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声场中空化气泡的耦合振动及形状不稳定性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377

马艳1,2 林书玉1 徐洁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计算了两个具有非球形扰动的气泡所组成系统的能量,并基于Lagrange方程得到了有声相互作用的非球形气泡的动力学方程和形状稳定性方程,研究了声场中非球形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对非球形气泡的形状不稳定性和气泡形状模态振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声场中具有非球形扰动的气泡之间的耦合方式有两种:形状耦合模式和径向耦合模式,气泡之间的耦合方式取决于气泡形状扰动模态.由形状耦合及径向耦合产生的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改变单个气泡的形状不稳定及形状模态振幅,具体影响因素取决于声场驱动条件、气泡形状模态、相邻气泡的初始半径.

紫外诱变结合驯化提高酿酒酵母对抑制物耐受性 下载:86 浏览:503

林贝 李健秀 刘雪凌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提高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抑制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紫外诱变结合驯化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选育,对筛选出的三株菌株Sc4126-1、Sc4126-2、Sc4126-3在复合抑制剂和单一抑制剂存在下对比考查其发酵性能。[结果]相比原始菌株,3株菌株对抑制剂的耐受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复合抑制剂存在下,优势菌株Sc4126-1发酵时间为48 h,乙醇平均产率0.19 g/L·h,而原始菌株Sc4126发酵时间138 h,乙醇平均产率0.06 g/L·h,相比原始菌株,优势菌株发酵时间缩短65.22%,乙醇平均产率提高2.17倍。对于单一抑制剂,改造后的菌株对糠醛、香草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而对乙酸的耐受性提高较少。[结论]通过紫外诱变结合驯化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抑制剂的耐受性。

高强度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43

王静 刘红科 刘平生 李利 《新材料》 2018年3期

摘要:
水凝胶是化学或物理交联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网络中含有大量的水并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是一种特殊的半固体材料。水凝胶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传统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差,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提高水凝胶力学强度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类别的高强度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纳米复合凝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基于光强可调的浊度智能检测传感器研究 下载:15 浏览:419

李文 张志 永金旭 吕赫 徐明刚 《传感器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使浊度传感器量程与精度调节智能化,基于光学检测浊度的原理,研究了溶液透射光检测电压和入射光强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压差-浊度间测量模型。设计了通过PWM占空比调节不同溶液间的电压差改变量程与精度的传感器,进行了量程1(1~1 000 NTU)和量程2(0~200 NTU)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量程1时,重复性误差为1.7%,示值误差为10%;在量程2时,重复性误差为1.0%,示值误差为4.5%。结果表明,测量低浊度时,量程2精度更高;测量高浊度时,量程1范围更大。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ADuCM360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17

李文 张志永 金旭 程李 徐明刚 《传感器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目前溶解氧传感器补偿因素单一、精度低、建立模型复杂、信号交互抗干扰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研究。研究中分析了各因素对溶解氧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温度对电极特性和水体溶氧能力的双重影响。以温度为基础,通过输入2组饱和溶解氧数据自动建立不同状态下线性模型。传感器以高分辨率的ADuCM360和抗干扰的RS485收发器为核心进行设计。按照国家标准检定规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7 s,重复性为0.02 mg/L,温度补偿为0.06 mg/L,该结果表明传感器符合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

施用高浓度Cu、Zn沼液盆栽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399

董翠敏1 程海翔1 李璐铫1 李建辉1 刘倩赟2 田光明3 《土壤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以潮土、红壤为供试土壤,以玉米、小白菜和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浓度的Cu、Zn猪场沼液施用30天后(盆栽开始30天)对几种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沼液的对照相比,施用高浓度Cu、Zn猪场沼液使潮土p H下降、红壤pH显著升高,土壤p H值的这一变化在3种供试作物上表现相同;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土壤交换态和铁锰态Cu、Zn含量显著提高,且在红壤上的提高幅度显著大于潮土。研究认为,高浓度Cu、Zn猪场沼液施用于农田在改善土壤肥力性状的同时,也会使土壤重金属Cu、Zn含量特别是有效态含量增加,导致潜在环境风险增大。

过渡金属催化炔烃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234

刘兴燕1 蒋瑶1 罗爽1 南柏鑫1 李高参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摘要:
具有独特反应性和稳定性的炔烃类化合物一直以来是科研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关于炔烃环化构筑一系列多环化合物的反应报道尤为突出。本文根据不同金属催化剂,总结归纳了近几年铑、钌、钴、钯等过渡金属催化炔烃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催化转化的反应机理、优势以及局限性,最后展望了过渡金属催化炔烃环化反应的发展前景。

