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机械电气化对人造板产品质量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134 浏览:1076
摘要:
人造板是一种由木材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板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磨、防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装饰等领域。然而,由于人造板的制造过程中存在机械和电气化操作,这些操作可能会对人造板的质量和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机械电气化对人造板产品质量与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电信无线网的传输网络优化方案 下载:62 浏览:559
摘要:
在通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电信无线网的传输网络优化势在必行。在实际智能网的建设中,低端用户占FBB业务的60%,因此,网络建设的费用很高,这无形中提高了网络的资本化价值,同时也提高了销售网所提供的服务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基于电信无线网的传输网络优化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转录组表达特征 下载:37 浏览:327
摘要: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的响应调控机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高温组(17℃)和对照组(11℃)随胁迫时间(1、6、12、24、48h)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体质量为1.73g±0.23g)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转录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7℃高温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于胁迫12h后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萎缩变形及空泡化现象,且在胁迫48h时肝脏细胞损伤最为严重,甚至出现细胞溶解现象;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44 Gbp有效数据,平均GC含量为49.45%,Q30碱基分布为93.48%~96.06%;筛选到差异基因(DEGs)数共9 144个,且DEGs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24h时差异基因数量最多,有7 148个,其中3 653个上调,3 495个下调;进一步将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显示,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催化和结合等功能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糖酵解/糖异生、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果糖与甘露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核糖体及PPAR信号等通路上显著富集;随机选择6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研究表明,在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在12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损伤,通过转录组表达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应激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上。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运用研究 下载:137 浏览:1069
摘要:
机电一体化作为现代化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借助该技术可以将机械、电子、电气多科学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的工业体系,从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效能。在机械制造业领域中,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愈加广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变电站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析 下载:65 浏览:452
摘要:
随着电网企业引入“无线”系统,变电站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地发现变电站、机房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无线控制、传输、采集等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用性和经济性[1]。
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含量、结构及抗氧化性 下载:78 浏览:504
摘要:
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3′S,3S,3′R和3R,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在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蒸煮阶段,光学异构主要发生在干燥阶段,相对于磷虾原料,经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增强。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虾青素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不同水域短颌鲚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下载:32 浏览:317
摘要:
为分析鱼类肠道菌群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变化,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和青草沙水库大、小2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100~130g、10~30g)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分别记为PYH-L、PYH-S、QCS-L和QCS-S)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QCS-L和QCS-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524和472个,PYH-L、PYH-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466和567个;QCS-L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比PYH-L的高,而QCS-S肠道菌群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则比PYH-S的低;在不同水域短颌鲚肠道中,每个门类的细菌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为差异性最大的菌群。研究表明,短颌鲚在不同水域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明显差异,极有可能是两地短颌鲚生活史、食性转变和水环境差异造成的。
体外传代对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毒株毒力的影响 下载:30 浏览:308
摘要:
为研究不同代次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 LMBV)的病毒特性变化及毒力差异,采用攻毒试验、qPCR、TCID50及二代测序的方法,对LMBV分离株(LMBV-ZJDSS)F5、F35和F65进行致病性、组织中病毒载量变化、病毒滴度和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测序,在LMBV全基组中筛选出4个毒力基因,并对不同地区毒株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攻毒浓度为108.5 TCID50/mL时,F5、F35和F65代毒株15d内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死亡率分别为60%、25%和5%;F65代毒株最早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大口黑鲈肝脏、脾脏和肠的病毒载量较高,不同代次毒株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96h内F6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48h内F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对F5和F65代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E3、TNFR和ICP18基因编码区未发生突变,遗传稳定性较高,ICP46基因编码区有一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研究表明,通过病毒的连续传代,病毒致细胞病变的速度加快,病毒对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减弱,病毒的毒力有所下降,毒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编码ICP46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且不同地区LMBV毒株毒力基因差异主要集中在TNFR上。
