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以与时俱进的延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283 浏览:2622

刘利霞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一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源远流长。早在延安历史时期,就在中国陕甘宁边区等地建立了一个经营管理良好、诚信待人友爱、朝气蓬勃的新社会,造就了炎安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下载:486 浏览:3661

罗艳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的主要阵地,也是提升学生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公共参与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参与社会事务、服务国家人民,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中学生成长特点、学习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借由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形成,从而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学习奠定扎实根基。

石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215 浏览:2056

姚笛 《石油科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培育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融入社会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探索石油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下载:329 浏览:2354

王凯宗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石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将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出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拓展石油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特别是对于石油高校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先锋模范,激励我们奋勇争先、砥砺前行、走向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历史场所精神再现的商圈周边城中村更新研究 下载:82 浏览:892

​杜红征 侯文杰 《历史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特殊现象,其更新改造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城中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圈周边的城中村更新过程中,保护和再现历史场所精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城中村更新中融入历史元素,保持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美国国名汉译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演变 下载:83 浏览:970

​沈思远 《历史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美利坚合众国其国名的由来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国名汉译的过程中经历了六十多种变化结果,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挖掘和探讨。本文通过从至于文学翻译的三种力量出发,探索美国国名汉译的演变,以此引导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发觉处于内忧外患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方式,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政治倾向和国家主义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机械制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81 浏览:778

王胜曼 《中国机械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在高校教学中工匠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制图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当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培育,致使学生对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感悟不深,制约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实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就工匠精神融入机械制图教学的实践展开探讨。

以德育人 以史为鉴——浅谈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64 浏览:1388

陈彩云 《历史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形成良好道德、端正理想信念以及建立思辨思维等方面,进而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这些策略涵盖深度挖掘教材、丰富展现形式、结合现实世界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旨在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探索 下载:89 浏览:1815

王利玲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12期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特点。它往往是世代相传的,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在民间延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特色,是特定群体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工匠精神则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它包含敬业、精益、专注等内涵。在价值理念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匠精神有着诸多相通之处。

大钊精神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以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下载:100 浏览:1962

王翠宁 毕冬玲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11期

摘要:
公共基础课是中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乐亭县作为作为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笔者依托大钊故里红色资源优势,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第二课堂开展等方面,探究将大钊精神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融合的路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延安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下载:259 浏览:2522

徐霞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4期

摘要:
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强大的思想力量,是延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灯塔,不断指引中国革命前行的奥秘。

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 下载:96 浏览:1378

帕丽旦·塔西 《历史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育探究 下载:201 浏览:2159

郭丽梅 《历史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价值,老师们特意在主人公的故事中加入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并试图对其作为核心素质的实现途径进行说明,并结合实际,对人文精神教育与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阐释。这样,就可以使高中学生在科学指导下,获得目标明确、营养丰富、趣味盎然的课程认识空间,进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探究 下载:173 浏览:1991

黄玉华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展开探讨,结合初中历史教材,从实际情况出发,简述了培养爱国精神的教育意义,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青年群体对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调查研究——以党史题材“落地”,红色影视“破圈”为例 下载:163 浏览:1908

​郭展羽 冀紫阁 黄嘉琪 王圣坤 任晓丹 张素罗 韩璐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群体通过红色影视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总结归纳红色影视“破圈”发展的成效与不足,规范文化传媒发展,弘扬红色历史和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当代青年价值引领,并在青年群体凭借红色影视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分析 下载:96 浏览:1766

王路平1 张爽2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精神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尝试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以更全面地理解如何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来提升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下载:281 浏览:2910

苗齐欣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3年3期

摘要: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也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使其在进入岗位后,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自我价值,为计算机技术事业的发展贡献浅薄之力。因此,职业中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首先认清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把控课上细节和创设多元评价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下文主要分析“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措施 下载:213 浏览:2135

林秀英 《历史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悠久的文明,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中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对历史这个学科的学习,更加重视和热爱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和文明,进而增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的实效性,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109 浏览:1148

谢全坤 《物理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物理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学习物理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一但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自然科学的吸引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业精神培育分析 下载:123 浏览:2041

陈博文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摘要: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现代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高校而言,自然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培育,引导学生在思想、认知、品质等方面更加深入地提升职业素养,进而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终身成长带来支持。将职业精神培育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实践方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