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蒙学典籍——《弟子规》英语译介国内研究综述 下载:125 浏览:1421
摘要:
中国传统蒙学著作《弟子规》流传300多年,其英语译介工作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分析新世纪以来《弟子规》英语译介研究的数量、主题和发展,可以呈现相关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走向。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下载:158 浏览:1681
摘要:
我国名族文化多样,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以及内涵。因此,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为例,分析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及其英译研究。
借鉴许渊冲英译版古诗词促进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深度理解的路径研究 下载:33 浏览:749
摘要:
许渊冲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其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广受好评,不仅传达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还保留了丰富的意境和韵律。本文通过分析许渊冲英译版古诗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中神仙的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形象再造 下载:81 浏览:899
摘要:
神仙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哲学与宗教色彩,其观念与基督教中的诸神不尽相同。神仙的相关表达不仅在哲学、宗教著作中广泛使用,在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中也屡屡出现。为探索神仙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再造,文章以许渊冲先生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神仙为例,分析其对神仙形象的再造情况。研究发现许渊冲先生对神仙的翻译形式多样,但对神仙形象的建构具有单一化、简单化等特点,未能在英语世界中再现神仙形象的模糊性、多面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再塑造的“神仙”远不及在中国文化中生动形象。
基于文化素养的中国诗词英译赏析教学探究 下载:107 浏览:1320
摘要:
文化自信要求中国人能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经典诗词英译是本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的教学,学生若习得经典诗词英译,则有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适当谈论中华诗词,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许渊冲教授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归纳总结翻译思想,理论以及翻译策略。带领学生赏析经典诗词英文翻译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及审美能力。
基于文化自信的经典诗词英译赏析校本课程建设探究 下载:116 浏览:1356
摘要:
为了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指示批示精神,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提高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为目标,我校聚焦育人方式转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新课程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进行经典诗词英译赏析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
论林语堂英译本《庄子》中的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 下载:82 浏览:910
摘要:
在林语堂的英译本《庄子》十一篇中,林语堂不仅巧妙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使译文能够顺利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其中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的交相辉映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本论文基于林语堂英译本《庄子》的十一篇,采取中英文平行语料对比,深入分析林语堂翻译过程中或显或隐策略的理据及其启示。总结林语堂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对文学翻译或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武汉特色饮食文化英译研究 下载:126 浏览:1957
摘要: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了上千年,而武汉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中部崛起、汉味饮食流派鲜明,层次感丰富,口感和营养也越来越迎合大众;其饮食融合了南北之精华,花样繁多,既有面窝、豆皮、热干面等特色小吃,也有清蒸武昌鱼、洪山菜薹炒腊肉、沔阳三蒸、莲藕排骨汤等特色菜。2019年武汉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让各国友人在繁忙比赛之余坐下来品赏武汉味道,感受武汉热情,传播武汉故事,让武汉味道“走出去”也成为此次军运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目前武汉特色饮食的英文翻译却寥寥无几。为了加快武汉特色饮食国际化进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发挥作用,对武汉特色饮食进行翻译就被提上了日程。
浅析张培基英译《落花生》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下载:160 浏览:3760
摘要:
张培基教授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先后任教于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在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方面具有高深造诣。本文对张培基的人生及教育经历与英译散文的关系进行介绍。并结合其他学者对其《落花生》英译的评价,赏析英译《落花生》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梳理其散文英译的独到手法和译务难点,以此为汉译英的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标题英译策略研究 下载:245 浏览:3088
摘要:
新闻作为人们了解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标题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新闻标题的英译策略。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