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黄土高原沟壑区日极端温度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下载:23 浏览:274
摘要:

以白于山区吴起、志丹两县2022年4月15日—5月1日108个气象站的日极端温度为基础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F)、投影寻踪(PPR)、神经网络回归(B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日极端温度进行了空间插值,并与反距离权重(IDW)、普通克里金(OK)以及多元线性回归(MLR)等传统的插值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日最高温度的6种插值方法比较,MAE排序为RF<OK<MLR<BP <PPR <IDW, RMSE排序为RF <OK<MLR<BP < IDW < PPR;日最低温度6种方法的 MAE排序为BP<RF<PPR<MLR<IDW<OK, RMSE排序为RF < BP <PPR<MLR<IDW<OK。机器学习进行温度插值的精度明显高于IDW和OK,也高于MLR;在三种机器学习方法中,RF表现最好,PPR和BP较差;日最高温度RF插值绝对误差在1℃左右,而日最低温度RF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一元线性方程订正后可明显降低插值误差,将误差降至1℃以内。


摄食训练食物温度的精准分级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22 浏览:44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性、舒适度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4月-12月入住某三甲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吞咽功能为2~4级,经签字同意后进行摄食训练。采用方便取样法共选取180例,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根据食物温度分别为低温组(食物温度15-25°)、 常温组(食物温度35-45℃)和高温组(食物温度45-55℃)三个级别,每组60人。观察三组患者单位时间内进食量、呛咳次数、进食舒适度、留置胃管天数、腹泻发生率、胃潴留以及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均小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进食量方面,低温组患者进食量逐渐小于常温组和高温组,且高温组进食量最先达到目标进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次数方面,常温组呛咳次数高于低温组和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舒适度方面常温组得分最高,低温组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在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低温组和高温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和胃潴留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食物温度进行精准分级后进行吞咽摄食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低温及高温食物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减少呛咳次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高温食物可增加患者摄食训练的舒适感。

