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头针联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研究进展 下载:30 浏览:1389

曾莉文|1|蔡树河1,2,3,4 |吴一玉|3 |方育涵|4 |陈彦琪|4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脑卒中后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往往采用联合疗法以获得更好的疗效,笔者将近5年来多种头针联合疗法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从3个方面介绍了头针的中医基础理论、流派历史并基于当前脑卒中后偏瘫的联合治疗手段进行归纳总结,综述头针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川芎嗪拼合物对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载:82 浏览:506

​毛佩 毕思玲 王鹏龙 向虹 俊徐冰 任丽薇 雷海民 张宇忠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川芎嗪拼合物T-CA对CoCl2拟缺血模型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GF诱导分化的拟缺血损伤PC12细胞,将其随机分为Normal组、Model组、T-CA组及Positive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的变化,应用AO/EB荧光染色及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ad和Bcl-xl阳性颗粒的表达,最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P65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ormal组及Positive组相比,经T-CA处理后的CoCl2拟缺血模型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给药组中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较好,细胞突起生长正常、密集,坏死及凋亡的细胞减少;Bad阳性颗粒的表达明显减弱,而Bcl-xl阳性颗粒的表达明显增多;NF-κB/P65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CA组Caspase-8的表达水平稍有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ositive组Caspase-8的表达略有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T-CA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凋亡的非死亡受体途径,上调Bcl-xl蛋白表达和下调Bad蛋白表达来抑制PC12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针刺“百会”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522

傅淑平1 龚理2 李潇潇1 王亚玲1 袁璟1 卢圣锋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百会组,每组18只。模型组和百会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手术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结扎颈外动脉但不插线栓。缺血2h拔出线栓分别于再灌注1min、20h时,百会组给予"百会"穴电针刺激,每次30min,共2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仅用相同方式固定30min。用伊文氏蓝(EB)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致密性,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ELISA染色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组织HDACs亚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组织中出现明显的梗死区域,EB渗出率及HDACs活性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而经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百会组EB渗出率、梗死体积、HDACs活性及HDAC3、HDAC6、HDAC1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HDAC1、HDAC2、HDAC9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HDACs活性,逆向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HDACs表达失衡状态,这可能是其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效应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9

阳运秋1 唐纯志2 崔韶阳3 隆晓菁4 阳晨5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1例,针刺治疗取穴:患肢对侧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人中、百会;留针同时行镜像康复疗法30 min。治疗前后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T1加权图像和BOLD脑功能图像。分析局部一致性(Re Ho)和节点中心度(DC)有差异的脑区。结果相比治疗前,Reho值在尾状核、缘上回、前扣带回、内囊前肢、梭状回、枕叶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DC在颞上回后坡、颞中回、颞下回、枕颞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可能促进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区域的脑功能得到更好地重建。

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风险预警系统三维联动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9 浏览:1369

李乐红 安淑华 马美丽 林栋旻 初德建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的价值。方法:本试验于2022.06~2023.06期限内在神经内科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抽取该时段50例脑卒中病例设置为干预组,并于2021.05~2022.05内在该系统应用前抽取50例脑卒中病例设置为空白组。比较抢救成功率、救治效率、救治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救治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急救及分诊用时等均更短(P<0.05)。两组病例救治后的NIHSS评分较救治前降低,干预组病例的救治后得分较空白组病例更低(P<0.05)。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SF-36中各项得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既能提升抢救成功率,又能保障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且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有借鉴优势。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冠心病痰瘀证的遗传关联分析 下载:54 浏览:489

古联1,2 黄思芸2 李敏华2 李金鸿2 黎同顺2 龚林2 申婷婷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痰瘀证、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痰瘀证的遗传关联。方法纳入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对照组各5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DCN基因mRNA外周血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DCN基因在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②DCN基因外周血mRNA表达水平与IS痰瘀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HD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显著相关(均P<0.050)。③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CHD痰淤证的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④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加性模型:Padj=0.006)、低密度脂蛋白(LDL)(加性模型:Padj=0.029)水平显著相关,rs7441多态性与CHD痰瘀证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adj=0.018)。结论 DC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参与IS痰瘀证、CHD痰瘀证的发生,rs7441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CHD痰瘀证患者的凝血功能。

柴胡疏肝汤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01

张骞1 刘雪景2 张泽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柴胡疏肝汤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BDNF、5-HT和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5-HT和NE水平有关。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进展 下载:157 浏览:1672

韩肖肖 孟龙腾 田鲁明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老年群体中极具威胁的常见脑血管问题,并且数据显示这种疾病的发病和致残率还在不断攀升,据预测,2030年,60岁及以上患者将超过3亿,其中绝大多数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鉴于此,针对这一老年群体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在我国,针对该病种的延续性护理已成为医疗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医院护理的延续,而且是对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一种重要补充。近年来,这种延续性护理方案日益受到临床专家的关注和认可,本文将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延续性护理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以提供更好的患者照护和管理。

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822

赵雪云 陈转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脑卒中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全球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依赖与期待等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关注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可使脑卒中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684

李金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 下载:152 浏览:1675

赵会景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探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显佳,p<0.05,分析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实验组更低,p<0.05,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436

熊严全 戚靖羚 周航 余云湖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肢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其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下载:127 浏览:1258

张图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受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抽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各2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1017

刘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之间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对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29.88±4.76)分和SAS评分(30.02±4.8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上肢运动能力(60.03±4.27)分、下肢运动功能(31.09±2.35)、步行能力(336.65±26.44)m和平衡能力(40.59±5.3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 下载:27 浏览:306

贾健 魏小利 刘亚峰 杨祎 张星楠 徐亚红 柳瑛 张维周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探究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263 浏览:2591

李娜明 梁祥丹 蔡齐英 林曼君 张晓艺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采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50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为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68.00%)(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43.97±7.87、45.84±7.85)(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DS、MESSS评分的影响 下载:118 浏览:1052

陈有桂 赵海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DS、MESSS评分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差异分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42例,开展早期心理疏导,比较患者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6.28%,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1.4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MESS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MES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中枢损伤程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率较低,治疗效果理想。

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859

张雨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选取时间:2021.10~2022.10;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和治疗方法: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和NIHSS评分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上升更为明显(P<0.05),而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的NIHS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能够让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下载:39 浏览:414

褚澄 张新江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模式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Burke及SWAL-QOL评分。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rke、SWAL-QOL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提高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评估工具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下载:89 浏览:522

​戎艳琴 井坤娟 李颖 姚韦羽 蒲萌萌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问卷,并测定信效度。方法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编制脑卒中健康行为问卷,经过专家咨询确定问卷雏形,采用方便抽样抽取三所三级甲等医院38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信效度进行评价。结果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07,总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8~1之间,经两次探索性因子分析,5因素包含的题项与编制问卷使用的概念框架大致符合,5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0.833%;模型拟合指数调整卡方(/df)为1.168,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2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42,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92,增量拟合指数(IFI)为0.992,各题项在各自潜变量上的负荷值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模型的各拟合指数达到了可接受的统计学标准。结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为评估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提供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