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79 浏览:436

孙宏1 刘凯2 蔡国锋2 尚莉莉3 全爱君3 李冀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针刺协同组在血府逐瘀汤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间的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cTnI、cTnT、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Holter显示,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方面比较,针刺协同组较血府逐瘀汤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Q量表显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针刺协同组及血府逐瘀汤组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TnI、cTnT、BNP变化情况针刺协同组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湿犯肺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61

赵会茹 苏春娅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对痰湿犯肺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95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痰祛瘀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NF-α、IL-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72.3%(34/47),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补骨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E2、BALP、N-MIID的影响 下载:28 浏览:169

张葆鑫 王兴国 郝廷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补骨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E2、BALP、N-MIID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补肾生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BMD、E2、BALP、N-MIID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 6%(34/4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 9%(22/4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 05)。与此同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为88. 9%(40/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 9%(13/4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情况分别为(17. 5±4. 2)分、(11. 3±5. 4)分、(8. 3±5. 1)分,对照组则相应为(17. 3±4. 4)分、(15. 1±5. 2)分、(14. 3±6. 5)分。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提高,且两组患者治疗后BALP、N-MIID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表现结果更佳。结论:采用口服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的病情改善效果,特别是对骨代谢、雌激素水平等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有利于增加患者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并加强骨形成,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梁晓春补益脾肾、活血泄浊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经验 下载:77 浏览:513

吴群励 杨丹 梁晓春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介绍梁晓春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经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浊"三方面,虚主要是脾肾两虚,为发病根本,病程初期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进展逐渐演变为脾肾阳虚;瘀阻肾络和浊毒内蕴是促发因素,且贯穿于病程始终。临证采用自拟补益脾肾、活血泄浊方药治疗,全方紧扣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病机,补泻兼施,且补中寓通、补而不滞。

毒邪学说与冠心病的证治探讨 下载:79 浏览:510

芦瑞霞1 朱晓星2 张敏2 衷敬柏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毒"在中医学中有多种含义,作为病因可分为内生之毒与外感之毒。毒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之毒属于内生之毒,是伴随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是不稳定病灶形成的决定因素。冠心病之毒乃正气从瘀化毒,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可分为显毒与隐毒,前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后者没有或仅有少量理化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扶正解毒是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应根据具体疾病并结合瘀、寒、热、痰等不同病理因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

前列消癥汤治疗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下载:56 浏览:278

杨帅平 杨俊伟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消癥汤治疗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挟瘀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前列消癥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疼痛、排尿、生活质量)、尿流率、WBC计数、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8%(6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0. 59%(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系统中疼痛、排尿、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系统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 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EPS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EPS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前列消癥汤能有效改善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减轻前列腺组织炎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真实世界中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下载:90 浏览:524

张丹丹1 富苏2 马雪颜1 林景峰1 王一浩1 刘甘露1 常泽1 王育纯1 范吉平3 韩振蕴4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真实世界Ⅳ期临床研究,纳入34家医院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通络化痰胶囊每日3次、每次30mg口服,共治疗4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受试者2169例,治疗后NIHSS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改良Rankin评分治疗前平均(2.19±0.86)分,治疗后平均(1.55±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3例。结论通络化痰胶囊在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伏贴防治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队列研究 下载:94 浏览:522

刘宁 宋宪波 谭莉娜 王建明 朱志扬 曲争艳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CHF患者,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80例再加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从三伏第一天至出伏贴敷,隔日贴敷1次,每次贴敷4~6h,共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后临床疗效;6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三伏贴治疗、合并症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87%,对照组为7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CHF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再入院31.6%、急性心力衰竭21.5%、心源性死亡2.5%,治疗组分别为15.2%、7.6%、1.3%,治疗组再入院、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三伏贴治疗是CHF患者再入院和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相关因素(B=-0.955,B=-1.202),未发现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三伏贴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减少CHF患者的再入院及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从胃内癥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89 浏览:509

独思静1 赵晓琳1,2 马丹1,2 周斌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认为胃内癥瘕是本病关键病理因素,其实质为痰瘀互结,主要责之气滞不行和阳虚不化。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和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宜从健脾益肾、培元固本,疏肝利胆、调和枢机,行气化痰祛瘀、平消癥瘕,调饮食、畅情志四个方面入手。以此思路治疗,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可逆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

解析玄参利水功效的古存今失 下载:83 浏览:506

​赵洪伟1,2张宁1,2李自辉1,2于卉1,2刘树民1,3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玄参在古典医籍中明确记载具有利水功效,而现代书籍中则无此功效记载,通过对古代本草著作和方剂及现代文献学的系统梳理,明确中医水病的概念和治疗机理,进而论述玄参利水功效的特点和现代应用的变迁。发现玄参利水功效受种植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且与"清热"和"通血瘀"的功效相关。可见,玄参的利水功效客观存在,可为拓展玄参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从“络”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下载:86 浏览:515

李元文1 王京军2 孙占学1 张丰川1 曹婷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修络、搜风镇痉止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中药。临证应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治疗方法,总以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治疗目的。

