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22 浏览:1506
观察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
下载:57 浏览:587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持续4周。对比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APTT)为(40.44±3.81)s、凝血酶时间(TT)为(22.53±2.51)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75±2.01)s,长于对照组的(35.23±3.52)s、(19.12±2.63)s、(14.23±2.13)s;腘静脉血流速度(21.84±2.06)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9.74±2.85)cm/s,高于对照组的(18.35±2.37)、(25.63±3.16);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1.6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2.02±0.33),下肢周径差(0.78±0.18)cm,短于对照组的(1.04±0.23)cm,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改善老年IS患者机体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减少DVT的发生。
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
下载:35 浏览:640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P联合CTA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诊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少数民族32例),全部均提供CTP联合CTA检查,分析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显示,阳性70例、阴性3例;CTA显示,49例阳性、24例阴性;CTP显示,57例阳性、16例阴性;联合CTP、CTA显示,69例阳性、4例阴性。CTA检查和CTP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联合CTP、CTA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A检查和CTP检查单项检查,P<0.05。梗死区域的MTT、TTP、Tmax高于半暗带区域、正常对照区域,(P<0.05)正常对照区域的CBF、CBV高于半暗带区域、梗死区域,P<0.05。结论: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CTP可以反馈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CTA可以反映脑部血管的阻塞位置,评估脑梗死的面积和具体位置,联合使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研究
下载:37 浏览:1396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作用。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溶栓前的NIHS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距,经过统计学处理后,P>0.05。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在溶栓后2h、24h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在进行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患者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研究阿替普酶动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下载:411 浏览:4333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91 浏览:998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下载:98 浏览:1066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配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在早静期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为(18.71±2.24)分、(44.38±4.48)分,对照组分别为(18.75±2.28)分、(44.30±4.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9.46±1.09)分、(64.81±5.34)分,对照组分别为(11.31±1.78)分、(57.33±5.12)分,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胃肠道、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00%、0.00%、2.00%、2.00%、8.00%,对照组分别为4.00%、2.00%、4.00%、2.00%、12.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AIS的方法,它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
AIS患者血栓的CT相关指标预测溶栓治疗的意义
下载:109 浏览:112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CT相关指标预测溶栓治疗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血管造影(CTA)相关指标,根据患者预后效果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36例)和预后良好组(mRS>2分,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栓CT指标及ASPECT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溶栓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及aHU、dHU、rHU水平较高,ASPECTS评分>3分患者比例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OR=1.872,95%CI:0.801~0.750)、血栓密度(OR=1.803,95%CI:1.029~2.951)、ASPECTS评分(OR=1.773,95%CI:0.942~1.273)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血栓密度及ASPECTS评分为AIS患者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血栓密度及CTA指标可作为预测溶栓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61 浏览:2607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84 浏览:2608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均降低,且观察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781,P=0.02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7.5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384,P=0.007)。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介入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值得在护理领域做进一步推广。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157 浏览:1187
高血压病人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防控中药师参与针对性药学干预的作用
下载:121 浏览:1626
摘要:
目的:探析药师参与针对性药学干预在高血压病人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防控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高血压病人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全部高血压病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得到对照组(共32例)、观察组(共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师参与针对性药学干预,对比两组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甘油三酯水平对比差别较小(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性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1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药师参与针对性药学干预的应用可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并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抢救效率及后期康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132 浏览:1451
针灸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33 浏览:786
摘要: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患者临床效果的积极影响。方法: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定时段进行102例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的收录,所有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准进行合理分组,51例归为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护理服务,51例归为干预组并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不同分组患者临床疗效、康复效果、症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照。结果:基于不同干预手段实施,基于不同干预手段的实施,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77.58±18.15)、Fugl-Meyer积分(63.58±27.91)显著优越于对照组(50.52±17.63)、(44.52±27.73),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干预组患者感觉障碍(2.47±0.51)、乏力(0.92±0.13)、头晕头痛(0.93±0.14)、口眼歪斜(1.03±0.24)、肢体麻木(0.91±0.23)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6%)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与神经功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出现来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