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下载:41 浏览:264

朱林峰 杨家富 施杨洋 方朋朋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是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动态,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横纵向综合控制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数据驱动控制、多种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用将是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横向和纵向动力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下载:40 浏览:271

朱林峰 杨家富 施杨洋 方朋朋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是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动态,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横纵向综合控制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数据驱动控制、多种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用将是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横向和纵向动力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轨迹跟踪误差测试 下载:34 浏览:235

万豪1 莫中秋2 张宇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作业质量,为了更准确、更有效地评估这些产品的农业作业质量和精度,选取了不同的测试环境和状况,对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参数指标——轨迹跟踪误差进行了测试。同时针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为后续开展农业机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综合治理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司法实践为研究样本 下载:44 浏览:372

王敏远1,2 《法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驶行为的治理效果明显。但在司法实践中,"醉驾"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案件数量增长迅猛,持续保持高位;犯罪情节大都轻微,司法处置宽缓;各地执行存在差异,争议问题增多;司法效能严重制约,负面效应显现等。经统计分析,"醉驾"犯罪治理主要存在案件证据的"薄弱"、司法适用的实践争议和行为规制的"潜在漏洞"三大症结。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现行刑事法体系下,应从诉源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刑法统一适用规则,完善犯罪打击处遇体系,释放认罪认罚制度效能,构建犯罪源头防控系统。

基于驾驶模拟的互通区标志系统组合设计方法 下载:37 浏览:387

刘强1,2 李佩林3 陈思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区域车流交织频繁、速度差效应显著,事故率明显高于常规路段。基于驾驶模拟试验,结合标志标线组合典型场景,设置了对照组、信息过载组和F型标志组。通过采集驾驶员操作、标志参数和眼动仪参数等数据,分析了车辆运行特征和标志标线一致性特征,提出了互通区出口标志重复次数、互通区出入口标志标线组合设计方法和立交区段F型标志牌设计方法,形成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标志精细化一致性设计方法。

基于5G的智慧园区自动驾驶业务分析及解决方案 下载:36 浏览:221

许幸荣 刘琪 王题 宋蒙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智慧园区作为城市微单元,将成为5G时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切入点。自动驾驶又是5G的典型应用,在国家政策对车联网大力推动及5G+C-V2X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园区智慧出行因其交通主体相对单一、商业模式相对明确、将会成为最先实现5G+车联网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之一。文章针对园区自动驾驶业务出行场景进行业务需求和性能需求分析,构建了一套基于5G+C-V2X的智慧园区自动驾驶业务解决方案。本方案在冬奥园区的示范应用可以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示范和参考。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车辆驾驶行为识别 下载:26 浏览:401

李俊杰1 邓海勤2 高志勇2 张勇1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车辆驾驶行为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对工业车辆在实际工厂环境中行驶的特点进行分析,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数据送入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完成对工业车辆驾驶行为的识别。系统先对样本数据使用数据插值、标准化处理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增强算法减少过拟合的影响,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出CNN+LSTM的深度网络模型,用于驾驶行为的识别。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识别整体准确率可达96.51%,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工业车辆行驶的状态。

考虑我国驾驶行为特性的可变限速适应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30

唐一夫 杨海飞 翟学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可变限速技术通过自动化采集交通流运行数据,并按照控制策略实时调整限速值以适应交通流运行的时空变化特征。目前,该技术已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在我国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以我国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为主要考虑因素,通过采集城市快速路驾驶员驾驶行为特性数据,标定参数得到符合我国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智能驾驶员(IDM)模型,构建微观交通仿真环境,研究快速路可变限速技术在我国驾驶行为环境下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限速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快速路通行效率,但受驾驶行为特性参数差异性的影响,其改善幅度低于国外驾驶环境的快速路交通流。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 下载:54 浏览:361

王灿1 孔斌2 杨静2 王智灵3 祝辉3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智能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环境信息,提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首先,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栅格化滤波处理,利用单束激光点云空间邻域联合分割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点云平滑度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方向搜索算法获取道路边界候选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最后,对道路边界约束下可通行区域内点云进行聚类分割,获得道路内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位置信息,满足智能车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的需求.

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汽车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80 浏览:463

许敏 李文华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汽车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要不断的加入新的功能,如高级驾驶辅助,图形仪表,车身控制和车辆信息娱乐系统。为了确保可靠、安全的操作,每个子系统均需要使用特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便在复位操作和电源切换期间存储信息。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或常量数据、校准数据、安全性能和防护安全相关信息等重要数据,以作将来检索用途。

基于多识别区域融合的机动车驾驶员检测框架 下载:88 浏览:490

霍星1 檀结庆1 赵峰2 景永俊3 邵堃3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受光照条件、图像噪声和复杂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机动车驾驶员检测过程中难以获取不同卡口图像下的驾驶员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多识别区域融合的精准驾驶员位置检测框架,用于提高驾驶员识别率.首先基于图像梯度特征算法获得车牌定位,然后使用自适应方法得到车窗区域,最后采用多识别区域融合策略得到准确的驾驶员区域.在10个图像测试库上的测试表明,文中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识别率.

