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97 浏览:2999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参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参照组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天、2天、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使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21 浏览:2399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原理,分析其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首先将纳入对象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共有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照组(50例)方案为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最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仅为70.00%,两组比较发现观察明显更高,P<0.05。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均已提高,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ESCV评分更高。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得到改善,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更高。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与颈椎活动度。
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7 浏览:468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50)和观察组(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n=50)。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活动度,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AROM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AROM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肢体活动度,提升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下载:259 浏览:3343
摘要:
目的:探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针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共42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将在此期间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刀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21例。针刀组给予针刀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颈部左旋和右旋的活动度。结果:针刀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21例(100.00%),明显优于常规组17例(80.95%),P<0.05。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以及颈部左旋和右旋的活动度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疼痛评分以及颈部左旋和右旋的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针刀治疗,疗效显著,利于患者颈部左旋和右旋活动度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反应。
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04 浏览:1371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2月-2024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活动度及下肢活动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359 浏览:2061
摘要:
目的:比较且观察膝骨性关节炎以人工关节置换予以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段以2020.01~2020.12为主,探究对象为科室接治的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统计30例,依诊治措施差异分为单一组、治疗组两组,各组纳入15例,接受牵引及手法复位诊治者纳入单一组,行人工关节置换诊治者纳入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如有效率、关节疼痛分值与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提升效果比单一组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分值、活动度及稳定性相较于单一组具显著优势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以人工关节置换予以诊治可获优良效果,不但改善膝关节能力,减轻疼痛,且对患者活动功能有明显促进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下载:85 浏览:2138
摘要: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联合使用中医针灸推拿与牵引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牵引治疗)和实验组(中医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各39例,比较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结果:患者腰椎侧屈活动度、屈曲活动度以及旋转活动度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给予牵引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推拿,可促进患者腰椎活动度改善。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53 浏览:823
摘要:
探究固定后踝的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的研究涉及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入院后,我们以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后接受了后踝骨折固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了传统的石膏外固定治疗,旨在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手术优良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手术优良率,达到20/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21。观察组患者在骨折复位评分和临床评分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KPS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后踝的治疗方式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它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确保骨折部位更稳定,减少了可能导致再次错位的风险,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缩短了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这种治疗方式也减轻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包括肿胀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