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542
摘要:
在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中,如何让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及时性的特点,保证信号传输工作效果能达标,就是各个广播电视台在创新节目信号传输管理方案时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信号的压缩技术、对通讯网络的优化技术、对数字信息的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原理、操作流程和应用优势,希望能依靠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水平。
常温酶解法测定基于南极磷虾中虾青素酯的方法研究 下载:76 浏览:516
摘要:
由于虾青素酯具有多种存在形态,其准确定量还存在难点,将其有效转化成可定量的游离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实验将南极磷虾作为不同形态虾青素研究的代表性品种,采用柱层析法从南极磷虾中分别制备了虾青素的单酯和双酯,明确了其组成和含量,作为典型特征样品,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确立最佳酶解条件,并对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从南极磷虾中制备并鉴定出8种虾青素单酯和13种双酯作为典型特征样品;(2)单酯在底物浓度为0.5μg/mL,反应体系酶浓度1.14U/m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75min时,游离虾青素回收率达94.56%±1.24%;双酯在底物浓度为1.0μg/mL,反应体系酶浓度0.92U/m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75min时,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8.28%±0.84%。(3)将常温酶解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中,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含量为(265.09±20.35)mg/kg,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含量为(21759.36±90.19) mg/kg。为了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分别采用标准SC/T3053-2019和GB/T31520—2015与酶解法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为(260.42±11.57)和(21752.54±100.00)mg/kg,偏差均小于10%;进一步通过在样品基质中添加全反式虾青素标准溶液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南极磷虾中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5.24%,RSD为2.03%;雨生红球藻中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8.56%,RSD为0.75%,说明常温酶解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虾青素酯的准确定量。研究表明,常温酶解法的反应条件温和,减少了温度引起的虾青素氧化和异构化,最大化的将酯态转化成游离态,适用于水产品中虾青素酯的准确测定。
盐度和亚硝酸盐氮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代谢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327
摘要:
为研究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胁迫作用,选取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壳长为27.5mm±1.2mm)和莆田群体(壳长为31.2mm±1.8mm)为试验对象,以盐度30的天然海水为对照,设定盐度分别为25、20、15,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5、0.30、0.60mg/L,通过分析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和鳃丝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单因子胁迫及二者协同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度胁迫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均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排氨率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亚硝酸盐氮胁迫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均随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斑马蛤2号”的排氨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莆田群体的排氨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作用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单因子胁迫时明显增加,且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受损,鳃丝出现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对菲律宾蛤仔代谢过程的氧氮比(O∶N)分析显示,其代谢主要由蛋白质氧化供能,但在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胁迫下主要由蛋白质供能,辅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研究表明,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胁迫,影响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导致其呼吸代谢机能减弱。
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摄食发声信号的变化规律 下载:46 浏览:351
摘要:
为研究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颗粒饲料与虾壳的发声信号规律与差异,以5种体长(2~3、4~5、6~7、8~9、9~10cm)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被动声学方法,采集并分析2种摄食声音信号。结果表明:摄食颗粒饲料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不同,小虾(体长2~3cm)最高约为25kHz,大虾(体长9~10cm)最低约为7kHz,频率范围变化规律与峰值频率一致,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大虾约18ms,小虾约7ms);摄食虾壳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和频率范围与对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对虾摄食虾壳的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大虾约13ms,小虾约6ms)。研究表明,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摄食发声信号特征不同,摄食颗粒饲料时的发声信号随对虾体长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但摄食虾壳的发声信号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型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优化及应用 下载:71 浏览:516
摘要:
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因富含必需氨基酸、磷脂、虾青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目前,对南极磷虾及其制品脂肪酸含量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由于PUFAs不同酯的结合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因此,有必要对南极磷虾不同类型酯的脂肪酸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为了明确南极磷虾油中磷脂(PL)型脂肪酸含量,基于固相萃取建立南极磷虾油中PL型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各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通过本方法测得的加标回收率在84.22%~94.4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在0.79%~6.09%之间。将本方法应用在测量南极磷虾油在贮藏过程中PL型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中,结果表明,在21 d贮藏过程后,PL型脂肪酸含量均下降,且降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本研究为南极磷虾脂质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湖北省保安湖沉积物污染评价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下载:44 浏览:347
