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中医针灸治疗儿童矮身材研究进展 下载:34 浏览:490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身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指标,学龄期儿童会因身材矮小产生自卑心理,出现集体生活和社交能力方面的落后,成年后许多工作会因身高而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后代的身高,因此临床中因矮身材就诊者日益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儿童矮身材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实验及临床研究,总结针刺治疗选穴规律发现中医针灸疗法对儿童矮身材有独特疗效与优势,但仍存在发展瓶颈,希望有更多相关循证医学研究以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
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40 浏览:1711
摘要:
目的:评估针灸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在近十个月内,从石嘴山市中医医院接受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了120例作为实验样本。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到甲乙2组,每组各有60名患者。对照组(甲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实验组(乙组)则采用针灸疗法。为了评估针灸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实际效果,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疼痛程度也有所减轻,同时炎症因子水平也得到了降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乙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而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针灸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显著疗效。结论:针灸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40 浏览:2443
摘要:
目的:以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治疗效果展开疗效探讨。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2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计划,对应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病患51例,后组病患52例,在开展治疗计划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前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计算分析,共涵盖4个方面内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远超于对照组(P<0.05)。经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肢体功能分值在两组治疗前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得分更低,肢体功能指标得分则更高(P<0.05)。均完成治疗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得出观察组的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优势,能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问题,并对其肌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效果。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 下载:309 浏览:316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前者48例,实施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后者48例,实施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临床上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措施效果较为理想。
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载:365 浏览:2761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失禁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在尿失禁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541 浏览:3634
摘要:
在治疗颈椎病时,评估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期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热敷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还接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大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颈肩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结合热敷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相关症状,减少疼痛,提高其颈部活动的灵活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治病求本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风中后期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32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中风中后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治病求本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风中后期的具体应用。通过对临床案例和医学理论的分析,阐述了治病求本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风中后期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针灸治疗阈下抑郁的原理探索与操作方法 下载:220 浏览:1591
摘要:
随着心理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阈下抑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理问题。文中深入探讨了针灸治疗阈下抑郁的原理与操作方法,指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了针灸治疗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对针灸治疗阈下抑郁的全面分析,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心理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浅谈妇科原发性痛经采取中医护理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下载:365 浏览:2509
摘要:
本研究围绕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治护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望可提供辅助干预的有效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护干预的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共计68例,按照入院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治护模式,记录各组统计数据,从而判定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整体临床治疗有效性高达33/34(97.05%),同时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在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治护工作中开展中医护理联合针灸治疗模式可极大程度上提升临床疗效,且患者接受度、认可度较高,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基于医疗安全性考虑,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利用并积极采纳。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542 浏览:4349
摘要:
分析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分别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采取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载:96 浏览:914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采取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专门选取从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诊疗的100例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计算法划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对象50例,实验组对象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刺络拔罐以及针灸治疗方法,而实验组对象则在刺络拔罐治疗方法基础上再结合温针灸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踝关节症状积分ASI情况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ASI积分以及VAS评分均相比于治疗前有下降,且实验组ASI积分以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灸治疗方法在治疗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方面临床效果良好,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作用,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推拿在中医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91 浏览:1154
摘要:
针灸推拿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针灸推拿对于治疗头痛、感冒、颈椎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随着我国对中医针灸推拿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针灸推拿治疗项目,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针灸推拿的作用原理出发,分析针灸推拿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针灸推拿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方式。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痰湿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改善Portmann评分与临床症状的效果 下载:133 浏览:788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汤剂联合针灸在治疗痰湿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改善Portmann评分与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痰湿型周围性面瘫的126例患者;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成两组,其中接受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痰湿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Portmann评分。结果 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5.2%,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74.6%,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睑缩小、口眼歪斜、面色晦暗等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瘫患者的Portmann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改善情况,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应用于痰湿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瘫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中药加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下载:151 浏览:1648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抑郁症是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症,西医一般药效快,疗效慢,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治疗调节抑郁症。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和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中医药在抑郁症的治疗和痊愈方面提供建设性意义。
应用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症状转归情况观察 下载:114 浏览:1958
摘要:
目的: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针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针灸科收治的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将常规治疗模式应用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针灸治疗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统计得出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患者对比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统计得出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灸治疗应用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出非常显著的效果,其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可在针灸科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温针灸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效果分析 下载:463 浏览:2079
摘要:
目的:主要分析了来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其在全程治疗过程中,加以温针灸治疗进行干预的效果,同时探讨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针灸治疗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内收治的),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一组被设置为常规组,该组共有40人(均接受西药治疗),另外一个组别设定为研究组,同样的40例患者,但该组中患者接受的治疗名称为温针灸治疗,之后分析组间不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针灸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其VAS评分值、心率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H-B评分值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要相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治疗有效率、Sunnybrook评分值及治疗满意度评测值相对更高(P<0.05)。结论:对我院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的期间,加以温针灸予以治疗,对这类患者来说,其炎性因子、面神经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均改善明显,其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相对比较低,其治疗效果显著。
腰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209 浏览:2148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药针刺结合疗法,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3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别为75.7%和94.6%;对照组在护理后的 VAS和 ODI分别为3.17±0.53和2.97±0.16,而观察组在护理后的 VAS和 ODI分别为0.83±0.25和1.17±0.24;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F-36得分分别为74.23±2.64和90.44±2.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药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病人的疼痛,使病人的各个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