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化对中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模式构建 下载:35 浏览:403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而超重肥胖会对中小学生带来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带来心理问题,影响学习,甚至将来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中小学生肥胖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遗传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其中可以从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干预,通过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社会干预、多场所合作干预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肥胖。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及策略 下载:224 浏览:2448
摘要: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为其音乐核心素养以及音乐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合理的办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管理研究 下载:145 浏览:1713
摘要:
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价值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均起到相对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传统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内容局限、形式单一等问题,社会实践丰富中小学劳动教育形式,更拓展劳动教育渠道。从管理视角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工作,更有助于增强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水平。为此,有必要开发符合社会发展特征、打造满足时代生活需求、带来迎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劳动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以此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于实处。
中小学生眼放松行为现状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下载:142 浏览:1512
摘要:
目的 探析中小学生眼放松行为现状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所应用到的方法为分层整群抽样,分析对象为吉林省松原市910名中小学生,为其发放自拟“中小学生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了解眼放松行为现状,并开展视力检查,分析各项调查结果。结果 在910名入选中小学生,经视力检查显示有视力不良的有567名,视力良好有343名,视力不良率为62.31%,不同性别视力不良发生率对比:男生(55.93%)<女生(69.46%),对比差异显著(X2=17.698,P<0.05);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65.51%)明显高于郊区学生(58.57%),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36,P<0.05);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21.135,P<0.05),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计眼放松行为中最为常用的闭目、远眺、看绿色植物,其次为做眼保健操、户外运动、滴眼药水,不同性别眼放松行为选择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城区学生闭目、远眺、户外运动选择率明显高于郊区学生(P<0.05);不同学段各种眼放松行为选择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学段越高眼保健操选择率越低,闭目、远眺、滴眼药水学段越高选择率越高;选择远眺和未进行远眺的中小学生左/右眼视力变化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择滴眼药水学生左/右眼视力改善效果远优于未选择滴眼药水学生(P<0.05) 。结论 性别、地区、学段均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闭目、远眺、滴加眼药水等眼放松行为在综合应用时可以改善视力水平,推荐中小学生在日常中应用。
中小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现状及宣教效果分析 下载:63 浏览:643
摘要: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现状,评估健康宣教的有效性。方法:时间定位在2021年,对某市内中小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讲述,有实物展示、图片呈现、解决疑惑以及知识竞赛等,以分层抽样的方式挑选200名中小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这些学生在接受宣教之前以及宣教之后的思想行为变化,研究宣教对中小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产生的影响。结果:共选取两个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共200名。在宣教之前和宣教之后这些学生均主动参与问卷调查,有效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达到100.0%;在宣教之后,学生对传染性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与行为的改善效果也高于宣教之前,互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宣教之前,中小学生拥有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层面评分为(9.12±3.10)、预防行为层面评分为(7.66±3.21)、预防技能层面评分为(4.07±1.50)、健康层面评分为(17.52±5.30),多个指数均小于宣教之后,宣教之后中小学生拥有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层面评分为(12.69±1.23),p<0.05。结论:要想强化中小学生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应用效果,应关注宣教活动的开展,针对性加深中小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使得中小学生可以身心健康成长。
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途径的研究 下载:78 浏览:971
摘要:
劳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而劳动教育的开展,又给社会组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了增强社会教育组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切实创造出劳动教育的气氛;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观念,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估体系;要重视实践的深入,丰富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理论。
与基础教育合作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下载:126 浏览:1661
摘要:
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基础教育合作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基于此,本文章对与基础教育合作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农村中小学生课间营养餐文明素养调查报告分析 下载:369 浏览:3759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吉首市农村中小学生课间营养餐文明素养,对吉首市享受朱镕基实事助学基金会免费提供课间营养餐的5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吉首市农村中小学生课间营养餐文明素养调查问卷”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浅谈如何以课间营养餐为载体提升农村中小学生核心素养 下载:325 浏览:3347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得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如今开设校园营养餐活动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学生的温饱问题,更是为了学生均衡学生的营养,让学生健康成长。可如今课件营养餐活动在我校具体事实过程中,出现了差强人意的一面,为了让营养餐的目的灌输于学生,为了挖掘出课间营养餐的深层次教育意义,发挥课件营养餐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健康型人才!
浅谈“因材施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2439
摘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育手段,本文针对“因材施教”浅谈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