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下载:121 浏览:1648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及其作用机理,包括DPPH法、TBA法、FRAP法等筛选手段,以及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类等典型抗氧化活性成分。文章指出,中药抗氧化成分通过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抗脂质过氧化等途径发挥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需加强深入研究,完善筛选评价体系,推动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20 浏览:1679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该疗法对患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煎药方法与养护管理对药效的影响探讨 下载:154 浏览:1633
摘要:
在中药治疗实践中,中药的煎药方法和养护管理对中药药效的保证有重要的意义。在既有的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对中药煎药方法以及养护管理进行了对策的探讨。本文在研究中,围绕“中药煎药方法与养护管理”、“药效”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对文献中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探讨了中药煎药方法和养护管理对药效的影响,希望为临床进行中药的煎煮和养护提供一些经验分享和借鉴。
浅析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 下载:152 浏览:1629
摘要:
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但仍然熠熠生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热衷于接受中医治疗,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所具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赢得了广泛的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群体的一致好评。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作为中医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其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我国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本文针对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开展论述。
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 下载:141 浏览:1675
摘要:
观察压力性损伤患者应用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本院7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基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对比基础组更高,有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可提升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使患者不适感减轻。
中药硬胶囊制剂研究技术探讨与展望 下载:425 浏览:4617
摘要:
中药硬胶囊制剂和软胶囊制剂的药物剂型、囊材不同。硬胶囊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质胶囊壳中,而软胶囊剂则是将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后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做好制剂技术研究对于中药硬胶囊和软胶囊制剂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升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患者顺应性,优化制备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可以解决制剂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中药制剂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药配伍对化学成分相互影响及药效变化的研究 下载:120 浏览:1325
摘要:
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增效减毒、调和药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配伍对化学成分相互影响及药效变化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配伍方式下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对药效的潜在影响。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为中药配伍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药浴与少儿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301 浏览:1294
摘要:
探讨少儿养生保健中运用中药药浴与亚健康调理项目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本社区服务中心的12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浴及亚健康调理项目管理,对比两组保健知识覆盖率、家属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的知晓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体质健康、疾病控制、生长发育、识别危险因素、亚健康状况改善等健康知识的知晓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药浴与亚健康调理项目对于儿童的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将中药药浴和亚健康调理项目纳入少儿养生保健中是有效的,有望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并获得家属的满意度。
常见中药炮制工艺及现状分析 下载:154 浏览:1508
摘要:
中药炮制工艺是中药领域的一大特色,在中药材加工中,技术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中药标准化的关键所在,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分析中药炮制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着诸多不完善之处,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保障中药炮制的质量和成效。同时,针对常见中药炮制工艺进行分析,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药加工一体化研究 下载:120 浏览:1292
摘要:
中药是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目前,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药加工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需要切实做好中药加工的一体化发展建设,切实把握好中药加工一体化中的优势和作用,提高中药加工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中医领域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储存管理中的问题与管理方法 下载:169 浏览:1767
摘要: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进步,中药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扩大。为了扩大中药汤剂使用范围,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快推动中药饮片剂型改革,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因此,为了确保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储存保管工作非常重要。
中药材理化鉴别中荧光反应的应用研究 下载:124 浏览:165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荧光反应在中药材理化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选取多种中药材样本,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等技术手段,对中药材的荧光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反应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种类区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为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光度法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效果对比 下载:165 浏览:1746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比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荧光光度法(SFB)在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s)的效果。通过对中药材样本进行提取、净化、分离和检测,我们对比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操作复杂性和检测效率。实验结果表明,HPLC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是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更优选择。
观察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下载:165 浏览:3796
摘要: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1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为6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夏枯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牛黄降压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分析可知二者具有对比行(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较低。
中药饮片调剂对中药合理用药的影响分析 下载:410 浏览:3751
摘要:
通过对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工作实施后,各质量指数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临床应用效果初步探讨。方法:我院2022年1月,尝试加强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对人员管理,审阅中药配方,严格用药管理,强化系统以及改善环境等方面进行加强。结果:在经过改良之后,处方点评合格率(93.0%)、中药临床科室处方反馈满意度(94.8%)、门诊窗口患方药学服务满意率(94.6%)显著高于改良前的各项工作指标(P<0.05);,较改良之前,调剂处方差错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处方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临床的咨询和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对合理用药起到促进作用。
执业中药师在现代医药法制体制下的发展 下载:452 浏览:1538
摘要:
为了使人民的用药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国开始加速药师立法,但就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药师立法主要还是参照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西药师管理体系,并没有能够完全兼顾中药师的特性,因此,本研究着重于梳理中药师在目前管理体制中的特殊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了解国外管理植物药使用药学技术人员的相关规定并找出与我国不同的方面,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5 浏览:3242
摘要:
中药制剂生产中,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价值高。本文研究中,重点分析中药制剂生产的相关问题,讨论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而提升中药制剂生产质量,仅供参考。
中医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常用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研究 下载:365 浏览:3757
摘要:
探究中医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常用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次研究取样时间为2022年至2023年,取样对象为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患者,取样数量为79例。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类型7种。7中不良反应类型中,皮肤及黏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最高,为36.71%;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占比34.18%,排名其次;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比10.13%,排名第三;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率较低。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占比2.53%;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也分为7种,分别为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煎煮不当、剂量不当、疗程过长、辩证不准及其他原因等。其中,配伍不当、个体差异占比分别为22.79%、11.39%;煎煮不当、剂量不当占比分别为8.86、26.58;疗程过长、辩证不准占比分别为15.19、10.13;其他原因占比为5.06%。结论 中医中药饮片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因配伍不当等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基于物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541 浏览:3639
摘要:
分析物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药房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中药管理,观察组实施物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管理,对比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物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可以改善管理质量评分,建议在临床推广。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630 浏览:5544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