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积极德育视野下高中生精神成长实践研究 下载:47 浏览:507

刘海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3期

摘要:
在积极德育视野下,高中生的发展就是精神世界的发展,高中生成熟的标志就是精神世界的成熟,这种精神成长蕴含在班级的精神发展和学生的精神追求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通过榜样示范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通过主题周记实施自我引导的德育,通过特色班规激发学生积极的德育情感体验,通过家校协同共筑德育合力,积极顺应班级管理在价值取向、管理理念和行动策略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和变革走向。

立足工匠精神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的策略研究 下载:83 浏览:500

王晓航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各门课程中,特别是从思政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融入思政教学及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从多维度、多方面涵养学生的工匠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如何在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尚武精神培养 下载:72 浏览:433

陈鑫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尚武精神是一种优良的战斗精神,是一种高品质的爱国情怀,是一种敌若犯我,虽远必诛的决心,是一种敢战而绝非好战的态度。这精神,这情怀,这决心、这态度正是我们社会所要培养的,更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本文在阐述什么是尚武精神的基础上,解释为什么要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尚武精神,最终探寻如何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

心理护士岗位的设立及实践 下载:12 浏览:227

王玉秀 2019年1期

摘要:
为提供更好的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服务,我院于2015年5月设立了心理护士岗位,制订心理护士工作指南,明确心理护士的管理考核制度和临床实践标准。2015年8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心理护士对试点科室9 734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筛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8 931例次,开展个体心理服务2 874例次,转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1 129例次,转诊145例次,团体心理治疗患者1 384例次,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灾难事件的心理救援612例次,接听心理热线电话56例次,心理护理门诊接诊患者645例次。心理护士试点科室平均服务满意度为98.36%,高于其他科室(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P=0.004),心理护士岗位的设立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时间观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 浏览:390

邵茜茜1 刘东英2 张振香1 潘兰1 2019年1期

摘要:
综述了时间观疗法的概念、内容、评估工具、实施策略及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作用。通过阐述近年来时间观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现况,分析该疗法对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的应用价值,为制订国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 下载:76 浏览:399

朱汝葵1 莫平玲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之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同课异构研讨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两节课的设计主线、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在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方面各有所长。为了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应掌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法。

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下载:8 浏览:364

古玮娜 张凌芳 张冬红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8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采用保护性约束微视频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将理论部分制作成2个微视频,操作部分选取3个约束案例通过标准化病人扮演和护士情景模拟演示操作流程制作成3个微视频,每周通过平台播放1个微视频,结合阶段性考核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培训5周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培训的评价,半年后调查临床实践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考核均达标,成绩优良者占95.4%,优于传统培训效果。88.9%的护士认为培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94.4%的护士和93.3%的护士长认为培训规范了约束护理行为,90.7%的护士和93.3%的护士长认为培训提高了临床应急能力。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护士受伤率明显降低,约束护理及约束记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保护性约束的培训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

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10

任冬梅 黄蔚萍 刘玲 鲍克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分析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我院住院实施PCI术患者120例,其中1至6月患者为对照组,共58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7至12月患者为观察组,共62例,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加行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分别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精神放松措施,可有效缓解和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5 浏览:446

李玉梅 岑洪舟 林春元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NOSIE、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管理风险,成本效益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国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西部与非西部地区比较研究 下载:55 浏览:387

胡椿 李乾夫 胡曼云 杨勤燕 冉启毫 董夏莹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对我国21个省级行政区的老年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我国8个西部省级行政区、13个非西部省级行政区。基于调查所获的资料和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关因素(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居住情况、生活意愿等)和直接因素(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主观感受、心理状况、学习娱乐、社会参与及人际交往、宗教信仰、文化生活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从16个方面(维度)反映西部与非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其差异。

植物血凝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下载:95 浏览:507

丁冰玉1 林萍2 李擎天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脂水平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D患者血液样本10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100例,抽提PBMC,在PHA刺激下培养48 h,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L-1α(sIL-1α)、血清IL-6(sIL-6)、血清IL-10(sIL-10)、血清TNF-α(sTNF-α)及血清IFN-γ(s IFN-γ)水平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周后AD患者重新采样检测。结果 AD组PBMC分泌的IL-1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组sIL-6及s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6周后重新采样的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结论在PHA刺激下PBMC的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AD发病相关,其中PHA刺激的IFN-γ及sIL-6、sTNF-α、TC、TG、LDL-C水平检测对A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92 浏览:488

