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灰色理论模型的金融资源与工业发展融合实证研究──以贵港市为例 下载:53 浏览:434

李世炎 潘经富 余坤莲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在介绍贵港市工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灰色理论模型对贵港市金融资源与工业发展融合进行10年数和5年数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港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对工业总产值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近5年金融资源正向作用于工业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乡村振兴视阈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效应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56 浏览:432

刘依杭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31个省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二者互动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8~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呈现波动态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序参量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农业现代化综合序参量中西部地区基本保持较高值;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二者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从空间维度看,二者耦合协调度东部地区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建议通过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农业集聚,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医药制造业的实证检验 下载:43 浏览:355

严复雷 史依铭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逐渐得到实用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企业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医药制造行业的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并且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越高促进作用越显著;第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重较高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企业中会更加显著;第三,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才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而从股权集中度四等分点的分组回归中发现并不是随着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这种促进效果仅仅存在于50%至75%的分组中。

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的测算与分析——基于WWZ方法的测算与实证研究 下载:54 浏览:389

董虹蔚 孔庆峰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论“上海金”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基于中国——东盟贸易的实证视角 下载:37 浏览:425

廖怡 陆雅婷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自主权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黄金的金融属性、贮藏功能和国际清算功能在传递中国黄金市场信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应发挥黄金对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作用。"上海金"基准定价的推出对于我国货币信用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异质性GIC治理及其“鱼/渔”效应——基于mvQCA方法的本土制造企业实证 下载:57 浏览:402

陈渤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是本土制造企业创新战略的必由之路。突破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范式局限,文章基于全球创新链新范式、从"异质性"假设和二元关系视角,揭示"技术范式、技术差距和权力地位"等不同情境下,"解构类型、分工模式和空间结构"不同的异质性全球创新链治理,对本土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溢出("鱼"效应)和创新能力溢出("渔"效应)的显著差异。采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方法,对80个异质性全球创新链治理二元关系样本,进行组态视角复杂路径构型分析,揭示了全球创新链治理的异质性维度和所处情境特征影响"鱼/渔"效应的交互与匹配机制。研究结论对探索全球创新链研究新范式以及本土制造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战略与策略决策具有启示意义。

要素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的影响——基于全国省际静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66 浏览:384

王张铭1 梁巧转1 侯继磊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在区域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要素资源的不完全流通性加剧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文章使用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的影响,认为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产生了抵消作用。而后对比东中西部地区抵消效应发现: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资本品需求规模和收益率更高、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再配置空间更大的东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更大。

中美关税对抗对经济金融的影响研究——基于多元回归和GTAP模型实证分析 下载:47 浏览:223

谢艳等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多方面冲击。本文在调查中美关税对抗对广西辖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和GTAP模型实证分析关税对抗对我国和广西经济金融产生的冲击,得出以下结论:2018年以来的中美关税对抗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贸易造成了负面冲击,贸易条件恶化进一步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我国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所受冲击较大;行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通过金融市场活动进行传导,金融业的稳定性也面临挑战;此外,中美关税对抗对广西进出口贸易和贸易融资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小。

亚洲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分析 下载:44 浏览:224

刘志洋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亚洲主要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跨国流动性分为官方流动性和私人流动性。从官方流动性来看,亚洲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设定方面的相关性较强,但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与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相关性方面;中国基准利率仅仅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产生显著性影响。在私人流动性方面,亚洲各主要国家欧元、日元和美元国际信贷的相关性强,说明跨国信贷的流入流出不会造成区域性国家的金融风险传染;在海外债券发行方面,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不受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但日本和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海外发行债券的影响显著性好于中国。总体来讲,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官方流动性的相关性高于私人流动性。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系统GMM模型 下载:36 浏览:431

陈希卓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2012~2017年41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第三方支付降低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类来看,第三方支付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有积极影响,但对地方性商业银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与演进逻辑——基于PP-SFA模型的实证分析 下载:48 浏览:419