从气血理论简析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下载:75 浏览:492

徐晓华1 林佳敏2 李可欣2 吴霞2 张青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气血理论分析,大肠癌是以气血失和为发病基础,以气滞、血瘀、水湿为重要病理因素的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大肠癌治疗需攻补兼施,气血失和以补虚为主,气滞、血瘀、水湿则以祛邪为主,具体针对气血虚型、气滞型、血瘀型、水湿型患者应分别治以补益气血、行气通滞、逐瘀散结、祛湿化瘀,可分别选用八珍汤、四逆散和厚朴三物汤、大黄牡丹汤和温经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临证结合扶正祛邪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癌毒致癌的特异性,配伍相应抗肿瘤中药以增强抗癌功效,可提高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87 浏览:508

皇玲玲1 赵晓峰1 郭立中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观察期2周与洗脱期1周,再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给予患者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同时给予西药安慰剂(维生素C,每片0.5 g)30 mg/(kg·d)口服,每日1次;对照期予羟基脲片30 mg/(kg·d)口服和中药对照方,每日1剂。比较患者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与对照期血小板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积分。结果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血小板计数下降(120.67±22.03)×10~9/L,与对照期(124.33±24.0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MPN-10积分下降(13.00±3.61)分,明显高于对照期(10.33±3.06)分(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加减在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羟基脲片相当,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羟基脲片。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肠组织、血清胆囊收缩素8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524

李建香1 赵杨1 过伟峰2 刘云芳2 袁梦果2 顾恒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2 g/ml)灌胃,每日1次,连续5日;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同等量蒸馏水。各组于灌胃后24 h、72 h、120 h进行大鼠神经学评分,评定肠道动力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8(CCK-8)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及血清CCK-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在72 h、120 h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6 h黑便粒数减少,黑便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而凉血通瘀组大鼠黑便百分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脑组织CCK-8表达在72 h、120 h表达增强,肠组织CCK-8表达在24 h增强(P<0.05或P<0.01);凉血通瘀组大鼠血清CCK-8含量72 h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排便,可能与增加肠组织、脑组织CCK-8表达,降低血清CCK-8含量有关。

徐景藩“六调法”论治食管癌术后经验 下载:89 浏览:533

谭唱 陆为民 徐丹华 宁丽琴 赵宇栋 《当代中医药》 2019年9期

摘要:
噎膈与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等梗阻症状相吻合,徐景藩教授指出本病初起气郁痰阻,久则瘀血内停,阴阳互结,疾病发生发展多与情志及阴液有关。临床治疗食管癌术后提出"六调法",即调和阴阳、调养脾肾、调畅气机、调补阴液、调营化瘀、调摄安和,并首创"糊剂卧位服药法"以助食管癌术后患者食道功能的整体恢复。

徐景藩“六调法”论治食管癌术后经验 下载:78 浏览:525

谭唱 陆为民 徐丹华 宁丽琴 赵宇栋 2019年9期

摘要:
噎膈与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等梗阻症状相吻合,徐景藩教授指出本病初起气郁痰阻,久则瘀血内停,阴阳互结,疾病发生发展多与情志及阴液有关。临床治疗食管癌术后提出"六调法",即调和阴阳、调养脾肾、调畅气机、调补阴液、调营化瘀、调摄安和,并首创"糊剂卧位服药法"以助食管癌术后患者食道功能的整体恢复。

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24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下载:73 浏览:510

孙庆1 钟成梁1 张玮1 王志文2 鲍铁周3 汤敏予4 田斌吾5 胡思源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痛宁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痹痛宁组各120例,腰痛宁低剂量组给予腰痛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1次口服;腰痛宁高剂量组给予腰痛宁胶囊每次6粒,每日1次口服;痹痛宁组给予痹痛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共4周。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比较静息痛与活动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评价ODI疗效,观察静息痛与活动痛止痛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4周时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腰痛宁高、低剂量组治疗2、4周时,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及ODI均较同时间点的痹痛宁组降低(P <0. 05)。治疗2、4周时ODI疗效优秀率腰痛宁高剂量组>腰痛宁低剂量组>痹痛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患者静息痛、活动痛的止痛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腰痛宁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腰痛宁低剂量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腰痛宁高剂量组3例,痹痛宁组2例,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痛宁胶囊能减轻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改善腰部功能,以高剂量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74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三七对慢性肾衰竭“瘀”的作用 下载:95 浏览:483

镇立1 吴金玉2 温永耀1 梁荻1 陈永贵1 杜涵哲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慢性肾衰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瘀"可以认为是贯穿其始终的重要病因病机。三七作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着抗炎、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抗纤维化、提高免疫等药理作用,已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药物。从分别中、西医两个方面论述慢性肾衰竭"瘀"的形成机制,探讨三七对慢性肾衰竭"瘀"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传统中药三七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提供参考。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冠心病痰瘀证的遗传关联分析 下载:54 浏览:489

古联1,2 黄思芸2 李敏华2 李金鸿2 黎同顺2 龚林2 申婷婷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痰瘀证、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痰瘀证的遗传关联。方法纳入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对照组各5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DCN基因mRNA外周血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DCN基因在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②DCN基因外周血mRNA表达水平与IS痰瘀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HD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显著相关(均P<0.050)。③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CHD痰淤证的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④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加性模型:Padj=0.006)、低密度脂蛋白(LDL)(加性模型:Padj=0.029)水平显著相关,rs7441多态性与CHD痰瘀证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adj=0.018)。结论 DC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参与IS痰瘀证、CHD痰瘀证的发生,rs7441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CHD痰瘀证患者的凝血功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