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及重塑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下载:25 浏览:422
摘要:

传统中医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和低毒性的独特优势,已成为胃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扶正类、化痰软坚类、活血化瘀类、理气和胃类、清热解毒类及以毒攻毒类中医药可通过作用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个作用靶点,调控相关分子机制及重塑免疫微环境,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如:丁香酚可通过下调TGF-β表达,阻断SMAD3/SMAD4复合体核转位,有效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白术内酯II可通过抑制PI3K磷酸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本文通过整合和阐释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制定胃癌精准治疗的中西医联合策略奠定转化医学基础。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理论在糖尿病患者脾肾功能调理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4 浏览:176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肾功能失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这一理论,选取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脾肾调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75例。脾肾调理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调理和饮食指导,以改善脾肾功能;常规治疗组仅接受标准降糖治疗和饮食指导。观察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脾肾调理组在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基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理论的脾肾功能调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肺炎喘嗽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效果观察探讨 下载:27 浏览:300
摘要:

目的:研究肺炎喘嗽用中医特殊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肺炎喘嗽病患84例为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均分成2组。实验组行中医特殊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7.62%,比对照组83.33%高,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7.62%,优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开展中医特殊护理,可显著提升肺炎喘嗽的护理效果,且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改善。


益气通络、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1 浏览:589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医学科病房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益气通络、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病情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在胸闷气短(1.32±0.35)分、心悸(1.41±0.34)分、机体疲乏(1.35±0.33)分各项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3.21±0.45)次/周、心律失常发作次数(4.15±0.52)次/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益气通络、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体征,控制病情发作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临床事件影响 下载:23 浏览:626
摘要:
目的:分析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临床事件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1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心功能指标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冠心病这方面确实有效,长期服用不仅能降低冠心病复发的可能性和住院次数,还能让心脏功能变得更好,值得推广。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下载:27 浏览:625
摘要:
目的 本次实验的将以分析中风偏瘫痪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位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中医益气温阳利水理念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2 浏览:550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益气温阳利水理念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摘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62例,先随机抽取出31例作为A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31例作为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医益气温阳利水理念,总结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且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中医益气温阳利水理念用于糖尿病肾病水肿治疗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公立中医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研究 下载:43 浏览:549
摘要:
目的:对公立中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以公立中医医院为切入点,对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当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缺乏正确认识、网络尚未健全、以及预警能力低下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结论: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质量与水平,面向受众提供科学且及时的防治决策信息,公立中医医院必须始终坚持以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为基本原则,明确具体权责内容,健全传染性疾病个案,重视培训,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实施细则。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46 浏览:549
摘要:
目的 探究对妇科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妇科筛选出适宜研究的对象68例,均存在月经不调症状,将研究对象资料的顺序打乱,进行编号处理,从1号编制68号,1-34号患者服用西药治疗,为参照组,35-68号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为试验组,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统计出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试验组各指标比参照组理想(p<0.05)。结论 月经不调适宜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且对身体的伤害性更小,可推广。
​中医食疗在慢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下载:25 浏览:522
摘要:
慢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食疗在慢病防治方面逐渐受到重视。基于“药食同源”理念,强调通过日常饮食调节体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本文围绕糖尿病、肿瘤、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探讨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中医养生思想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研究报告 下载:26 浏览:514
摘要:
中医养生思想对于大学生亚健康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较为突出的中医养生思想为“治未病”与体质辨识。本文首先分别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体质辨识与亚健康防治的联系及其意义,其次分析了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亚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最后针对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提出中医养生思想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的可行措施,致力于调控亚健康,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面瘫病利用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64 浏览:3085
摘要:
目的:观察面瘫病利用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面瘫病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护理)与实验组(30例:中医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4周后总有效率(93.33%)、面部运动评分[Portmann评分为(17.43±1.41)分]以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面瘫病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可显著提升干预效果,有利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医护理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腹胀的效果研究 下载:34 浏览:505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效果。 方法 查阅国内中医护理对术后腹胀的研究文献,总结各类相关护理技术对腹胀的缓解效果。 结果 穴位、灸法、中药的应用在加快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缓解腹胀程度上均有一定效果。 结论 中医护理对缓解术后腹胀有一定效果,值得为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推广。
中医辩证施护联合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下载:47 浏览:558
摘要:
目的:中医辩证施护联合小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情况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使患者满意,建议推广。
中医药高校中医类专业《内科学》课程多模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下载:36 浏览:515
摘要:
《内科学》是中医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中医类专业为特点,以“课岗考赛”融入课程内容为理念,对接中医内科学,重构课程内容。同时以师生共建思政病案为主线,运用“两地,三维,四步”实施教学,通过BOPPPS教学法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三三三”教学目标。本教学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30 浏览:519
摘要: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着重缓解患者病痛。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下肢骨折患者,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和睡眠效率,值得推广。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手指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474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手指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免疫风湿科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手指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障碍(SOFI)评分、及关节症状改善状况。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手功能SOF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手指操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手功能、关节肿胀及疼痛情况。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1 浏览:493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护理)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胃脘痛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脘痛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心理,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胃脘痛患者中推广应用。
中医针灸推拿联合游走罐对肩周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 下载:32 浏览:492
摘要:
目的 分析肩周炎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推拿联合游走罐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联合游走罐护理),均组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0-2020.12被我院收治,均对其开展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应用前,两组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Constant-Murle 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量表(CM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肩关节功能障碍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应用后,干预组SF-MPQ评分低于参照组,CMS及JO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应用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应用后,干预组均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肩周炎患者治疗中开展医针灸推拿联合游走罐的护理效果确切可行,能够在缓解患肢疼痛的同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值得应用与借鉴。
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对失眠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36 浏览:489
摘要: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开展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失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均组60例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护理),所有患者均于2023.1-2024.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高于参照组,P<0.0。结论 失眠患者开展中医针灸联合头部铜砭刮痧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日常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1/39]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