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主余震作用下AP1000核电厂房动态响应与楼层谱研究 下载:47 浏览:287

赵春风 彭涛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RG1.60谱选取3条主余震地震序列,研究了主余震作用下核岛厂房模型的动态响应,对比研究了不同主余震序列地震作用下核电厂房楼层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对结构的影响越明显,余震的影响还与余震自身的频谱特性有关。同时,主余震作用对核岛厂房水平房的楼层谱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结构刚度突然变化的部位影响更显著,应在核电厂抗震设计中予以重视。

AP1000乏燃料水池失冷瞬态特性研究 下载:21 浏览:297

段永强 何迅 景福庭 蔡志云 余小权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以AP1000堆型为参考,建立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主要设备的热平衡耦合数学模型,并研究各类失冷事故下乏燃料水池水温的瞬态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整堆芯卸料时即发生丧失所有冷却途径的事故,则燃料裸露时间约为24h;在装料后即发生丧失所有冷却途径的事故,则燃料裸露时间约为213h。这些工况的模拟结果为应对相应乏燃料水池失冷事故提供了参考反应时间。

AP1000核电厂1E级直流及UPS系统的独立性设计 下载:98 浏览:516

郑海龙1 于湛铭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1E级直流和UPS系统(IDS系统)是AP1000核电厂唯一的1E级电源,为1E级负荷和部分重要的非1E级负荷提供可靠的直流和不停电电源。设计上采用电气隔离和实体分隔的方法实现1E级电气设备和电路的独立性,使得在任何设计基准事故发生期间及之后,IDS系统均能执行所要求的安全功能。结合IEEE 384标准的隔离要求,通过分析IDS系统设备接口、设备及电缆所在区域环境情况,确定电气隔离和实体分隔的设计方法,总结设计管理经验,以便在后期核电厂电气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

AP1000核电大型海水淡化初步技术路线研究 下载:90 浏览:915

刘峥 《核工业与技术》 2024年5期

摘要: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某AP1000核电项目为依托,探讨其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反渗透(RO)和冷冻法(MED)两种海水淡化工艺的设计方案及其能耗、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AP1000核电厂的大型海水淡化技术路线。研究结果显示,核能与海水淡化的结合能够有效利用核电厂的余热和电力,实现清洁、经济的海水淡化,满足区域供水需求,为其他核电厂提供了参考。

​AP1000核电站液位计的选型和安装 下载:190 浏览:1920

温声耀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8期

摘要:
AP1000核电厂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技术特点,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将是我国今后长期发展的核电技术。液位测量是核电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液位计的选型及安装对于核电站的设计和施工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在介绍AP1000核电站采用的液位测量仪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其采用的雷达液位计和超声波液位计在选型和过程安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了两者液位计的优缺点以及AP1000在这两者液位计选型上的经验反馈。结合液位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液位计的安装经验反馈。为后续AP1000项目液位测量仪表特别是雷达液位计和超声波液位计的设计和安装提供技术参考。

AP1000核电厂中压母线手动切换介绍及设计缺陷分析 下载:186 浏览:1957

李龙飞 吴光傲 张玉玮 刘勇跃 王旭东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5期

摘要:
中压母线能够及时、准确的进线双向切换,对机组的安全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AP1000核电站中压母线手动切换的常规岛切换逻辑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的工况下会引起母线失电。本文对常规岛和核岛的手切逻辑进行分析,并对常规岛手切逻辑提出改进思路。

AP1000核电站设备模块制造技术及问题探讨 下载:189 浏览:1893

刘鹏飞1 周勇2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3期

摘要:
针对浙江三门核电项目施工特点,文章对AP1000设备模块的制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制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AP1000核电站临时顶盖优化探讨 下载:264 浏览:2643

吴硕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6期

摘要:
AP1000核电站开顶法施工,需要设置临时顶盖保证施工与成品保护不受气候影响,y但已经应用的临时顶盖发挥了很好的功能作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经过研究,本文针对主要的不足(人工操作、开口尺寸小、应用时间短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提高了临时顶盖的使用时间、采用自动化操作、整体吊装、降低对施工效率的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