摘要:
为了解保安湖沉积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保安湖2020年7月—2021年4月共4个季度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保安湖沉积物中TN、TP、OM含量分别为(3.56±0.79)、(0.57±0.20)、(59.66±16.27)g/kg;主体湖、桥墩湖、扁担塘和肖四海4个湖区TN、TP和OM含量均在冬季最高、夏季较低,季节更替引起的水温、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微生物活性、溶氧及外源有机物输入等因素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TN和OM含量均在保安湖北部的扁担塘最高、南部主体湖最低,TP含量在北部的肖四海最高、扁担塘最低,来自周边精养鱼池的养殖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可能是导致北部湖区沉积物营养含量更高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TN、TP和OM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表明保安湖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指数显示其污染等级为有机污染。研究表明,保安湖沉积物污染状况较重,未来一段时间内若外源污染持续存在还可能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亟须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以控制其富营养化。
列车机械式外风挡气动阻力与噪声研究 下载:135 浏览:1047
摘要:
针对橡胶风挡存在的气动阻力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列车机械外风挡。基于3节车高速列车模型,本文分析了300 km/h、400 km/h和500 km/h工况下的气动特性,并将机械外风挡的气动特性与现有外风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机械外风挡的压力分布相对平缓,且空腔内产生的涡流的速度损失较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列车风挡结构的设计以及降低列车阻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 下载:59 浏览:759
摘要:
外伤性癫痫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为头部外伤。法医学鉴定在外伤性癫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外伤性癫痫不仅应该具有完整的医疗记录、详尽的个案调查及严格的诊断标准,同时还应该对专业的法律知识及法规进行科学准确的理解及应用。本文先对外伤性癫痫的定义、分类及临床特点进行概述,后文又对法医学鉴定外伤性癫痫的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包含初步评估、证据收集、病因鉴定及因果判定等。旨在为法医学鉴定工作者提供工作思想及操作指导,以便能够更好的精准、高效的进行外伤性癫痫的鉴定工作。
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47 浏览:331
摘要: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拉尔河流域共鉴定出6门8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D、MP、X2为重要功能群,重要功能群时空组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增加,季节变化则呈现C+X2+D(春季)→X2+MP+D+C(夏季)→D+C+MP(秋季)的特征;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pH、总磷(TP)、总氮(TN)和水温(WT),均与重要功能群C、D、MP、X2呈正相关关系;功能群X2与pH、TP、TN和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功能群D与WT相关性更大,功能群MP与TP相关性更大,功能群C与TN相关性更大。研究表明,不同纬度、营养水平和酸碱度河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较小,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相对显著,下游污染增加后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升高。
南极磷虾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下载:78 浏览:518
摘要:
为了探究南极磷虾致敏问题,从南极磷虾中筛选、鉴定、分离纯化其主要过敏原,并对过敏原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通过缓冲盐溶液提取南极磷虾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WB)筛选南极磷虾过敏原;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过敏蛋白;通过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过敏原;采用SDS-PAGE及WB分析南极磷虾主要过敏原的耐热性及对模拟胃肠液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肌浆蛋白(SP)和肌原纤维蛋白(MF)电泳条带丰富且分子量范围广。南极磷虾蛋白与虾蟹过敏患者血清能发生免疫反应,其中至少有4个蛋白条带发生了阳性反应;免疫反应最强烈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5ku,能够被所有的患者血清识别,经液质联用鉴定此过敏蛋白为南极磷虾原肌球蛋白(TM)。硫酸铵分级盐析纯化TM的最佳饱和度为50%;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的TM,其等电点为4.4,热稳定性好,能与虾蟹过敏患者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TM随着模拟胃液消化时间的延长,主条带分子量逐渐降低,最后稳定在33ku左右,并且分子量为15和12ku的降解片段含量逐渐增多且稳定存在;这些降解条带仍然能与过敏患者血清发生较强的免疫反应。随着模拟肠液消化时间的延长,TM原始片段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后完全降解成分子量更小的多肽;TM经肠液消化后其降解产物免疫活性大大降低。研究表明,南极磷虾中存在过敏原,TM是其最主要的过敏原,且具有免疫反应性。TM还具备了过敏原的一般特性,比如耐高温、耐胃蛋白酶消化、对胰蛋白酶消化部分稳定。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南极磷虾潜在致敏问题的预警和防控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南极磷虾加工利用及过敏原消减技术构建提供基础信息。
系泊参数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321
摘要:
为研究系泊参数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三维时域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系泊平台水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缆索材质、导缆孔位置、缆间角和系泊布置形式下平台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张力,并进行了实际海况下养殖平台在南海的应用性评估。结果表明:与钢链相比,采用钢缆和聚酯缆作为顶链,系泊缆顶链的单位长度质量分别减少53.4%和92.8%,养殖平台纵荡运动幅值分别降低7.9%和12.8%,垂荡运动幅值分别增大44%和64%,系泊缆最大张力分别降低7.8%和14.4%;随着导缆孔位置的上移,半潜式养殖平台的水平及垂荡位移减小,系泊缆张力增大;组内缆间角从5°增加到45°时,养殖平台的纵荡运动幅值减小33.8%,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5.4%;缆索数量由8根增加到12根时,养殖平台垂荡运动幅值减小46.3%,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4.9%。研究表明,针对南海目标养殖海域,采用4组×3根/组的聚酯纤维+钢缆组合缆且缆间角为22.5°时,半潜式养殖平台的运动响应和系泊力均满足平台风暴自存和正常作业要求。
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听力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59 浏览:780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听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84例鼓膜大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治疗,观察组给予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鼓膜愈合情况、听力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鼓膜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自体颞筋膜修夹层法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促鼓膜愈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值得于临床中借鉴使用。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