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159 浏览:1691

李燕均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8期

摘要: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其术后多存在多种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易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对此,在患者术后临床人员应做好DVT护理工作。

探讨间歇加压抗栓系统在剖宫产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57 浏览:1694

雷凌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8期

摘要:
分析间歇加压抗栓系统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内并发DVT的效果。方法 以2020.9-2021.8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例,随机抽签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6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60例产妇采取间歇加压抗栓系统干预,观察两组产妇DVT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2例产妇发生DVT,发生率3.33%,参照组7例产妇发生DVT,发生率为11.67%,显著较实验组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加压抗栓系统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围术期DVT,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意义。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下载:258 浏览:1929

覃樱 梁蓝尹 黄瑜明 莫秀英 秦海霞(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病人长期卧床、产后及术后最普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高,预后不良。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应用,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骨折患者下肢DVT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工具以及具有中医药特点的护理措施,为骨折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效果分析 下载:162 浏览:1657

朱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4期

摘要:
以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对象,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筛选骨科确诊的下肢骨折且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患者于2020.7-2021.12入院,共有100例,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00%小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按摩疗法在预防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 下载:286 浏览:2437

王维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按摩疗法在预防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开始前,于我院骨科中选取2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需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据调查分析,其均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并采用摸球法将28例患者按照每组14例的标准分配为了对照组、观察组,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按摩疗法,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应用按摩疗法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反观对照组出现1例。同时,在术后7d,观察组患者的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胫后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按摩疗法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31 浏览:1589

杨玉兰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3期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其中肢体肿胀疼痛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褥疮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其中肢体肿胀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褥疮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56 浏览:3601

向国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摘要:
研究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以1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下肢功能。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感觉PRI评分、感情PRI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直腿抬高角度均扩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264 浏览:2989

张燕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摘选68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开展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现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34),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B组(n=34),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显示B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显示B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加强其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对其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满意度较高,建议临床多重视心理护理。

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304 浏览:3030

阳双梅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遴选2019年6月-2021年3月时段内80例长期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实施常规护理40例(记对照组),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及优质护理干预40例(记观察组)。对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267 浏览:3013

孙永博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长期卧床病人100例进行观察,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发生率较低,为4%(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其中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为96%(4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常规卧床病人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其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57 浏览:2612

陈雨 罗红叶 李敏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数字奇偶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室中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能够调整患者心态,减少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健康的恢复打好基础,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下载:233 浏览:1612

夏慧忠 史生萍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此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患者的预防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干预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ICU中收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护理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同时明确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峰值速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患者干预,可以让患者股静脉的血流速度显著提高,同时让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明显降低。

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647

符浩1 朱明雨1 程超1 张娜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观察和评价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均自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牵引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患儿应用传统垂直悬吊牵引,观察组(n=49)患儿应用弧形外展牵引床治疗,比较两组牵引时间、牵引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牵引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儿理想,两组患儿牵引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骨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低于对照组,CE角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股骨前倾角、CE角与髋臼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下肢骨牵引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其中弧形外展牵引床的牵引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更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