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幼儿炫耀心理的分析 下载:113 浏览:1525

泮斌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幼儿炫耀心理是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现象。这种炫耀行为源自幼儿在塑造自我认知、追求同伴接纳的需求,但若过度则可能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这一行为,我们需要对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有更深的理解。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引用自我概念理论、参考群体理论和符号互动论,深入探讨幼儿炫耀行为的心理动因。同时,也将提出一些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策略,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炫耀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色方法 下载:98 浏览:1491

梅吉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属性的重要体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祖国花朵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然而小学生不是天生就具有社会责任感,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本文将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因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殊意义,并总结出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独特方法。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校园霸凌”现象 下载:96 浏览:1595

陈俊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问题,不仅破坏了学校和社会的基本秩序,更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它们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校园霸凌现象在心理层面被归属于群体心理范畴,只有对校园霸凌现象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找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因果关系链,从而找到正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本文主要以校园霸凌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心理学层面加以论证和探究。

医学心理学教材融入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与策略 下载:132 浏览:1337

朱玲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医学心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医学生适应未来临床医学生涯发展的需要,教材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个心理学的专业领域或分支都有其特有的关注点,而每个分支领域的关注点在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都有其特殊性和价值,而目前我国的医学心理学教材中普遍存在忽视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下载:227 浏览:2378

戎晶晶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新时期媒体环境的形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这些亚文化在满足青年多元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群体的认知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只有对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选择恰当的方式对青年亚文化进行引导,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方向指导。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年亚文化现象,并对后续亚文化的发展展开讨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 下载:236 浏览:2455

张仕梅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2期

摘要: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彼此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关系或者是代表着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其在社会关系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基于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下载:194 浏览:2141

周小帆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如今以青年人为主的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发展,亚文化作为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带动性,其中的青年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在现代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的背景下,亚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对青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青年人在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中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亚文化的发展力与传播力是越来越多青年人活跃的象征。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圈”,而亚文化其中又含有不同的“圈”。本文将就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学进行初步分析。

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心理服务问题研究 下载:201 浏览:2133

王岩梅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心理健康体系的助力,只有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才能夯实社会治理根基,使民众更加高效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从而保障和改善生活质量,共享社会治理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心理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45 浏览:2897

王帅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当下企业为实现更好的发展,对员工关系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针对员工关系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社会心理学的方式有效加以解决,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本文主要论述了社会心理学的概述,其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更好的应用措施。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网络言论进行引导研究 下载:263 浏览:2780

王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网络言论在传播过程中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产生显著的影响,错误的网络言论会误导人们的认知,为人们带来消极错误的观念。因此应该加强对网络言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首先对网络言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网络言论进行了探讨。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网络暴力问题分析 下载:245 浏览:2909

吴颖钦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具有更广的影响范围和更大的社会危害。本文基于网络暴力参与者参与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发起者、附和者和围观者三种类型,然后基于社会心理学对不同类型参与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暴力的处理措施。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网络言论的引导 下载:254 浏览:2897

李丽芝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发表见解的重要场所。网络上的大量正面、负面信息,引导了人们对于网络事件的客观看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探讨了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旨在为人们生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浅谈社会心理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48 浏览:2715

彭玉芬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把控好员工关系的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因此,应用合理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来做好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还可以让员工更加有归属感。

关于社会心理距离对回应告白用语影响的调查报告 下载:376 浏览:2968

刘子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告白作为一种以建立恋爱关系为目的社会交往行为,在双方话语的互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语言要素,体现着社会语言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本小组以被告白者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问卷为预调查,正式访谈为核心,对两次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回应告白话语中的新特点。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下载:408 浏览:3434

顾晓静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所以我国当前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直线上升。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则将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研究,如有控制不当,将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复杂且多元化,除了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等宏观因素也存在个体和群体心理的微观因素,任何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心理状态都会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展开探讨,结合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希望可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考。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网络舆论引导分析 下载:386 浏览:3363

王欣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上面发布各种舆论信息,其中一些消极极端的舆论可能会给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困扰,因此需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网络舆论引导进行了系统阐述。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下载:389 浏览:3039

罗丽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转型改变了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加之信息传播速度迅速,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甚至可能被国际敌对势力利用,造成恶劣后果,因此如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总结事件的矛盾纠纷及发展规律,最终妥善处置和预防群体性事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我国国情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近几年群体性事件的类型、成因、现状及造成的社会影响,重点分析了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给出了关于防控对策的基点建议。

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 下载:417 浏览:3176

胡佳怡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小学校园霸凌问题具有严重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小学校园霸凌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其正确认知,从而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校园霸凌的主要方式及原因,然后重点探讨了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认知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