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基于一种新的提取方法的竹黄活性成分对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下载:129 浏览:1244
摘要:
目的:通过一种新的提取方法获得竹黄活性组分,并检测其对相关炎症因子及NF-κB 的表达,探索竹黄对TNF-α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称取干燥竹黄200g,使用微型植物粉碎机粉碎,过50目筛,获得竹黄粗粉,将其置于70℃纯水抽提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水提取液,减压回收至80ml,加乙醇至醇浓度为80%, 静置6小时,抽滤,得滤渣D,水提后药渣部分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均为6倍量),合并醇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聚酰胺柱层析,分别以水、40%乙醇、95乙醇洗脱,减压回收溶剂,分别得水洗部分C、40%醇洗部分A和95%醇洗部分B。精确称量A、B、C、D各28mg,5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4ml,22μm滤器过滤,配制成2mg/ml储存液,4℃保存。根据实验要求梯度稀释。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筛选出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组分并确定50%抑制率浓度(IC50),Hoehe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通过竹黄活性组分作用后,检测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及IKK-α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相比于实验组,空白组和对照组的IC50值显著更高,且抑制率显著更低,P<0.05。表明竹黄提取物的细胞毒性较小,且对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生长抑制具有显著作用。与正常培养组相比,TNF-α组和TNF-α+药物组的ICAM-1、VCAM-1、E选择素、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更高,而IKK-α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更低,P<0.05;但与TNF-α组相比,TNF-α+药物组的ICAM-1、VCAM-1、E选择素、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则显著更低,而IKK-α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更高,P<0.05。表明竹黄提取物对TNF-α诱导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竹黄活性成分对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主要为降低NF-κB蛋白表达水平,阻断NF-κB通路,减少血清黏附分子产生,降低IKK活性等来减轻炎症反应。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下载:134 浏览:1381
摘要:
目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5月到2022年4月收诊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药物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45(90.00)、3(6.00)、2(4.00)、48(96.00)和35(70.00)、5(10.00)、10(20.00)、40(80.00),P=0.001、0.048、0.001、0.001,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12±2.45、6.42±1.32、12.35±1.62、7.12±1.54、9.57±1.63、5.24±1.74和10.35±2.47、8.12±1.52、12.74±1.59、9.68±1.68、9.47±1.64、9.74±1.35,P=0.824、0.003、0.211、0.001、0.724、0.001,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炎性因子IL-1β(pg/ml)、IL-4(ng/l)、TNF-α(pg/ml)33.45±4.24、12.34±2.32、55.32±7.45、76.45±4.32、70.32±7.32、28.65±4.32和33.65±4.15、22.35±2.85、55.34±7.85、64.35±5.32、70.61±7.41、41.11±6.27,P=0.621、0.001、0.514、0.001、0.261、0.001,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乏力、头痛、低血糖、发生率数据为1(2.00)、1(2.00)、0(0.00)、0(0.00)、2(4.00)和2(4.00)、2(4.00)、1(2.00)、2(4.00)、7(14.00),P=0.101、0.101、0.224、0.049、0.001,有差异,(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对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具有推广价值。
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随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54 浏览:693
性激素、超声及骨龄指数联合监测对女童性早熟的早期诊断分析
下载:47 浏览:713
摘要:
分析女童性早熟诊断中采取性激素、超声及骨龄指数联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性早熟女童5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患者早熟类型分为两组,中枢性早熟组(n=25例)、外周性早熟组(n=25例),两组均通过超声及性激素、骨龄指数进行评估,观察不同指数诊断性早熟的指标差异。结果:中枢性性早熟组的FSH及LH、E2、卵巢容积、子宫体积、骨龄指数均比外周性性早熟组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GnRH激发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两组均为25例。性激素、超声及骨龄指数诊断50例性早熟儿童中,准确率为96%,与激发试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采取性激素联合超声及骨龄指数的可行性高,根据检查指标差异,判断是否发生性早熟,为早期治疗提供支持。
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0 浏览:69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神志病(情感性、认知性、混合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具体表现,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诊疗依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0例卒中后神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时间跨越自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根据其神志病类型被分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三组。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测定了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平均抑郁评分及具体表现,同时控制了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患者在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EP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焦虑和自我贬低,而MP患者则表现出最高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尤其是易激惹和社交退缩方面。讨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神志病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性神志病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自我贬低,而混合型神志病患者则更易出现易激惹和社交退缩等症状。
家庭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6 浏览:689
摘要:
探讨家庭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我们采用随机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了两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主要采用了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及依从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694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血液透析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及依从性。方法:针对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率高达95.24%,对照组为80.95%,且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实施个体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应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最大化效益。
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应用于急诊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下载:61 浏览:662
摘要:
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应用于急诊重症哮喘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给予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需进行吸氧、止咳等常规干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一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90.32%),观察组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咳嗽、咳喘、气促等诸多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药物作用迅速,有临床推广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给予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需进行吸氧、止咳等常规干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一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90.32%),观察组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咳嗽、咳喘、气促等诸多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药物作用迅速,有临床推广价值。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下载:49 浏览:684
摘要:
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且提供常规护理管理的50例大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提供护理风险管理的50例大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展开分析。结果:(1)对照组仅发生10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P<0.05;(2)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更低,而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临床大内科护理,既能减少风险事件与并发症,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值得护理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52 浏览:686
摘要:
讨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4年2月选取本院收治行CT或MRI检查的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而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数作为评价两组护理效果与价值的主要依据。结果:两组镇静效果4级机率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镇静1级、2级与3级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级与6级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6-30min镇静起效时间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5-15minn镇静起效时间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min镇静起效时间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二次给药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有助于防控风险,提升家属满意度。
对糖尿病足病患者采取全科医学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载:48 浏览:706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术前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52 浏览:698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693
全科护理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下载:57 浏览:672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669
基于互联网随访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656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691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CCU(冠状动脉监护病房)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后接受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实施专门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探讨优化CCU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CCU接受CPR的18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患者分为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90名)。干预组接受个性化的CCU护理方案,包括实时生理监测、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CCU护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6个月的跟踪评估。结果:干预组的30天内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5)。此外,干预组在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个月的跟踪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总体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CU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骤停后进行CPR的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活质量。本研究强调在CCU中实施综合护理策略的重要性,为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有力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下载:49 浏览:63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至2023年在某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套标准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心脏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采集数据包括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对比30%,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平均7天对比10天,P<0.01)。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的介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分从70提高到85,P<0.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将此护理方案推广应用于类似患者群体,以优化治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