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956年中国作协参加亚洲作家会议史料钩沉——兼谈对日本战后文坛的影响 下载:50 浏览:346

曾嵘 《文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1956年茅盾率领老舍、叶圣陶等12人的大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洲作家会议。这是亚洲结束了长时期的被殖民、第一次以独立姿态展开的亚洲文学交流活动。然而,这次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大会,却因资料匮乏,其会议缘起、筹备过程、参会国家与名单等都不甚明了。基于此,本文汇集出现在《人民日报》《朝日新闻》《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和杂志中与之相关的资料,参考中国作家叶圣陶、萧三和韩北屏,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记录,梳理了新德里会议的筹备过程、厘清了数据混乱的参与国家数目、最大限度地确认了亚洲各国的代表名单,以及整理了为期五天的大会的议程,让原本模糊不清呈碎片状的亚洲作家会议显示其轮廓,并具体呈现在会议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与争论,以便发现在1950年代中期冷战格局之下,亚洲作家们所面临的新的使命与矛盾。

阿富汗部族政治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 下载:54 浏览:369

何可人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自近代以来阿富汗依靠民族国家的力量和政治强人推进现代国家政治进程。阿富汗民族主义发端于拉赫曼国王当政的第二次英阿战争时期。第三次英阿战争后,阿富汗的政治精英们就尝试在社会中植入西方式的现代化,他们主要通过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来实施其政策。但是由于对传统政治文化认识的不足,在处理部族关系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没能根据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因此阿富汗数次改革不但以失败告终,还导致了国家动荡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与入侵。观察阿富汗政治进程的发展脉络不仅要聚焦当下,更要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延伸到阿富汗部族政治所建基的游牧文化底蕴。一方面,从游牧民族文化底蕴脱胎而来的部族政治作为阿富汗政治进程的重要特点,既是阿富汗政府继承的政治遗产,也是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部族政治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又始终贯穿于阿富汗政治进程中,是构建阿富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无法回避的问题。进入21世纪,在处理好与国内部族、军阀、塔利班、美国等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或许可以为后冲突社会的治理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探索一条新的路径,也能为相关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中国古印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下载:63 浏览:396

屈彤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摘要:
中国印章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字在日本被普遍接受,与汉字有关的印章也很早就传入了日本。隋唐宋元明时期,随着遣唐使、留学生和僧侣的往来,中日之间的印章交流也更加频繁而深入。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官印主要是对隋唐官印的承袭,只是在效法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省简和改造。到了日本中世纪,日本印章受到了中国宋元明私印的影响,同时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充分表现出日本善于取人之长为己所用的民族特色。

基于DEMATEL方法的北京市科普基地评价及发展思路研究 下载:48 浏览:243

汤乐明1 刘润达2 胡睿3 郭敏4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采用DEMATEL方法,对北京市科普基地评价常用的22个具体指标进行了分析,找出3个原因度高和5个中心度高的指标,结合专家意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工作。根据2019年实施的基地评价结果,重点从原因度高和中心度高的指标入手,找出北京科普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科普基地良性发展的思路和管理建议,供政府和科普基地参考。

茶马古道研究综述 下载:47 浏览:338

凌文锋1 罗招武2 木霁弘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茶马古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呈现多学科参与、多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资料已得到了深入分析,涉及了概念辨析、时空分布、物资贸易与商帮组织、文化交流、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内容。但以交互性和流动性作为茶马古道的核心来看的话,商帮与地方社会的利益博弈等互动,茶叶等商品对沿线不同群体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认同,今日西南地区人员与物资的流动引发的类似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情况又如何等问题,仍亟待进一步深入。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宗教文化交流的实践——以佛教国际论坛为中心 下载:49 浏览:377

萧霁虹1 张书采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推进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宗教团体在中国民间外交层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佛教成为了中国云南与周边国家交流的重要文化交流载体。其中,"崇圣论坛"和"南传佛教高峰论坛"以宗教学术论坛形式促进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对话,是区域性佛教国际论坛在宗教文化交流中的实践和探索。二者运用宗教关系改善相互认知,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夯实民意基础,促进民心相通。

“环境-科研效能感”下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 下载:65 浏览:350

解兆丹1 杨永环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从"环境-科研效能感"关系出发构建了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驱动机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高校行政化下的被动式与依附式科研"、"以结果论英雄的过程支持缺乏"、"学术期刊引导性缺位"、"人才分配评价体系不健全",围绕这些因素提出针对性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胡适“好人政府”政治理念与《努力周报》考论 下载:87 浏览:486

田天1 田建民2 《文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联系胡适超然的实验主义的政治理念,考述分析了他于1920年代以《努力周报》为平台发起的"好政府主义"的政治改良运动。认为胡适在不推翻军阀专制统治的情况下想通过舆论监督与"好人"参政来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他以美国的民主宪政为样板设想的"好人政府"及施政蓝图,在军阀割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实施的体制保证与社会基础。"好人政府"的失败是由胡适不承认"根本解决"而主张改良的实验主义政治理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为何明清玻璃画外销西方?——基于西画东瞻的视角 下载:44 浏览:379

李瑛 《当代艺术》 2019年2期

摘要:
明清时期玻璃画远销欧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比较引人瞩目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近代艺术领域"西学东渐"的刻板印象,表明中国传统艺术经验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并非微不足道。明清玻璃画远销西方,主要是因为它融合了中西绘画理念和技法,添加了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审美经验对近代西方艺术的反哺,也令欧美艺术界对明清玻璃画日渐重视。为此,应当抛弃各种艺术偏见,重估明清玻璃画在近代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局限与贡献。

