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时空大数据的角度分析评价江苏省新冠疫情发展趋势 下载:66 浏览:465

周松1 沈蕾1 王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以江苏省疫情专题数据、人口迁徙数据等为基础,从时空大数据的角度对江苏省新冠疫情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疫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动态参数的Logistic模型来拟合全省确诊人数变化趋势并与实际确诊人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时空迁徙特征来分析疫情在空间上的实际分布情况与高危地区之间的相关性。经对比,采用的模型其最终预测结果与江苏省新冠疫情最终实际确诊人数仅相差约1%,说明基于动态参数的Logistic模型对于流行病感染人数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时空迁徙特征的疫情高危地区预测与实际感染情况有一定出入,说明人口迁徙是疫情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可作为疫情防控的参考依据之一。

一种顾及人口迁徙特征的COVID-19疫情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61 浏览:464

王皓1 王玉芳1 戴天帅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与人员流动情况密切相关,越是人口稠密、人员流动性强的地区,其疫情大规模暴发的风险越大。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各地市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和百度慧眼迁徙数据,使用时空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江苏省COVID-19疫情发生的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发现病例较多城市的特点为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性大;疫区人口迁徙和疫情扩散强相关;建议进行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时追踪疫情发生、传播的路径和趋势,精准挖掘高危人群的活动轨迹,做到精准社区防控。

基于Android的可见光定位技术研究 下载:66 浏览:418

卢愿 郑紫微 贺超宇 《数据与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能在室内环境中使用智能手机实现实时定位,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可见光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光源信号发送端、智能移动终端及Web服务器端三部分构成,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接收从光信道中获取的光源ID和光照强度等信息,利用手机自有陀螺仪等传感器,实现室内定位。该系统使用便捷,定位精度实测在35~45cm内,能够较好地满足室内定位需求,在大型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场景下有较高实用性。

基于“天地图”和大数据技术的江苏省疫情分析平台建设 下载:63 浏览:477

张浩1 韦芹余2 石善球1 高旭翔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为科学防控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江苏省通信管理部门牵头建设了江苏省疫情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与疫情防控部署,统计分析省内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协助疾控部门开展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排查密切接触人员。"天地图·江苏"为江苏省疫情分析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统一空间框架、基础电子地图资源、基础地理数据集以及各类开发接口等,实现了江苏省疫情信息和区域间人口流动态势,以及医院、商场、超市、车站等重点场所的区域预警在空间"一张图"上的集成展示,辅助决策者利用空间化手段开展疫情信息挖掘和分析研判,发挥了较好的基础支撑作用。

基于Arduino与Android的智能衣架设计 下载:92 浏览:496

贝佳豪 沈茜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目标,设计一种基于环境自感知的智能衣架,实现对晾晒衣物的智能控制,将进一步方便人们的生活。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采用Arduino作为主控系统,结合Arduino丰富的传感器探测周围天气环境,利用ESP8266 WIFI模块实现Arduino与Android之间的数据传输。Android客户端接入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以JSON格式获取当地未来24小时内的实时天气数据,达到预知降雨概率、风力指数等信息,从而达到定时自动控制衣架的功能。

基于数字PID的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88 浏览:422

卢春华 王頔 谷瑞邦 《能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液位测量与控制由于受到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工作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中设计是以双容水箱模拟工业现场高阶对象,以中水箱液位为主参数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作为控制器,控制规律采用经典的PID,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检测水箱液位,对数电动调节阀为执行机构。通过组态王软件建立组态界面,完成系统的实时监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液位的无静差调节,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Cu污染对弹尾目跳虫超显微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载:40 浏览:377

李晓勇1 柯欣2,3 廖剑宇1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土壤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弹尾目跳虫作为土壤模式生物,在土壤生态毒理学和生态环境评估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通过跳虫(F. candida)的标准土壤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观察到暴露于土壤中高Cu浓度(1000,3000μg g-1)下的跳虫细胞微绒毛变形、部分线粒体扩大变形并出现囊泡化现象,这可能会导致细胞组织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进而影响跳虫的生理行为;同时,在高Cu暴露浓度下跳虫细胞内A型颗粒物大量存在,且其环边逐渐减少、变得模糊,这说明Cu的存在可能使A型颗粒物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并变为储存Cu的重要细胞器。

基于NFC的移动巡检技术研究 下载:36 浏览:439

张鸣 郑紫微 《数据与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传统巡检方式由于各种限制因素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巡检任务。NFC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应用于许多行业。本文研究了带有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与NFC标签之间的通讯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NFC技术的移动巡检系统。实现电子化手段进行定点岗位签到,能够满足许多行业的巡检任务。经过测试移动巡检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一种氧化锆氧传感器测氧系统的设计 下载:12 浏览:417

叶龙伟 何小刚 《传感器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分析了氧化锆传感器的测氧原理,对能斯特方程做了修正。基于STM32 F3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传感器加热电阻丝的温度检测和补偿电路、温度控制电路、氧浓差电势检测电路及恒流输出电路。系统采用PID算法,能有效精确地控制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光伏电站组件抗PID效应恢复效果分析 下载:86 浏览:397

赵俊青 高立明 李志辉 《能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由于环境差异和制造工艺等原因,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影响发电效率的问题。作为引起组件功率衰减的众多原因之一,PID(电势诱导衰减)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光伏组件PID效应的产生机理,并结合某沿海光伏电站PID效应实际处理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逆变器负极接地和更换严重PID效应组件后的恢复效果情况。

