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南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Brighton分层诊断:基于四年期间1 358例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下载:98 浏览:533

​柳胤1 楼敏2 邵蓓3 罗璨4 纪芳5 代红源6 李晓裔7 胡波8 秦超9 徐浚10 刘书平1 姚嘉嘉1 关景霞1 肖哲曼1 卢祖能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分析中国南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Brighton标准分层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4年期间,淮河以南14个省/市共69家医院GB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Brighton病例定义标准进行诊断的肯定性分级(1级最高、4级最低)。结果最终共收集GBS患者1 358例,包括脑神经变异型51例、Miler-Fisher综合征157例、肢体无力为主的经典GBS患者1 150例。在经典GBS患者中,49.57%(570/1 150)有前驱事件,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1.23%(406/570);83.74%(963/1 150)以无力为首发症状;99.21%(1 124/1 133)在4周内无力的严重程度达高峰;无力达高峰时患者的Hughes GBS残障评分为(3.15±1.16)分,99.56%(1 128/1 133)的患者无力呈对称性;95.39%(1 097/1 150)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在完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80.58%(772/958)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在完成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中,脱髓鞘性GBS占48.14%(401/833),轴突性GBS占18.01%(150/833)。在所有经典GBS患者中,Brighton分层诊断为1级的患者占44.09%(507/1 150)、2级占45.74%(526/1 150)、3级占7.57%(87/1 150)、4级占2.61%(30/1 150);其中,在临床资料完善的729例GBS患者中,上述比例分别为69.55%(507/729)、28.67%(209/729)、0%(0/729)、1.78%(13/729)。结论中国南方GBS患者以脱髓鞘为主要的亚型,而轴突亚型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国北方;Brighton标准对GBS诊断的敏感度较高,脑脊液和电生理检查对提高诊断分级十分重要。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改编及评价 下载:23 浏览:513

杨漂羽1 施姝澎2 张玉侠3 顾莺4 曹云2 王来栓2 胡晓静4 陆春梅2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改编现有指南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方法以指南改编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临床实践现况,系统检索现有的母乳喂养相关指南及系统评价,采用AGREEⅡ评价指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证据内容的遴选和整合;对改编后形成的指南进行可用性调研和专家外部评审。结果共纳入10份指南、3份证据总结和4份系统评价,改编形成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共包含83条证据,内容涉及母乳喂养的倡导、母乳筛选、采集、存储、运送、接收、相关操作、质量管理8个方面,可应用性好,专家评审一致推荐使用。结论指南改编形成的高质量的证据资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13 浏览:513

栾丹丹1 于秀荣2 王云芳3 刘永云4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乳汁分泌规律,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例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对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泌乳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应用早产儿母亲泌乳相关因素综合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产后第1~7天与第8~14天泌乳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产后14 d内的泌乳量呈上升趋势,第14天泌乳量为(535.43±265.97)ml,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68.23±26.42)h;第4天泌乳量与第14天泌乳量相关系数为0.707 0(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EPDS得分、早产儿出生胎龄、产妇年龄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少,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晚、延迟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关注产龄较大、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DS得分较高、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产妇,并给予及时、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和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叙事护理与耳穴贴压对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下载:241 浏览:2608

周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叙事护理与耳穴贴压对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筛选对比100例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住院患者,按照组别区分标准(奇偶数分组模式),划分2组,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叙事护理+耳穴贴压),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数值比较,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数值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生活质量数据更高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叙事护理与耳穴贴压,患者负性情绪少,生活质量优,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ICU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并发症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259 浏览:2992

方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静脉用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总结护理经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护理依据。方法:纳入我院ICU科室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12份《输液信息统计表》为研究资料,对用药方式、并发症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风险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12份《输液信息统计表》共涉及输液4576例次,其中留置针2586例次,CVC共1983例次,PICC共7例次,留置针次数显著高于CVC和PICC次数(P<0.05);并发症类型分析显示,4576例次静脉用药中共发生并发症43起,占比0.94%,其中局部渗出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外渗、静脉炎、局部外渗、导管滑脱(P<0.05);患者血管条件差、输注药物浓度大、肢体约束不到位、观察不到位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ICU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的同时应评估患者机体条件,合理调整用药浓度,如有必要应加强约束,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2017年内科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下载:21 浏览:253

赵美峰 剡建华 刘玉梅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内科药房HIS系统中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应用的8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苯二氮卓类所占约半数,DUI值均小于1。结论 2017年度内科住院部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18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用药情况调查 下载:30 浏览:337

