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艺术教学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343

黄代海 《体育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不倒的原因是由深厚的内在民族文化决定的。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要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去。体育艺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水平,培养高雅气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传统性、丰富性、多样性、经济性、群众性、普及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艺术教学中,是最好的传承方法,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良好途径。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艺术教学进行了研究。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 下载:30 浏览:316

秦会朵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西域音乐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复兴提供了历史新机遇,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民族音乐因其非语义、非具象等特殊性,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民族音乐内含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式。要实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更有效地"走出去",须要发挥民族音乐的双重价值,音乐交流与音乐贸易双管齐下。

确立中国民族音乐学深耕研究意识与内涵 下载:63 浏览:405

马琦玥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中国当前的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在认识论上确立"深耕研究意识"这个观念,尤其落实到具体解决"音乐事象"与"理论阐释"的关系问题上,更是需要确立"民族音乐学深耕研究意识"。"实践深耕"实现的方法是在田野作业过程中,注重"解题""不放过与不轻信""抽离≠脱离"三组"关键主题词"的理解和运用。发现音乐事象背后的族群音乐特质及其文化内涵本质是"实践深耕"的目的,也是"音乐事象"要揭示的本质。实现"理论深耕"的方法是确立学术研究要有具体理论支持的观念、要细读理论、寻求理论建构。发现借用和建构的某一理论的指向空间和生成可能是"理论深耕"的目的,也是"理论阐释"要探究的本质。总之,谋求最终获得"音乐事象"和"理论阐释"两个本质的契合点,是解决二者"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民族音乐学具体议题达成深耕研究目标的标识。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载:65 浏览:410

赵书峰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自198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简称"南京会议")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经历了学术的"认知期""实践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发展阶段。这个过程既是中国音乐学界对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逐步认知阶段,又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两种学科观念的冲突、博弈与论争时期,同时也是探索与构建中国民族音乐学"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过程。未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继续拓展学科研究思维、研究视角、研究理念,继续深化跨学科互动研究:第一,要继续加强历史与田野互动性质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第二,运用"文化反本质主义"思维,重点开展民俗节庆音乐的身份重建与文化象征变迁问题的思考;第三,继续加强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第四,自我民族志理论与书写范式应纳入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五,加强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相关理论建构研究,为构建中国音乐话语理论体系做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在传承中坚守 在变迁中践行——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活动侧记 下载:68 浏览:407

龙婧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以"传承与变迁"为主题,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品鉴、探讨最为鲜活的民族民间案例和音乐内容为主旨,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变迁、发展与创新、坚守与实践中树立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认同。该音乐周内容版块主要由学术展演、讲释坊和辨析场三个部分组成。学术展演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传统音乐在新时代音乐变迁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冲击,音乐家们在将其搬上舞台后应平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讲释坊为大家介绍了应该从社会中的不同角度看待民间音乐发展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与创新的发展关系;辨析场为我们展现了各民族专家们在当代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以及当代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在当下的实践与创新。本次音乐周内容设计精密广泛,学术思潮高峰迭起,学术辨析前沿创新,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再思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问题 下载:91 浏览:503

赵书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自从"南京会议"(1)以后,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才真正规模化、系统化地进入中国音乐学界,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经历了从磨合——博弈到反思——融合阶段,但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过于依赖西方人文社科理论表述体系的现象。鉴于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纷纷提出构建具有中国母语化表达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理论,即"中国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研究"(有学者称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亦即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理论与思维作为表述手段开展对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语境互动关系的研究。然而至今学界并没有系统化、条理化地形成对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理论表述体系,其过程仍任重而道远,因为它不但正面临着强大的西方话语体系的冲击,而且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还缺乏准确性与合理性。我们务必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与借鉴中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理念,不断摸索出一条真正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发展之路。

回溯·反思: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动态与思考 下载:92 浏览:498

余亚飞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注重"音乐本体"的研究、注重"音乐中的文化"的研究和注重音乐与跨学科研究融合等研究趋势。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则注重的是后两个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一大批在该学科领域中学术性突出的学者,并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具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跨地域"等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当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中,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呈现出了诸如学科"离界""泛化""去音乐化""音乐与文化的两张皮现象""一地一题模式化"等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特征——"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相悖而行的。

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下载:234 浏览:2278

石珊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文艺术感到陌生,抗拒。听不懂,唱不好,没兴趣,成了民族音乐教学的难题。将民族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作品风格,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提高学习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舞蹈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丰富多彩”“舞蹈教学要简单易学,注重民族特色动作的加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具有趣味性”“运用多媒体资源”等策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行云》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排演的启示 下载:96 浏览:315

王煜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民族器乐合奏作品《行云》由17个声部,293个小节组成,错综复杂的和声配置、交织的节奏变化、强弱的连绵起伏,呈现给听众美妙的音响效果及一幅充满想象的音乐画卷。但这也给实际的演奏与排练带来了多方面的难点——各声部音准的高标准训练;拍号在频繁变化时各声部间如何配合演奏;等等。在美妙旋律背后的诸多问题需要指挥和乐手去解决。笔者通过对该作品亲身的演奏、排练、比赛、演出实践,对五所高校民族乐团的观摩,对当代杰出音乐家的采访,以及自身对该作品的二度创作分析,得出经验与总结,以解决对该作品在排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民族音乐中复调性的探究——以侗族大歌为例 下载:92 浏览:491

臧婷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国音乐众所周知以主调性音乐为主,旋律性和旋律线条清晰明确,历代传承下来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人们,甚至使一部分音乐学者也认为中国的音乐没有或少有复调。笔者是学习复调专业的,因此对于音乐的复调性比较敏感,在梳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在我国的各民族音乐中都有复调性,本文将针对最具复调特点的侗族大歌进行浅析和综述,使中国的复调被国人所知,被世界所了解。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艺术中的情绪与情感 下载:107 浏览:1180

陈媛 《中国艺术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舞蹈艺术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之一,与此同时,它在艺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民族民间舞蹈作为重要元素,不仅可以展现特色,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感觉。 在舞台上表演民间舞蹈时,应充分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表达,以充分体现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经验,充分展示其魅力。

浅谈中国民族乐器重奏教学 下载:225 浏览:3031

王飞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音乐学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中国民族乐器重奏不断地创新、进步,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形态。伴随其飞速地发展,中国民族器乐重奏教学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与体系,在社会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部分高校民族乐器的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种种因素导致了民族乐器重奏教学的低效性,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乐器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简要探讨,以期能拓展和提高中国民族乐器的整体教学水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