手性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下载:44 浏览:337

张琳 王晓蓓 李鑫 肖聪利 李海凤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手性侧链分子型液晶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例如具有选择性光反射、光电反射效应等,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科技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本论文首先合成三种新型液晶单体:M1、M2和M3,然后将其接枝共聚到聚甲基氢硅氧烷的主链上,以合成一种新型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这种高分子手性液晶聚合物,在电子信息、数据存储、非线性应用光学器件及光电子器件等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配体对铈化合物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264

刘晟波 李理 袁福根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了桥联二酚铈、氯化铈、硝酸铈、三氟甲磺酸铈、硝酸铈铵五种铈化合物,在溴酸钠存在下催化苯甲醇氧化制备苯甲醛反应的性能。发现五种铈化合物均有催化活性,催化活性高低顺序为:三氟甲磺酸铈>硝酸铈>硝酸铈铵>氯化铈>桥联二酚铈。该顺序跟配体吸电子能力一致,意味着配体吸电子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提高铈配合物的催化氧化能力。当三氟甲磺酸铈用量为苯甲醇的5%(mol),80℃反应2.0 h,苯甲醇转化率为95.6%,苯甲醛产率达90.9%,反应选择性95.1%。

发动机弹性片裂纹故障分析 下载:42 浏览:149

张丽桃1 蓝天霞2 陈勇2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针对发动机弹性片裂纹故障现象,从故障件工况对比、断口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其他发动机同类件进行结构比较,并开展模拟变形强度计算等故障原因分析工作。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弹性片裂纹故障原因主要是由于为适应发动机结构改变,弹性片长度增加导致应力增大造成的。

石墨烯对水性环氧磷酸酯涂料防腐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354

刘巧宾 李姮 李晖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石墨烯对水性涂料的防腐性。选择不同种类石墨烯,经过表面处理剂和超声分散,通过莱卡显微镜观察其分散效果,选择合适的分散方法,结合盐雾试验,找出最佳的用量,制备出防腐性能水性环氧磷酸酯涂料。研究发现涂层破坏前,采用低导电率石墨烯(G-3),用量为1%时,其防腐性能最佳。

河北省非遗数字化创新平台建设 下载:24 浏览:325

刘苏萌1 金潇2 刘语暄3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非遗的推广,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非遗项目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能否寻找到更有效可行的措施就在于要紧跟时代需要,观察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时代脉搏。这是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数字媒体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正是一个非遗推广的绝好机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逐步了解河北省非遗项目。如今,物质需求得到高度满足,文化精神需求日益增高,这是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适合做文化推广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信息数字化推广的时代。

基于服务设计体系的儿童游戏软件界面符号设计研究 下载:64 浏览:197

赵艳云 薛育佳 周斌 宁晓敏 田雪棠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近年来,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蓬勃发展,交互界面设计具备诸多理论依据,人机工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支持下,界面设计也在迅速发展。伴随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发展,服务设计与交互界面设计关联度愈发紧密,成为设计新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服务设计系统在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从服务设计系统入手,结合符号学相关知识,将服务设计隐性要素通过界面设计显性化,并结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为设计行业及儿童身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6-氟-5-甲氧基吲哚合成工艺研究 下载:15 浏览:164

刘长春 蒋若愚 程进 李晓强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以3-氟-4-甲氧基苯胺、水合氯醛和盐酸羟胺为原料,通过Sandmeyer异亚硝基乙酰替苯胺合成法制备得6-氟-5-甲氧基靛红,再经过硼氢化钠/三氟化硼乙醚体系还原制备得6-氟-5-甲氧基吲哚。考察了酰胺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成环反应温度及还原体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通过1HNMR、13C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90℃回流反应2min,较优的成环反应温度为65℃,选用更加安全的硼氢化钠/三氟化硼乙醚体系作为还原剂。本文首次报道了由6-氟-5-甲氧基靛红还原制备6-氟-5-甲氧基吲哚的工艺,与现有6-氟-5-甲氧基吲哚合成工艺相比,避免了使用剧毒品,具有更安全,反应条件温和,步骤少,操作简便,总收率较高(54.96%),成本较低的优点,适合批量制备5-甲氧基-6-卤代吲哚,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辅助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下载:68 浏览:448

