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律师调解机制在诉讼法中的构建及作用 下载:81 浏览:1100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律师调解机制进行概念分析,梳理近十年来律师调解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了解律师调解机制的优势与不足,试图提出律师调解机制之完善途径,以利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法、尚法的风尚。
西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 下载:123 浏览:1594
摘要:
通过对西方律师职业的历史起源、司法考试的特点及人才选拔模式的分析,及中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的介绍,指出中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理论培养与实践衔接不畅、人才选拔模式“一考定终身”及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淡薄等问题,结合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提出应明确法学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法律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及加强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等建议。
律师介入信访调解工作的作用及思考 下载:157 浏览:2745
摘要:
律师队伍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维护公平正义、依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1]。律师作为专业法律从业人士,参与到信访工作中,不仅能加强信访工作的法治力度,也能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本文试以律师介入信访调解工作为引,刍议其对信访工作的正面意义及作用。
律师事务所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下载:84 浏览:1870
摘要:
律师事务所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实际上就是本所执业律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律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律师执业的重要条件之一,但还有少数律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为此要大力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律师的职业道德,除了相关部门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律师要做好自身建设。
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与责任研究 下载:133 浏览:1766
摘要:
在民事诉讼中,律师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们既是当事人的代理人,又是法律顾问和诉讼策略的制定者。律师承担着收集证据、起草法律文书、出庭应诉等具体职责,同时需恪守忠实、保密、勤勉等责任与义务。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推动法律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律师的有效参与 下载:123 浏览:1792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不同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它立足于中国本土化国情,是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法治利器,有效解决了我国目前司法资源不足,“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快捷简明的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结,但律师的有效辩护缺位、值班律师对参与认罪认罚案件角色异化,进而影响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好的在实践中实施,应解决目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律师实质化参与到认罪认罚案件中,充分激活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独立价值与内在动力。
多元路径下完善律师调解机制的思考 下载:124 浏览:1794
摘要:
律师调解是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律师调解的机制依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律师调解工作的开展,针对律师调解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完善律师调解机制、建立公益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保障机制、调动律师参与调解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期待律师调解在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与团队协作效能研究 下载:149 浏览:2053
摘要:
本文针对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与团队协作效能进行研究,探讨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团队协作效能。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对团队协作效能具有重要影响,而有效的沟通、激励机制和团队文化等因素对团队协作效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浅议我国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内涵与限制 下载:333 浏览:2245
摘要:
作为辩护律师的首要职业伦理,忠诚义务内涵随着国家相关律师法律制度的修订而不断发展,实现从无到有,并不断强化的过程。目前,将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定位为“受限的忠诚义务”模式是我国学界共识,从理论上解决了长久以来的矛盾和冲突,却造成难以兼顾忠诚义务与公益义务、辩护律师职业定位混乱、混淆与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等司法实践难题。通过明确辩护律师以维护当事人利益为首要任务,将公益义务视为忠诚义务外部边界,同时恪守尊重当事人意志要求,确立法律代理人的职能定位等方面实现制度完善,有利于实现律师的有效辩护。
当前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困境和解决路径 下载:396 浏览:2102
摘要:
近年来,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也使律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律师政治属性有待强化、律师党建水平不均、律师事务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等问题。强化律师行业党建,关键在于发挥一个作用,扎实两个覆盖,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四个结合。
律师职业伦理问题探究 下载:385 浏览:2387
摘要:
律师这一群体相比我国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是有很大不同的,律师一职既体现了法律规定的强制属性又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属性,这就要求在理解律师职业伦理时不能再像其他职业一样一成不变。律师职业伦理应是随着社会与法律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当有不同遵循,但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这就要求带有底线思维和最高道理伦理思维去看待律师职业伦理问题。但尽管如此各伦理之间,律师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之间还会有冲突,不过通过以这两种思维为引导以法律强制力予以规范,可以最大限度上面对律师职业伦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的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
论互联网环境下律师职业伦理的培养路径 下载:417 浏览:2366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正逐步嵌入律师行业,给律师职业伦理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本文通过互联网对律师保密义务、公共责任、与法官联系三大职业伦理要求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加强律师职业教育、健全互联网律师职业伦理法规与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律师职业伦理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的律师职业伦理培养路径。
跨境技术转让风险防范的法律研究 下载:424 浏览:2308
摘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跨境技术转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跨境技术转让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会增加风险,因而跨境技术转让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往往是复杂而多样化的。本文旨在分析跨境技术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和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探讨跨境技术转让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
浅谈律师的保密义务 下载:585 浏览:2820
摘要:
律师肩负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职能,律师的保密义务是律师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最为重要的职责。但在律师执业过程中,委托人的利益与社会公益往往难以调和,履行保密义务有时会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这就涉及到保密义务的例外。本文通过解读律师保密义务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了律师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对律师保密义务的例外进行了探讨。
浅析法律援助中辩护律师职能的实现 下载:582 浏览:3076
摘要:
法律援助制度是为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有法律服务需求而又没有能力支付相关的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一定的减、免收费,以便为相关当事人成功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的地位相对独立,其职责意义重大。辩护律师在法律援助制度中起到了扶弱助困、平衡控辩、实现司法公正等作用。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职能实现过程中依然任重道远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完善建议。
刑辩律师全覆盖背景下法律援助制度探索 下载:635 浏览:3101
摘要: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主要包括被告人自行委托律师辩护以及借助于法律援助的方式获得律师辩护。刑辩律师全覆盖本就是提高由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来扩大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范围,由国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刑辩律师全覆盖扩大了《刑要一环,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助推剂,是为每一个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的重要努力,提高办案效率,提升审判质效。。刑辩律师全覆盖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刑事案件辩护率,辩护范围明显扩大。但是在实践中遇到法律援助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服务质量偏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法律援助制度面临困境。如何保质保量实现刑辩律师全覆盖制度落地,法律援助律师供给走出困境,需要政部门和法律协会共同努力,从制度和资金上优化制度模型,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制度效率。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值班律师的角色定位和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 下载:779 浏览:3692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值班律师制度具有实现律师全覆盖、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功能。其是在我国对人权保障愈发注重、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环境下从国外新引进的制度,但是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权责不清”、“使用率低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甚至产生变为“站台者”、“背书者”的异化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赋予值班律师正确的法理上的角色定位这一根本入手,并以此为根据设置配套的权利以及程序,以达到立法目的、实现值班律师制度的价值。
浅析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下载:816 浏览:3736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法律专业团队迅速壮大,百姓的法制观念更是日益增强。伴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法律行业由此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态势。人们针对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的影响的讨论也愈发激烈。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人工智能势必会给法律行业带来巨大变革,但人工智能将会把法律行业引领向何方还有未可知。现阶段的中国已经逐渐把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应用到民生当中,这使得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把人工智能纳入法律体系的国家。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