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降压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异性和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下载:250 浏览:2985

许长庆1 刘志锋1 王康1 许峰2 张叶华2 刘盼盼1 陈飞1 梁伟涛1 薛洁乾1 韩炎胜1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的降压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血压变异和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选取200名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实验数据人员,随机分组,平均每组100人,观察不同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对比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对血压变异及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结果:在对患者尽心降压处理的工作中,不同的降压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期的血压变异和神经功能恶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其能够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对于现阶段中的降压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论:在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脑梗死病症的时候,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血压变异的请和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状况,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病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医学参考价值。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及安全策略研究 下载:52 浏览:574

施燕玉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疾病是一种临床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精神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疾病的频繁出现。与一般的疾病类型不同,精神病人在初始阶段可能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在康复阶段其心理压力可能比较大,并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加敏锐。所以在护理精神疾病的人群时,需要更加专业与亲切,并努力降低周围环境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与刺激。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减轻的心理负担,以便能够促使病人树立起积极的治疗决心。伴随着医学治疗方法和护理主要观念的转型,护士在工作中需更加重视病人的疗护需求。在护理精神病病人时,语言交流和心理干预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使病人的情绪更良好。根据诸多研究指出,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均对精神病病人有积极的影响。

规范化护理干预减轻眼科手术病人应激反应效果分析 下载:209 浏览:2114

胡裕竹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规范化护理干预减轻眼科手术病人应激反应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6例择期行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规范化护理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术后VAS评分。 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血压、心率测量值显著高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41±0.71)分;B组术后VAS评分为(0.78±0.19)分,显著低于A组(P<0.05)。 结论 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眼科手术病人血压、心率,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应激反应,改善预后。

人性化护理在对神经内科病人护理工作的效果 下载:282 浏览:2985

李超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对神经内科病人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于2018年2月~2020年1月期间在神经内科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分析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风险意识、护理水平、健康教育情、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促进其病情恢复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建议临床应用。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298 浏览:3020

张丽娟 田月红 许小春 李春妮 张毛瑜 赵晓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病人为对象,随机分取方式将病人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均38例病人,对比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FDS评分较高于干预组,MBI评分较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心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缓解病人心理状态。

肿瘤病人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320 浏览:3224

冯禹 魏佳佳 吴丽菲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PICC导管堵塞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ICC导管分析导管堵塞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118例肿瘤患者,7例出现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93%(7/118)。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PICC直管后导管堵塞的发生,值得应用。

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 下载:283 浏览:2858

臧美荣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约为1.43亿,这表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医护治疗。为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医护工作质量,本对如何做好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出了部分经验总结与措施建议。

实施病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病人康复的影响 下载:293 浏览:3011

​叶庆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为神经内科病人家属提供同步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意义。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开展本次关于同步健康教育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86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开展教育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方式完成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医护措施。实验组采取同步健康教育。以依从性为主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组,依从性的数据对比有实践价值,P<0.05; 实验组的护理评价结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实践价值,P<0.05。结论:为神经内科病人家属提供同步健康教育的意义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与家属在医护服务中的依从性,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健康教育价值,值得普及。

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病人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289 浏览:3228

杨丽 《肿瘤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靶向治疗中采取肿瘤护理计划可行性与有效性,以此来提升癌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方法,将来我院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基于靶向治疗模式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实验Ⅰ组采用普通的医学护理,实验Ⅱ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对病人的肿瘤护理计划干预。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19年11月,选取人数为60人,实验ⅠⅡ两组人数相等,均为30人(P>0.05)。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恶心、呕吐、腹泻、脱发、食欲不振)、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观察护理工作,实验Ⅰ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0%%,实验Ⅱ组为90%(p<0.05)。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患者康复效果较为良好的人数分别为:实验Ⅰ组13人,实验Ⅱ组25人。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脱发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实验Ⅰ组要远远高于实验Ⅱ组(p<0.05)。结论 在靶向治疗模式下,对癌症病人实施良好的肿瘤护理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对于缓解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的全面推行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用于结肠癌手术病人术后护理的效果分析 下载:280 浏览:2977