史亚利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现状和血糖控制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180例,对所有患者的降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线资料、血糖水平、降糖药物类别。结果180例患者口服用药50例(27.78%),其中包括例单药口服19例(10.56%),31例两种及以上联合用药(17.22%);单用胰岛素36例(20.00%),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94例(52.22%)。药物类型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持续用药3个月后,口服降糖药的Hb A1c水平及BMI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Hb A1c控制达标率为20.00%(36/180),口服降糖药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结论 T2DM住院患者在采取降糖药物治疗时以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主,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尚不理想,临床还需根据患者病程和血糖波动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降糖效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人腹股沟疝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研究 下载:232 浏览:2563

雷春玲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老年腹股沟疝病患88例,都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18.68±3.26)h、(20.57±2.13)h、(6.59±1.36)d,比对照组(23.01±4.79)h、(27.49±3.58)h、(10.28±2.03)d短,P<0.05。结论:于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用综合护理,利于术后康复进程的加快。

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417 浏览:4259

李慧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探究内分泌科老年在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老年内分泌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实验患者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对照两组实验患者的安全隐患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实验患者安全隐患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实验患者安全隐患总发生率为27.08%,干预组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χ²=15.572,P<0.01)。结论 老年内分泌患者经安全隐患护理干预后,患者安全隐患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老年内分泌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跌倒专项护理研究 下载:419 浏览:4251

何辉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8期

摘要: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跌倒专项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跌倒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风险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跌倒高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如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取跌倒专项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风险,还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下载:490 浏览:4806

侯婷婷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领域由于科学技术的融入,在最近几年的科研成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所谓护理风险管理,就是评估与识别患者、护理人员、医疗环境中潜在的具备伤害性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神经内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年龄偏大,患者需要度过较长的康复过程,医疗费用高,护理风险在配合抢救、护理操作过程中均存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维护权益的重要性,护患纠纷发生率有所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36 浏览:547

陈楠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分析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执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儿科住院部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岗护士30名,均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对比层级管理前(2023年1~6月)与层级管理后(2023年7~12月)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分析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管理后护士基础知识(97.27±2.03)分、专业技能(97.26±2.14)分、急救技能(96.48±2.05)分、语言交流(97.57±2.03)分、病历书写(96.45±2.48)分均高于管理前(t=11.522,8.322,11.189,11.079,8.176;P<0.05);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服务(90.63±8.85)分、护理安全(92.48±6.32)分、护理文书(92.72±5.69)分、基础护理(92.88±6.57)分、健康宣教(94.02±5.42)分均高于管理前(t=4.230,4.135,5.738,8.318,7.065;P<0.05);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96.67%较管理前76.67%有明显提升(x2=5.192,P<0.05)。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显著提升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

心理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56 浏览:1467

方征 马翠芳 刘爱花 《心理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评价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者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可平衡患者心理,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

基于循证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护理影响 下载:121 浏览:1355

王春花 张玉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共7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循证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心绞痛发作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及心绞痛消失时间、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NYHA级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Q、LVEF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实施循证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理想。

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癌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43 浏览:497

陈芳 《肿瘤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卵巢癌住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癌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选取44例,均于2023.01-2024.01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一组设为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卵巢癌住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 下载:172 浏览:1749

刘广芹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单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等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采取手术室与住院部联合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628

唐怡君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采取手术室与住院部联合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接受电切手术治疗的64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与住院部联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的疼痛和不良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与住院部联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疼痛程度,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障碍现状及影响研究 下载:165 浏览:1787

张金有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实际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作出分析,希望可以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到某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中选择4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出全面分析探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来对患者进行分析、评估,以此来明确患者的抑郁、焦虑心境障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可以明确,在40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抑郁心理障碍的患者有192例,抑郁产生几率为48%,出现焦虑心理障碍的患者有218例,焦虑发生几率为54.5%。这也充分说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对较高,应给予密切关注。结论: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很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不能忽视,要联系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患者有效减轻心理负担,突破心理障碍,并积极配合之后的治疗。

全程疾病动态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下载:204 浏览:2050

彭璐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探究全程疾病动态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PICU住院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PICU住院的120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全程疾病动态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28d死亡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P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28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ICU实施全程疾病动态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患儿死亡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下载:200 浏览:2030

王玉道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60)。试验组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3.33%,对照组16.67%,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达到(98.74±0.82)分,但对照组却仅(92.19±1.71)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病情恢复更快,护理质量也更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