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58 浏览:479

黄元元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总结38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及疼痛护理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患肢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不同高度下肢垫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490

王峥1 王思远2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不同高度下肢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DVT患者按照下肢抬高的程度随机分为高垫组与低垫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肢膝上及膝下水肿缓解程度、疼痛情况、舒适度及是否发生肺栓塞。结果:使用不同高度下肢垫的患者患肢水肿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垫组在治疗中期、出院时疼痛缓解情况及舒适度的生理维度均优于高垫组(P<0.05)。结论:使用高垫和低垫均可有效缓解下肢DVT患者患肢水肿、疼痛程度,使用低垫在减轻患者下肢疼痛、不舒适感中效果更佳。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下载:67 浏览:443

刘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各78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动脉硬化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下载:65 浏览:427

刘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各78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动脉硬化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单臂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手术配合 下载:57 浏览:493

杨成荫 王路清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总结对69例患者应用单臂外固定系统(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System,UEFS)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手术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掌握术中器械应用、熟知操作步骤以及娴熟的手术配合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质量,确保患者术后愈合良好的重要保证。

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VAS评分及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53

黄绍琼 王建川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在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VLU患者88例,依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自我护理能力(ESCA)、视觉模拟量表(VA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CIVIQ)评分及伤口面积减少率。结果:研究组伤口面积减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GSES、ESCA、CIV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应用于VLU患者,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365

吴碧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5-11月未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时收治的42例患者纳为常规组,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收治的42例患者纳为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指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常规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384

吴碧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5-11月未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时收治的42例患者纳为常规组,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收治的42例患者纳为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指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常规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下肢不稳定闭链运动治疗早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下载:61 浏览:376

王关杰1 潘燕1,2 王馨悦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下肢不稳定性闭链运动对早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早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男性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75g,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停止服药1个月;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肢不稳定性闭链运动训练,每日2次,共5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下肢不稳定性闭链运动对运动损伤后早期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

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 下载:48 浏览:352

舒国建 王化高 张录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机器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使用人工辅助步行训练,机器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情况、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FMA、MB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机器组治疗后的BBS、FMA、MBI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奥拉西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342

邹子兴 张宁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9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注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注意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升其运动功能。

集束化护理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下载:79 浏览:466

刘丹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将行常规护理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其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7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1.32%、1.32%、2.63%,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总体健康评分(35.20±1.10)分、(36.40±2.31)分和(83.64±14.5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且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预防性护理对胸部恶性肿瘤术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60

吴文裕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析预防性护理在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胸部恶性肿瘤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5.97±2.88)d,短于参照组患者的(20.74±3.95)d,而生活质量评分(78.91±2.44)分和护理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1.72±2.87)分、74.4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低于参照组的16.2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胸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的不良心态缓解,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 下载:63 浏览:419

谢汉洪 陈木升 赵丹青 陈榕生 李海珊 胡星慧 叶丛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结结果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6min步行距离及10m步行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能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98 浏览:502

伍豫军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熏洗方剂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肿胀、X线表现、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在西医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下肢熏洗方剂治疗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下载:103 浏览:1236

罗仁杰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急性期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联合使用经皮电刺激。通过Fugl-Meyer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态分析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项功能评估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期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强化关节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效果及对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的影响 下载:252 浏览:2389

彭兰芬 徐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围绕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化关节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护理的干预方法,评定其对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基于特定对象(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地点(本院)与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共选取50例,将其展开分组(2组,每组25例,所用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开展强化关节训练+家庭康复护理,就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峰速。结果 B组干预3个月时的Fugl-Meyer评分及静脉血流速度、峰速均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经检查确诊的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强化关节训练与家庭康复护理相联合的方案来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率的提高。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下载:124 浏览:1605

万山山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讨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联合康复疗法(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本院就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组为2组,对照组(34例)仅用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34例)采用联合康复疗法(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的康复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下肢功能评分更高,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联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下载:179 浏览:1720

段国菊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意在评估康复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12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390

崔芸菲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的最大运动能力的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2组患者的改善优于治疗1组。结论: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的恢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