张亮亮1 苏涛永1 张健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55 浏览:458

张赞 姜英伟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中国9个行业共247家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卖方势力相关,卖方势力显著正向调节买方势力与厂商创新的关系。平均而言,买方势力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调试样本、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厂商初始创新水平、所在城市发展水平、自身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初始创新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小,买方势力对上

金融风险影响了地区实体经济增长吗?——基于长三角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下载:51 浏览:226

王儒奇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7年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从多个维度综合构建衡量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分析其在金融业发展推动地区实体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其次通过测算Moran’s I指数,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间的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较2010年显著提升;加入金融风险这一要素后,金融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将明显减弱。

宏观经济条件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研究——基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实证分析 下载:36 浏览:336

宋悦东 田益祥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股票市场波动与投资者情绪和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宏观经济又会影响投资者情绪。本文以2014~2018年为研究时间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使用SVAR模型研究了宏观经济条件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冲击过程中起到的影响,并比较了该影响在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之间的不同。结果显示:宏观经济条件会放大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冲击幅度并延长冲击时间;主板市场规模更大,宏观经济条件对情绪冲击的放大幅度更大;中小板市场活跃度和投资者关注度较低,对投资者情绪冲击的反应会被减慢。

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与投机—公司所有权属性、交易特征及会计效果实证研究 下载:77 浏览:488

刘任帆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在科学区分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与投机公司的所有权属性和交易特征,实证发现套期保值组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损益显著差于投机组公司,套期保值组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损益低尾部分长于投机组公司。作者认为无论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衍生品交易方向失败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在控制国有企业投机风险的同时也抑制了企业把握市场涨跌趋势和承担风险的积极性。建议股东除了关注企业到底是在从事套期保值还是投机以外,还应该考察衍生品交易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小和一旦交易方向失败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准备措施。

金融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 下载:51 浏览:428

王金涛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检验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发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等作用机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金融在区域和城市之间发展存在异质性,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良好的金融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还未能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则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小规模、中等规模城市的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而大规模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已经较高,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强。

复杂组织目标体系的构成与权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下载:57 浏览:421

康丽群1 刘汉民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文章结合复杂组织和内外部环境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了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复杂组织目标体系的五维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ANP法确定了各级目标的权重。研究结果发现: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复杂组织目标体系分为表达性目标和应对性目标,前者包含盈利性、创新性和福利性目标,后者包含合作性和合法性目标;五个主维度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复杂组织持续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智力基础和内外部关系基础。研究还发现:以内部导向为主的表达性目标和以外部导向为主的应对性目标对复杂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几乎相同;主维度目标的核心子目标分别是净利润、技术创新、员工效用、组织声誉和组织合法性,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新需求、创新技术、积累人力资本、提高组织声誉和获得组织合规合法性是复杂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解决了复杂组织目标模糊、难以量化和价值错配等问题,为复杂条件下的组织战略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基于2009-2016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80 浏览:503

周宏 何剑波 赵若瑜 田梓越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投资性房地产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唯一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非金融资产的项目,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自主选择计量模式的权利,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选择非常具有特殊性。作为资金密集性行业,债务融资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同时,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不同的影响,即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相较于国有企业影响更大。

政府创新补助、小微企业创新与融资约束水平——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41 浏览:504

刘亚楠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使用2013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政府创新补助、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具有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政府补助的作用和效果会减弱,即融资约束对政府补助效果的发挥具有抑制和阻碍作用。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根据研究结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对小微企业创新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改善市场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创新补助的激励引导作用以降低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农户满意度关系研究——基于贵州省108村2160位农民调查的实证分析 下载:43 浏览:458

任丹妮 李良元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调查贵州省24县108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及各村2160位居民对金融服务满意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供给模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扶持水平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民金融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使用农村金融服务是否使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相比,农民更看重的是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民之间是否公平;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量、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但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对此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在形成金融供给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与农村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更有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水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