李玉梅 岑洪舟 林春元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NOSIE、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管理风险,成本效益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下载:246 浏览:2404

魏友利1 高会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主症阴性)患者中应用的氨磺必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因精神分裂症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84例阴性主症患者,遵循抽签法将半数纳入对照组(n=42)、半数纳入观察组(n=42),分别选择氯氮平治疗、氨磺必利治疗。期间,记录各组阴性症状评分、体内糖脂代谢,并统计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比较SANS评分,观察组分数体现为最优,P<0.05;组间对比糖脂代谢变化,观察组糖脂代谢指标值均体现最优,P<0.05;组间对比治疗有效情况,观察组有效率最高,P<0.05;组间对比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是为最低,P<0.05。结论:氨磺必利可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82

孔令光1 林崇光2 黄倩倩2 李艳彬3 徐大利2 谢海龙1 郑存庆1 陈小影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5个组(氯氮平组38例、奥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37例、喹硫平组35例和阿立哌唑组42例)。氯氮平组口服氯氮平片,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片,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片。各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各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心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ALT+AST升高,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4周末和8周末均低于氯氮平组、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P<0.05);而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对肝功能和心功能影响小,且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精神症状,其中利培酮和喹硫平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大学生精神病超高危群体的冲动与抑制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28 浏览:1029

吴赛云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精神病超高危群体的冲动与抑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展开研究,以大学生精神病超高危群体作为首要研究对象,录入10例,是观察组;以精神健康正常大学生作为次要研究对象,录入10例,是正常组。两组配合完成一般资料采集、冲动与抑制特征评估、心理特征评估、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反应抑制犯错误次数、反应抑制反应时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表现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EO-FF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PQ-16评分、BIS-11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反应抑制犯错误次数和PHQ-9评分是正相关关系(P<0.05),反应抑制犯错误次数和BIS-11评分是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学生精神病超高危群体多伴有冲动与抑制特征,积极进行心理特征评估,可发现抑郁、冲动性是相关因素。

张志远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下载:86 浏览:519

潘琳琳1 王玉凤1 金坤1 孙君艺1 刘桂荣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总结张志远教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验。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密切相关,诸病因可使脏腑功能失调,进而产生气滞、瘀血、痰结、郁火等蒙蔽心神,使神志出现异常。治疗主要从气、血、痰、火论治,同时巧用相克法、善用宣泄法;用药常以大黄、茯神、龙骨三味药物为重;主张从涤痰开窍、疏肝理气、活血破瘀、疏肝健脾方面入手辨证施治。

用“营卫精神模型”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病机 下载:81 浏览:510

杜世豪1 胡春雨2 丁元庆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以《黄帝内经》关于营卫与精神活动的论述为依据,提出以营卫运行为核心,涉及脏腑、血脉、九窍的"营卫精神模型"假说,用以解释精神活动。认为精神活动是在心主导下脏腑气化产生的,营卫充养五脏,支持脏腑气化,是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营卫循行周身,沟通脏腑、血脉、九窍,传达神机,协调脏腑生克制化,是精神活动的调节机制。以该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的病机,认为"卫气郁痹,神机抑遏"是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卫气郁痹可导致脏腑气化失司、营卫失和、血脉损伤、九窍不利等病机变化。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687

李金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147

季秀丽 杨武军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48例)和B组(47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NSE、8-OHdG、MDA、S100β水平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2周,A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2周、3个月,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都柏林人》中的空间隐喻与精神瘫痪 下载:46 浏览:454

辛彩娜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殖民时代的都柏林充斥着官方机构主导的作为殖民统治外在表征的建筑景观,城市居民特别是天主教阶层身处其中却无法得到家园式的安全感,丧失了认知图绘能力。以城市空间、"菲勒斯"空间和西部空间为聚焦点,《都柏林人》中殖民权力对都柏林城市地理和都柏林人心理图景进行了深刻的塑造,殖民权力以空间为媒介对个体身体行为和心理感受施加了决定性影响,导致了被殖民者进一步的他者化和精神瘫痪。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