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探索 下载:123 浏览:1726
摘要:
探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经江西省某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儿童965例病历资料。统计PICU意外伤患儿发生胃肠功能衰竭原因,并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结果 965例意外伤患儿中245例发生了胃肠功能衰竭,死亡32例,病死率13.06%。意外伤害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主要包含重度感染、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酸中毒、脓毒症,分别占37.96%、16.33%、12.24%、11.84%和8.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在6个月~1岁、血红蛋白显著下降、重度感染、低氧血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死亡危险性增加(P<0.05);而患儿性别、意外伤发生季节与病死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伤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病死率较高,重度感染、MODS和脓毒症是其死亡的只要危险因素,需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避免意外伤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儿病死率。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 下载:236 浏览:2646
摘要:
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病发感染的新生儿患者重视开展袋鼠式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病发感染的新生儿患者共计70例,病例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段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各35例,对照组参与者运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参与者运用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就两组临床护理指标(总有效率)观测值、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心率、疼痛程度、睡眠时间)监测值、护理满意度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临床护理指标即护理效果的有效性的监测,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优显示(P<0.05)。经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感染发生率,各检测值均呈下降表现,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数据居更低水平(P<0.05)。经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临床表现的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呈更优显示(P<0.05)。经两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测,观察组各项评测分值均有升高,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针对按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确诊的新生儿患者,重视袋鼠式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改善新生儿的舒适度,降低医院感染率,稳定新生儿患者生命体征,促患儿健康成长。
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220 浏览:2407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肿瘤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重症肿瘤患者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下载:63 浏览:1018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8月-2024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62例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获得研究结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发生例数为6例,发生率为19.35%,对照组发生例数为14例,发生率为45.16%,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与其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减少VAP(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用促进患者痊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的经济压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人文关怀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满意度、患儿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298 浏览:3381
摘要:
为了更好的研究人文关怀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家属满意度和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人文关怀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家属满意度以及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护理家属满意度为81.25%(65/80),观察组的护理家属满意度为98.75(79/80),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86.62±5.38) 分,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总评分(51.47±3.04) 分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增强护理家属满意度,提供将护理质量提高,提高患儿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 下载:364 浏览:3607
摘要: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76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感染部分分别是肺部、血液、口腔、皮肤、结膜、尿路等,百分比分别是19.7%、18.4%、13.1%、10.7%、19.7%、18.4%。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是基础疾病,出生体重低、羊水粪染和胎膜早破及母亲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考虑到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感染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只有了解感染的特点之后,才能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时进行治疗。
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84 浏览:835
摘要:
目的:本文就急诊ICU临床护理管理中优化抢救流程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ICU护理人员28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应用随机抽签分组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14名通过常规抢救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14名则通过优化抢救流程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话交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诊治管理能力与安全防护能力等职业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ICU病房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落实优化抢救流程的方式,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值得应用和推广。
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的价值分析 下载:345 浏览:2895
摘要:
分析创新型护理流程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分组,分组方法选取随机法,2019.12-2020.12为时间,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创新型护理流程,对照组常规护理,总结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护理质量有差异,研究组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评分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症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52 浏览:770
摘要: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ICU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比较患者并发症、护理质量以及常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常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氧合指数、pH值以及SPO2等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干预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支持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