光伏电站组件抗PID效应恢复效果分析 下载:88 浏览:415

赵俊青 高立明 李志辉 《能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由于环境差异和制造工艺等原因,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影响发电效率的问题。作为引起组件功率衰减的众多原因之一,PID(电势诱导衰减)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光伏组件PID效应的产生机理,并结合某沿海光伏电站PID效应实际处理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逆变器负极接地和更换严重PID效应组件后的恢复效果情况。

地基LiDAR点云数据提取单木树高和胸径方法研究 下载:76 浏览:473

郭沈凡1 顾波2 奚冠凡1 陆晓勇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林业资源是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对单木参数信息的提取是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利用地基三维激光点云提取单木参数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在常用的Hough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Hough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的基础上,提出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分别提取单木树高参数和胸径参数,并以现场直接量测的树高和胸径参数为参考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直接量测结果相比较,Hough变化拟合圆柱法和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得到的树高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5m、0.003m,标准差分别为0.142m、0.002m,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9;Hough变化拟合圆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得到的胸径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03 6m、0.002 5m,标准差分别为0.004m、0.003m,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91。结果表明,提出的格网化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能得到精度较高的单木参数信息。

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格局演变及聚集性分析 下载:37 浏览:389

陈进钊 梅志雄 吕佳慧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2020年1月11日至7月31日中国各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探讨了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聚集格局及其演变和时空聚集特征。结果表明:(1)1月19日开始至2月29日的各时段中国地市COVID-19患病率总体呈正空间聚集特征,聚集程度先升后降。(2)COVID-19患病率的局部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及其周围地市,其范围呈先扩张再收缩后稳定趋势。低—低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范围逐步收缩至消失。高—低区零星散布在个别时段中。低—高区主要分布于高—高区周围并呈先外移再收缩后保持稳定态势。(3)在3月16日前的COVID-19时空热点区大多分布在武汉市及其以东、以西和以北的大片地带,为本次疫情严重流行区域,聚集时间从2020年1月底至2020年2月中,其余时空热点区零星散布于其它多地且对应时间短;3月16日后的时空热点区时空上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其中扩散型时空热点区的相对危险程度显著高于境外输入型时空热点区。

机载LIDAR点云的城市平顶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下载:88 浏览:497

舒国栋 刘传杰 王露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以滤波后的机载LIDAR非地面点集作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平面拟合及法向量的区域生长建筑物分类算法,剔除了大量的非建筑物点集,但在这些点云中仍存在少量非建筑物点,为了精确去除非建筑物点,分割出每个建筑物点集,提出了基于点集特征约束的建筑物分割算法,依据点数、点集离地面平均高度及平面面积特征分割每个建筑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完整去除非建筑物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的液态熔盐堆堆芯功率控制 下载:17 浏览:252

姜庆丰 曾文杰 于涛 谢金森 陈乐至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液态熔盐堆堆芯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技术因初始论域不能跟随误差变化而伸缩,使得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故设计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的堆芯功率控制策略。以熔盐增殖堆MSBR堆芯为例,在堆芯入口温度扰动或堆芯反应性扰动下,使用Matlab/Simulink对PID控制、模糊PID控制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下的效果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建立的堆芯功率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更快,超调量更小,控制效果更佳。

基于Android平台的粮食储备与决策系统设计 下载:63 浏览:407

朱春华1 邓淼磊1 张宜志2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提高粮食储备的信息化水平,开发了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粮食储备与决策系统,给出了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开发设计流程,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实现储备量预测与决策。

液态熔盐堆堆芯功率模糊PID控制 下载:66 浏览:293

姜庆丰 谢金森 曾文杰 陈乐至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液态熔盐堆采用熔融氟化盐为燃料,燃料熔盐出口温度是衡量熔盐堆安全的重要指标。通过堆芯功率控制可实现燃料熔盐出口温度控制。将液态熔盐堆堆芯划分成内区和外区,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堆芯非线性模型,采用微扰理论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基于堆芯线性化模型,采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设计堆芯功率控制系统。以熔盐增殖堆(MSBR)为例,开展堆芯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引入10-3、2×10-3阶跃反应性时,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减小系统响应的上冲幅度和超调量,并且在堆芯功率发生了较大的负荷变化时,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对堆芯功率的变化实现良好跟踪。故所采用的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可实现对堆芯功率的良好控制。

安全RFID和区块链技术在瓶装酒防伪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8 浏览:459

杨云勇1 马纪丰2 胡川1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RFID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酒类防伪溯源应用方案。该方案采用安全RFID产品和认证节点的联盟链模式,利用安全RFID产品高安全、防复制功能和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共享、点对点传输等技术特点,将芯片生产、标签的生产、密钥发行、标签与酒的信息关联等环节加入到联盟链里,所有的节点生产信息透明。该系统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溯源防伪系统易复制、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对封闭等弊端和弱点,为创造一个全新的酒产品诚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设计超材料作为天线覆盖层提高增益的RFID天线 下载:85 浏览:473

李广立1 金磊2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人工超材料的研究已经经历很长的时间并有许多非常实用的成果,特别是在天线领域中,常见的电磁带隙结构即EBG结构的人工材料可使RFID领域中的电子标签应用在金属环境中,并能提高性能。现在设计一种低介电常数的人工超材料,DK值小于1,用于RFID领域的单个微带天线上作为天线覆盖层。在最小的周期尺寸下提高天线增益。

面向超高频RFID标签Inlay制备的MIMO温度控制方案 下载:10 浏览:411

袁源鑫 陈建魁 《传感器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文中针对超高频标签制备中的工艺参数要求,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温度控制方案,同时支持多套热压装置的温度控制。温控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通道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1℃,稳定性较高。RFID标签性能检测实验表明,固化后标签Inlay阻抗、功率和读距等性能指标良好,满足超高频标签制备需要,并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