虚拟试验下驾龄对驾驶人危险感知特性的影响 下载:35 浏览:375

王丰元 陈晓婷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驾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龄的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差异:当发生突发危险状况,驾龄短的驾驶人的紧张程度较高,平均注视时长相对较小,注视点分布比较集中;而驾龄长的驾驶人对危险区域的关注范围更大,注视点分布分散而密集;就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而言,驾龄短的驾驶人对危险的感知水平要明显低于驾龄长的驾驶人,其视觉搜索策略有待改善。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运行的影响研究 下载:36 浏览:378

王文1 汤文蕴2 庄宇1 万佳磊1 王兴璐3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自动驾驶汽车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新颖而有效的措施。为了研究自动驾驶车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文章建立了考虑了随机慢化现象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考虑了换道行为的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逐步探求不同自动驾驶车比例对交通流三要素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车辆密度适中时,自动驾驶车可以明显提高车流量和平均车速,且其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当车辆密度过大或过小时,自动驾驶车的效果不明显。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自动驾驶车对交通流影响的依据。

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发射光学系统设计 下载:47 浏览:395

黄慧妍 《光电子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激光雷达多用于精确测量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和外观形状,进行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完成三维地图绘制等,是无人驾驶必不可缺的核心器件。本文考虑了车载激光雷达的实际使用环境和应用需求,在计算分析光学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的非序列模式,采用三片球面透镜激光准直结构为初始结构,利用欧司朗SPL PL90-3半导体激光发射元为激光光源设计了一款工作在905nm波段,焦距为70mm的32线激光雷达发射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该激光发射系统对人眼安全,探测距离大于100 m,角度分辨率为0.26°,完全能满足无人驾驶汽车的要求。

舰载机着舰下滑段飞行员操纵策略研究 下载:91 浏览:487

刘嘉1 向锦武2 张颖1 甄冲2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提高舰载机在不同返航着舰重量下的着舰精度,对飞行员着舰操纵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着舰操纵基准状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为避免满载返航失速,应以最大着舰重量状态作为操纵基准状态.而后采用人机闭环着舰仿真,对"保持迎角不变"和"保持速度不变"操纵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简称"保角"和"保速度"策略).结果表明,不同着舰重量下,"保角"策略相对表现更好,"保速度"策略着舰点"发散","保角"策略着舰点相对"集中".在算例中,"保角"策略着舰点集中在-1.8~9.4m之间,而"保速度"策略着舰点集中在7.2~17m之间.此外对两种策略着舰差异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角"策略首先针对不同着舰重量,采用了恒定的基准姿态角;其次"保角"策略不仅通过跟踪下滑光束保持了轨迹角,减小了高度误差,而且通过保持基准迎角不变减小姿态角误差、进而减小了尾钩误差,因此在不同着舰重量下,"保角"策略着舰精度更为稳定.但这一结论仍需在实际飞行中进一步验证.

电动观光车的智能化改造设计及测试 下载:89 浏览:472

赵洪雷1 袁芬2 何亚丽1 江磊1 邓秦丹1 党睿娜1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对现有的电动观光车的底盘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设计,包括车辆的控制与监测系统的智能化设计、驱动系统的智能化设计、转向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制动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为了提高车辆控制的安全性,增加了冗余设计,包括转向系统角度检测的冗余设计和制动系统位置检测的冗余设计.车辆改造完成后,进行了驱动、转向、制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电动观光车的要求。

多传感器(激光雷达和相机)融合的自动驾驶标定技术研究 下载:123 浏览:1939

刘全超 《光电子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传感器融合已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激光雷达和相机作为两种重要的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多传感器之间的标定技术是实现精确融合的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和相机的基础原理及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然后概述了自动驾驶标定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点。接着,详细探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标定技术方法,包括标定前的准备、空间与时间标定技术、以及标定精度的评估与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自动驾驶领域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标定技术方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融合地图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定位算法研究 下载:136 浏览:2255

陈超 许颖 石佳 《光电子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在汽车自动驾驶中,环境变更对其影响十分重要,不仅需要保证定位的精准度,还需要解决在线定位跳变问题。本文从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定位技术出发,以LIDAR技术为例,对基于融合地图的定位算法进行了分析,通过融合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来自动识别环境更新区域,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及时识别环境,实现高精度定位,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

人工智能驾驶的刑法解构与回应路径 下载:66 浏览:800

王明辉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更新,而由此对传统的交通安全犯罪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了人法定驾驶地位是否丧失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传统交通事故犯罪相关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交通的具体发展需求,而新型智能驾驶犯罪需要将其分为工具型、对象型以及独立型,但其实际规范界定仍然有待于深入性的优化,需要依照自动驾驶的具体模式以及相应的程度对智能产品的责任犯罪以及公共安全犯罪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其研发设计人员、所有人员与使用人员、销售人员以及相关监督管理人员的主体进行有效的责任划分。传统刑法体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不足的危机,需要当代刑法提供相应的框架性保障,即使对技能驾驶时代之下新型犯罪的立法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思考。

激光雷达传感器用封装基座在无人驾驶及领域的应用 下载:167 浏览:2877

刘永良 《光电子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激光雷达技术充分利用相位、振幅的载体作用,能够快速实现三维位置定位目标,精确测量速度,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激光雷达在无人汽车领域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良好提升无人驾驶汽车的检测精度,扩展较大的检测范圍,保障无人驾驶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