郎世宁新体画风格流变研究 下载:48 浏览:505

纪琳1刘耘华2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美术史上,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潮流。清朝宫廷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以他为个案进行研究,能够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审视东西方两种文化在特殊历史境遇下相互激荡、抵触,以及融合的过程。以往对郎世宁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生平年谱、技法融合方式、辨伪等方面,笔者将研究视角放在郎世宁新体画具体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分析具体的风格特点和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郎世宁的新体画作品始终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框架下发展,早期具有浓郁的西方绘画风格,在成熟期,西方绘画元素减弱,中国绘画元素加强。

国外复合型首都市郊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巴黎为例 下载:16 浏览:174

那鲲鹏1 方丹2 《中国城镇》 2019年9期

摘要: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大背景下,北京的乡村振兴既是全国乡村振兴的表率,也是大国首都形象的展示,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北京的功能特点,选取同为国际复合功能型首都的巴黎大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概述巴黎大区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巴黎大区乡村在现代农业、文化与旅游、合作社组织、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旨在为我国特别是北京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外复合型首都市郊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伦敦为例 下载:41 浏览:426

吴玉璇1 王文静2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2019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一年,随着各地乡村地区的落实开展,国际视角的引入将有助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与建设。本文基于伦敦市郊范围与乡村概念界定,分析了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同时探讨总结出实施绿化带政策、保护乡村环境风貌、全域旅游开发、规范民宿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共七种乡村振兴的手段或策略,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国际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经验研究及对我国首都乡村治理发展对策建议——以伦敦、巴黎、东京市郊为例 下载:24 浏览:254

那鲲鹏1 苟天来2 方丹3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更是应有之义。然而,要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乡村是明显短板,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际视野,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地谋划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首都乡村治理对策。本文选取与北京功能形态类似,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单城复合型首都——伦敦、巴黎和东京,以对标国际,立足自身,选择借鉴三大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经验,为新时代北京市郊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成效国际化提供建议参考。

伏沙地草原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 下载:89 浏览:474

王天宇1 王硕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伏沙地草原位于典型草原与沙地过渡地带,其表层生长植被,腐殖质富集,下层为沙母质层。伏沙地草原表层一旦被破坏,即可形成伏沙地破口,若无有效防护,破口在风蚀、水蚀作用下向外围延伸,导致伏沙地草原迅速沙化。以锡盟—胜利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输电线路工程在伏沙地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总结水土保持管理经验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亚大气压六相交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射流特性数值模拟 下载:46 浏览:343

郭恒1 张晓宁2 聂秋月3 李和平1 曾实1 李志辉4,5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航天器再入大气环境飞行过程中其表面产生的高密度非平衡态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研究组所建立的多相交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MPX-2015),开展了非平衡态氩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亚音速条件下二维、非平衡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良好.超音速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真空腔压强的降低,等离子体射流流速明显增大,覆盖钝体头部的等离子体鞘套的厚度先减小,而后又增加,鞘套的空间均匀性以及等离子体向钝体表面的总传热量均显著降低,而钝体头部的局部电子数密度则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为在MPX-2015上开展超音速条件下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探析 下载:79 浏览:498

雷磊1 万昊1 魏金祥2 胡克志3 白晓春1 丁德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剧增,而输电线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沿途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分析梳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总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开展该类工程水土保持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送电线路"目标奠定基础,为后期同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新型多功能交流接触器及其控制电路 下载:74 浏览:469

张涛 牛丹凤 薛伟斌 战鹰 张书生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现有低压接触器不具备电机缺相或过载时切断控制功能,时间稍长将烧毁电机。文中提出设计简单逻辑控制电路实现缺相过载保护的新型接触器。通过改进接触器电磁线圈回路接线、设计电流互感器和与或门运放检测逻辑判断电路及双向晶闸管控制切断电路与电源电路,实现了电机电压跌落、失压缺相、短路、过载故障时接触器均跳闸切断控制。同时为适应不同电机负载,设计了可变过载阈值的调整电路;为避免晃电故障引起的瞬时电压跌落和瞬时过载引起接触器误跳闸的隐患,设计了延时闭锁电路;最后进行了模具研发和电路仿真与样机试验测试修正,结果验证了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接触器改进电路与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且接触器增加空间和成本均很小,可杜绝缺相或过载时损毁电机事故发生。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建模及谐波特性分析 下载:21 浏览:227

曾令华 程亮 张靖宗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以其强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直流调速传动,其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加重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开环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并搭建仿真模型,实现了对系统中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和幅值及电机转速的灵活控制。对系统网侧电压和电流进行了谐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网侧电压的波形比较理想、畸变很小,而电流波形畸变严重;且随着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增加,电压波形畸变程度有所加剧,电流畸变程度有所减轻。

非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微小电容检测电路设计 下载:12 浏览:416

李晶 于殿泓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满足对室内浅层埋线探测的需求,利用电容传感器的边缘效应,设计了非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微小电容检测电路。使用multisim软件对交流电桥和差分运放电路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电路功能,并采用MATLAB软件拟合实验数据。实验表明,在频率为10 kHz的正弦波作用下,该电路的电容检测灵敏度可达0.1 V/pF,满足浅层埋线探测系统的灵敏度要求。

矢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 下载:61 浏览:401

张骏华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对矢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主要方案出发对系统各主要环节进行设计。包括逆变部分设计,器件选择;泵升电压限制电路、整流及软起动电路、IGBT驱动电路、PWM形成电路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所研制的交流驱动系统具有调速范围较大(1:1 000以上),低速运行平稳、转速脉动较小、静态特性较好、动态响应较快等特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