黄健1 林春香1 陈瑞英2 熊万永1 温小乐1 罗鑫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脱脂棉纤维素(Cellulose,Ce)为原料,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使用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为溶剂和水解催化剂对纤维素进行水解和改性,然后对改性纤维素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吸附剂(AA/AM-g-NC)。对AA/AM-g-N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研究了对AA/AM-g-N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高压均质处理脱脂棉后得到纤丝交联网状结构的AA/AM-g-NC吸附剂。这种吸附剂的晶型保持了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略有提高;AA/AM-g-NC吸附剂表面接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颗粒的内扩散和表面扩散共同控制。

高校公共空间与公共雕塑研究 下载:48 浏览:428

刘苏萌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校园环境的整体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发展的重点之一。公共雕塑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艺术发展由来已久,公共雕塑出现在西方现代主义时期。进行校园公共雕塑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公共性",并对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其次,在设计中要避免出现三种问题。最后,设计创新是校园公共雕塑设计发展的重点。

含有Cu、Mo、Sn的高强度蠕墨铸铁的蠕变行为 下载:66 浏览:449

武岳 李建平 杨忠 郭永春 马志军 梁民宪 杨通 陶栋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研究了一种含有Cu、Mo、Sn的高强度蠕墨铸铁在623~823 K、40~150 MPa的蠕变行为,观察了不同形态的蠕变损伤组织并分析了蠕变变形及断裂机理。当T/Tm>0.5(T为使用温度,Tm为蠕墨铸铁熔点)、载荷大于150 MPa时这种蠕墨铸铁的蠕变变形显著,且变形主要来自基体变形、蠕变空洞的形核长大以及石墨/基体界面的开裂。随着温度的提高和载荷的增加,蠕变变形逐渐由晶界移动转变为晶内变形。在蠕变过程中有两种开裂机制:(I)微裂纹在石墨/基体开裂处形核长大并优先沿铁素体向基体扩展,与邻近石墨/基体开裂连接而逐渐形成主裂纹;(II)晶界处的蠕变空洞形核长大转变成蠕变裂纹。氧原子通过石墨的连通性向组织内部扩散,造成上述两种裂纹表面氧化。由于,石墨、铁素体、珠光体三者性能的差异,石墨/铁素体界面比石墨/珠光体界面更易发生开裂。另外,在773 K、823 K组织中的珠光体分解明显,层片状渗碳体逐渐转变为短棒状,在晶界附近则以颗粒状为主。

从STEM和STEAM看创新教育理念的嬗变、深化、升华 下载:65 浏览:472

管恩浩1张宇阳2彭倩3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在以实用主义、技能导向与融合范式为全球教育宏观发展方向的背景下,STEAM教育脱胎于STEM教育,其主要特征是突出跨学科融合优势,强调科学创意培养,重视人文精神与关怀。创新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单维途径到多维途径,从学院导向到社会导向,从欧美框架到多元框架的螺旋式发展。目前创新教育呈现出以多方合作为内涵、以劳动力与社会为导向、以产学研相融合为价值、以发展终身教育为路径的宏观发展趋势,这与强调多元融合的STEM、STEAM教育理念相契合。深究其历程,探讨各国创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创新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纳米α-Fe的合成及分散 下载:84 浏览:503

袁明亮1 闫冠杰1 徐政和2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在甲醇-水体系中以NaBH4还原二价铁离子,得到了粒径为10~40nm的α-Fe金属粒子.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右旋糖苷等分散剂以强化产物颗粒的分散.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湿化学还原法能合成纳米α-Fe金属粒子,但产物呈现网状团聚状态;右旋糖苷能很好地分散产物团聚体,在其作用下产物颗粒呈稳定的分散状态。

浅谈新时代高校团总支工作路径及学生干部培养——以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团总支为例 下载:83 浏览:791

​鲁昊 《冶金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高校团总支是在校党委、校团委指导下开展青年工作的具体基层团组织单位,是沟通学生与院校的桥梁和纽带,在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了解国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团总支主要服务于青年团员,以团员健康成长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目标,负责思政教育、组织建设、团干部培养管理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本文对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总支工作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重点结合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学生干部的管理是推动团总支工作的重点为导向,通过分析团总支学生会干部现存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加强思想教育、严格选拔、奖惩分明、做好监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