刘永清 《肿瘤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对结肠癌手术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观察分析该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1-2020.1。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实行人性化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能提升患者满意程度,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护理模式在甲状腺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82 浏览:3016

周洁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甲状腺癌病人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护理模式的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病人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患者实施改良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比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得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病人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护理人员配合危重病人抢救专题报告 下载:86 浏览:932

侯松杰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在配合危重病人的抢救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根据时间段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份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0年12月份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护理人员在配合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整理出对策。2020年7月~2018年12月采用整理护理对策后的护理方案,将两个时间段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展开对比。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很多,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很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护理人员配合危重病人抢救能够明显优化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十分值得持续临床推广与应用。

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932

韩艳阳 孟冬梅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0期

摘要:
探讨人性化护理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对烧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疏导,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应用 Barthel指数健康状态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Barthe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指数显著增高(P<0.05);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烧伤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患者的满意度。

肿瘤病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 下载:269 浏览:2898

张丽芳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析于肿瘤病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观察对象为肿瘤病人,均在上述时间段进入本医院治疗,共计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比照两组的疼痛情况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提示实验组更高;比照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于肿瘤病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其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

个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手术病人价值评价 下载:283 浏览:2858

冯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来说是否比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更高,及优势具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8月起,至2020年3月收治的眼科白内障患者218例,将21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9例,对针对对照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可见,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照组)不良反复发生率低,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感染5例,颅内压增高2例,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26%(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感染1例,颅内压增高1例,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67%(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可见,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观察组)术后整体生活质量比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后整体生活质量高,在认知功能一项中,对照组得分(69.71±5.83),观察组得分(76.24±4.91);在躯体功能一项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得分(65.37±5.77),观察组得分(77.23±5.14);在情绪功能一项中,对照组得分(63.24±6.28),观察组得分(77.62±5.95);在社会功能一项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得分(72.39±6.84),观察组得分(75.23±4.92);在角色功能一项中,对照组得分(70.26±4.80),观察组得分(76.42±5.27)(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更为适合,价值更高,具体能够体现在患者术后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中。

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对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的影响 下载:296 浏览:2973

徐勇丽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对眼科手术需要局部麻醉的患者的手术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的影响。 方法 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整一年期间在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使用随机分组法对116例患者编号分组,分为病例数均为5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的人文关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精益化的人文关怀应用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人文关怀感知度和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人文关怀感知度和焦虑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人文关怀感知度明显较高(t=24.609,P=0.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由于对照组(t=16.247,P=0.000),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8.2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31%(X2=10.482,P=0.001),p<0.05。 结论 对眼科手术需要局部麻醉的患者的手术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使患者更容易感受到人文关怀,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 下载:93 浏览:1050

李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为了探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对高血压人群预测心脑血管病价值。通过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ABI指数检测,为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提供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观察组根据随机原则,选择了89名患者,均为中老年合并高血压。对照组同期随机选择68例中老年人,均为体检中心体检血压正常者。检查二组的baPWV及ABI。结果:ABI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36 P<0.05),baPWV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 P<0.05)。合并心脑血管病者对比无合并心脑血管病者baPWV和ABI的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8 P<0.05)。结论:baPWV和ABI都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独立预测因子,通过检测两个指标,对中老年高血压人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病发生有很好临床价值。

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在白内障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5 浏览:2860

李红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在白内障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医院收治100例确诊白内障且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将其纳入此次护理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围术期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采用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前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后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观察组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率,观察组更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五项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病人采用围术期路径式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587

王可娜1 周晶1 吕环梅2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6)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6)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对维持护患关系有着积极作用。

“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评价 下载:518 浏览:5232

黑朵朵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翻身钟”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等部位的压疮情况,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1(1.92)、0(0.00)、0(0.00)、0(0.00)、1(1.92),对照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2(3.85)、3(5.77)、2(3.85)、2(3.85)、9(17.31),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比常规干预方法更好,“翻身钟”干预方法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例数和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因此“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更加有效,该方法适合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