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碳中和背景下工程项目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多目标优化研究 下载:14 浏览:65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成为各国共识,工程项目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本研究聚焦碳中和背景下工程项目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多目标优化,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绿色供应链的内涵、构建原则及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成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供应链并实施多目标优化,可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这不仅为工程项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实践路径,对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碳中和目标的园林绿化植物碳汇能力评估与配置优化 下载:15 浏览:44
摘要:

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本研究旨在准确评估园林绿化植物的碳汇能力,并优化植物配置以提升其碳汇效能。研究采用了生物量法、蓄积量法和涡度相关法等评估方法,对特定区域的园林绿化植物碳汇能力展开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种类碳汇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受植物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基于此,提出选择高碳汇能力植物种类、优化空间布局以及考虑季相搭配的配置优化策略,为城市园林绿化在碳中和进程中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测算及碳中和对策研究 下载:135 浏览:1484
摘要:
本文从农地利用、农田土壤、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四个角度对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碳中和进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实现碳中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双碳”背景下的中国核电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81 浏览:932
摘要:
本文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等角度出发,探讨分析“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核电发展趋势及要求,为我国核电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儒家中庸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下载:132 浏览:1390
摘要:
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本体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智慧。在当今社会,仍然需要遵循并发展中庸之道的理念。 “中庸”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和以及时中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谐,并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至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继承并弘扬中庸之道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种基站电源光电互补改造方案 下载:203 浏览:3340
摘要:
本文简介了双碳的相关政策和背景,分析了基站电源光电互补改造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一种基站电源光电互补改造方案,并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对其节能量&碳中和提出了一种测算方法。
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下载:54 浏览:628
摘要:
习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着力电力工程管理。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新要求,电力工程管理也要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对自身进行优化,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新型人才、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科学规范、运用高新技术产业加持,不断改变电力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关于国家电力的新要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下载:192 浏览:1993
摘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工农生产,交通运输,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快速变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追求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成为了国际上的碳排放大户,有必要进行节能减排,通过核电以及清洁能源等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
探讨腐植酸在土壤固碳减排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95 浏览:3074
摘要: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类需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利用减少化肥滥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式促进土壤固碳减排一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相关文献,综述了农业生产中固碳减排研究的背景以及腐植酸在农业固碳减排中的应用效果。从腐植酸对土壤酶活性、农药减量、化肥减施、土壤理化性质及固碳、作物生长发育5个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腐植酸在固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施用于土壤有望解决当前农业中的碳排放问题,同时提出了腐植酸作用于农业固碳减排的建议,以期为腐植酸在农业固碳减排上的研究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碳达峰碳中和导向下雅安经济的必由之路研究 下载:42 浏览:578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探讨在碳达峰碳中和导向下,雅安经济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雅安市的经济现状、产业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战略举措,以期为雅安市及其他类似地区在碳达峰碳中的背景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双碳目标下内陆核电的发展机遇 下载:257 浏览:2606
摘要:
在3060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空间超过预期,内陆核电发展迎来机遇。本文通过总结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路径,分析我国内陆核电启动的必要性和启动时机,论述我国已经具备内陆核电建设的安全基础,并提出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内陆核电的政策建议。
浅谈中国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下载:56 浏览:1207
摘要:
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报告指出,如果全面应用CCUS可总体削减14%的碳排放量,同时使人类减排成本降低30%。CCUS作为重要的减排技术,是我国践行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选择,为在2030年排放达到顶峰后的去峰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深化CCUS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为我国发展CCUS技术的必要性提供参考。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探析 下载:294 浏览:3000
摘要: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个人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的温室气体吸收量相同,实现二化碳零排放。我国已于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将于2030年太排放利达至巅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金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必须要与碳中和目标相结合,合理规划绿色金融发展业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监管,以此来构建全社会参与绿色金融达成碳中合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

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研讨 下载:116 浏览:1249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加剧,这对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结合碳中和推进趋势来看,应使各领域结合绿色环保理念来改善生产模式,以促进环境及能源的稳定发展。在建筑建设行业中,建筑设计及施工关系到环境发展,为了使其符合环保要求,应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效应用,使建筑的设计能够满足环保节能发展需求。
碳中和视域下我国气候变化应对的理念嬗变与制度完善 下载:128 浏览:1580
摘要:
自“30·60”目标提出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入了碳中和阶段,提出了新的理念并推进了试点中的制度。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相关的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都需要予以法律规定,才能形成体系性合力,共助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低碳炼铁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下载:83 浏览:895
摘要:
钢铁生产行业始终是碳排放大户,尤其对以焦炭为主要原料的高炉炼铁工艺中,碳排放量过大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低碳炼铁技术逐步在钢铁生产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这不仅为“零碳”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且也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予以分析阐述,旨在强调低碳炼铁技术在推动整个钢铁生产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未来电力发展建议 下载:311 浏览:3077
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动,香港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最新形势下,香港政府将继续推行低碳、减排的能源政策,香港境内煤电机组将全部退役,香港未来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形势严峻。本文基于香港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和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情况的分析,从发展本地电源和争取区外电力两方面提出了保障香港未来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相关建议。
双碳目标下低碳校园实施路径探讨 下载:124 浏览:1316
摘要:
双碳目标是近年来时兴的热门词汇和理念,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应加快实施校园转型,从低碳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双碳目标的内容、双碳目标下国家政策和标准对于高校的要求和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的案例,总结出了目前适合中国高校低碳转型的实施路径。
双碳背景下电网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思路与探讨 下载:231 浏览:2497
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在“双碳”目标下,电网企业应当做好绿色电力发展,争当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本文以助力实现“双碳”为目标,对效公共服务、综合能源服务、售电市场开拓及电力需求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铁塔及基础的低碳方案设计探究 下载:127 浏览:1233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电网建设同步获得了快速发展。输电线路作为区域电网联络和调度的重要桥梁,其经济可靠性和技术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和实施难度。本文从输电线路铁塔及基础设计现状出发,结合项目建设需求和节能减排的建设方针,从方案设计方面展开论述,对如何做好输电线路铁塔基础低碳方案设计进行全面探讨。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