房建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下载:192 浏览:2019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房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核心技术与实施策略,聚焦于施工特点、重难点分析以及关键技术应用,以期为提升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提供参考。通过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工程规模的庞大性及质量控制的严格性的阐述,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复杂结构支撑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挑战。通过介绍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及斜面分层等浇筑技术,本研究旨在优化现有施工流程,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高效与精准。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下载:36 浏览:574
摘要: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化学反应机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我们明确了食品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对食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营养成分变化的动态规律。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 下载:56 浏览:360
摘要:
为掌握西北太平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科学预防赤潮灾害频发和海洋环境污染,保障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文章利用2007—2018年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分别分析西北太平洋2个典型区域的叶绿素浓度、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并根据异常气候条件("厄尔尼诺"现象)年份的情况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A位于中高纬度的亲潮和黑潮寒暖流交界处,区域B受副热带环流和黑潮共同作用且台风较活跃,由于二者营养盐水平不同,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由于酶的活性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营养盐浓度较高海域(区域A)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考虑海表温度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海域(区域B)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其中与海表温度相关性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2个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较小;异常气候条件年份(2015年)中,2个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和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特征可验证上述相关性结论。
基于CFX数值模拟的XBT内部传感器布置研究 下载:63 浏览:486
摘要:
XBT是可投弃式温深剖面测量仪的简称,用以测量海水不同深度的温度。为了研究XBT探头内部光纤传感器的合理布放位置,以尽可能减小温度与压力测量的误差,针对探头在水中的主要运动状态,运用CFX软件做瞬态温度响应模拟,包括阶跃温度响应和线性温度响应;然后对不同运动速度的XBT探头做稳态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其导流腔内水流速度与压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线性响应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要小于阶跃响应,温度传感器宜放在导流腔中靠前的位置,同时导流腔后端存在水流静压为0的位置,适合压力传感器的布放。本文针对光纤XBT探头所做的流体仿真,为内部温度、压力传感器的布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同类传感器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析海水温度、水位的变化对核电厂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616
摘要:
海水的温度和水位变化会对机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就是采用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运行经验来缓解海水温度和水位变化对运行的影响,从而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温度和光照周期对硬头鳟幼鱼生长、生理及行为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54
摘要:
为确定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在养殖环境下的最佳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基于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13℃&16L∶8D(T1)、16℃&16L∶8D(T2)、13℃&12L∶12D(T3)和16℃&12L∶12D(T4),幼鱼初始体质量为(8.0±0.5)g,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条件下养殖40 d,测定不同条件下硬头鳟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行为表现。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T1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T4组幼鱼肝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长光照组(T1、T2)幼鱼渗透压调节能力(NKA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光照组(T3、T4)(P<0.05);T1组幼鱼游泳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光照周期相同时,16℃处理组幼鱼集群指标(鱼到中心点的距离、鱼间的平均距离)显著低于13℃处理组(P<0.05);温度和光照周期对硬头鳟幼鱼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与温度条件相比,延长光照时间更有助于提高硬头鳟幼鱼整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在淡水养殖阶段,13℃&16L∶8D的条件有助于提高硬头鳟幼鱼的生长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减少幼鱼的自发性活动并增强其集群性。
温度响应型淀粉醚/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下载:50 浏览:406
摘要:
为制备具有良好温度响应性能的多糖基复合凝胶材料,以2-羟基-3-异丙氧基丙基淀粉醚(HIP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DGE)和CaCl2为混合交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温度响应型HIPS/SA复合凝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凝胶的结构及微观形貌,并分析凝胶的温度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极显著影响HIPS/SA复合凝胶的溶胀率(P<0.01);制备HIPS/SA复合凝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质量分数6.5%的HIPS 2g、质量分数4.5%的SA 2g、NaOH用量300μL、EDGE用量300μL、反应温度55℃和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凝胶的溶胀率为44.20;HIPS/SA复合凝胶具有温度响应性能,当温度升高至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34.9℃时,复合凝胶的溶胀率急剧下降。本研究中制备的具有优异温度响应性能的淀粉醚/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功能材料,可为功能材料在药物缓释、分离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南极海冰变动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548
摘要:
为了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影响,本实验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公海渔场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55、95和195m水层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量、CPUE、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均有明显的年间及月间变化。相关分析法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CPUE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正相关;海冰覆盖范围与5m海水温度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负相关,而与95m海水温度在月间变化上呈正相关。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不同海水深度阿根廷滑柔鱼各月适宜和最适温度范围,不同深度的各月最适温度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海冰覆盖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推测海冰覆盖范围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栖息地适宜比例,并进一步影响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会显著影响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不同水层的水温,进而影响其渔场的分布及资源丰度。
温度对驼背鲈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452
摘要: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 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 mg/L;温度系数(Q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C,h)和临界低温(θ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软磁锰锌铁氧体纳米粉体的烧结特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577
摘要: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掺杂对软磁锰锌铁氧体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传统成型工艺和冷等静压成型相结合,进行分段烧结,研究坯体的致密化程度和晶粒生长情况.烧结体的密度、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测试分析.烧结体的磁性能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来测定.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850℃时材料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较好,但还未能达到高性能产品的标准,需要通过掺杂等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纳米水平热量传输中温度定义的讨论 下载:81 浏览:603
摘要:
纳米水平热量传输明显不同于宏观和微观系统的热量传输.由于热量携带子--电子、光子、声子或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与被研究物体的特征长度之间具有可比性,经典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必须采用新的理论来预测纳米水平的热量传输.在许多仿真模型的研究中存在对温度定义的分歧,因此出现不同的研究结论.针对于在仿真模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温度的定义给出了明确阐述。
麻黄,黄芩贴敷肺俞穴对老年健康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穴位体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64 浏览:181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麻黄与黄芩穴位贴敷于肺俞穴对健康老年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穴位体表温度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共招募了60名健康老年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人。实验组分别接受麻黄贴敷、黄芩贴敷以及麻黄加黄芩混合贴敷。每种贴敷含药量均为0.5 g,贴敷时间均为3小时,每次贴敷间隔7天。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在贴敷前后测量肺俞穴、廉泉、天突、膻中及背部的体表温度。结果:实验数据显示,贴敷前各组在基本体征上无统计学差异。黄芩组和混合组贴敷后,在廉泉、天突及膻中体表温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混合组在肺俞穴及魄户穴位体表温度的下降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身柱穴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和黄芩贴敷于肺俞穴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健康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的穴位体表温度,表明这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能通过调节体表温度来发挥其疗效。此外,黄芩单独使用或与麻黄联用均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混合应用时效果更为显著。
试析基于单片机的冶金工业炉温度控制系统实用化设计 下载:55 浏览:682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在冶金工业领域中对加热炉和锅炉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要求也不断提升。温度作为冶金工业炉运行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质量。冶金工业炉的温度控制方式有很多种,为了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工业炉的温度控制需求,本文基于单片机对冶金工业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实用化设计。
采油站降低天然气的几点建议 下载:75 浏览:996
摘要:
采油站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的消耗主要用在对液体的加热方面,经过统计分析对主要耗气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达到节约天然气的目的。
高铁动车组用温度传感器常见故障分析与研究 下载:26 浏览:331
摘要:
高速动车组采用的温度传感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温度响应时间不符合要求,绝缘电阻降低或短路,内部线路断路或短路等常见故障现象。这些失效可能是由于制造上的缺陷,物理上的损伤,湿度的污染,超载等。因此,应选择有可靠品质的供货商、严格的品质控制与检测、定期检修与维修等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更换故障传感器,以保证系统的准确可靠。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故障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运行维护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保证高速动车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钛合金加工过程与刀具磨损 下载:46 浏览:630
摘要:
航空航天零件的材质非常重要。钛合金作为航空领域应用的金属材料,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飞机需求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钛合金零件的分析,研究其本身的性能对刀具的影响,分析刀具磨损加工过程,采集切削过中温度的变化,通过对铣削温度的分析,揭示刀具失效机理,研究整个磨损过程。
大功率布式感温光纤在电力系统特高压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04 浏览:3703
摘要:
光纤温度监测技术是一种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新技术,由于光纤本身既是温度感应器,也是温度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该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电气设备的温度检测。文章论述了光纤温度监测技术的原理及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分析了该技术在发特高压设备、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半导体激光器自动温度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416 浏览:3496
摘要:
为了保障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稳定的发射功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设计完成了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采用负反馈运算放大电路构成恒流源,光电反馈实现闭环控制,可稳定输出功率。同时,利用FPGA控制DRV593驱动半导体制冷器完成自动温度控制,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时,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1℃,激光器功率稳定度优于0.74%,实现了精确的功率控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