玉米的渗透调节能力也受ZmPtil、ZmPtil-1、ZmCIPK2、ZmSAMS1、ZmC2H2-1等基因表达的调节。

沙芥果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下载:75 浏览:493

鲍红春1 郝丽珍2 张凤兰2 杨忠仁2 李小雷2 郑清岭2 《农业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寻找对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而研究沙芥化感作用,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沙芥果皮浸提液中的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化感综合效应介于-0.01~-0.49。相同浓度处理下,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为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剩余水相>石油醚相,乙醚相为优势分离相。从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为酚酸类、有机酸类、醇醚类、芳香烃类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和15-冠醚-5为各分离相共有的物质。各分离相萃取液浓度高于0.75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幼苗苗高和根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下载:89 浏览:273

顾业连1 胡婷婷2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通过概述我市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举措及主要成效,明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