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53 浏览:377

钱莹 马曼 陈奇刚 顾力华 祁应虎 王龙 崔婷 赵亚丽 李鹏程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其致病因素主要是盆底支持功能衰退,继而导致女性生殖器官与邻近器官下移,因此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对于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整理在临床使用较多且疗效确切的康复方法,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191 浏览:1574

钟丽容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为达到加快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对比实验,因该实验需在对比下完成,为保证结果的价值性,还需要采取盲抽方式展开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产妇,所应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并深入对比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排气、住院时间与泌乳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各时间指标均较对照组短(P<0.05);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前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经对比分别呈现出(P>0.05)与(P<0.05),前者表示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而言,给予人性化护理可切实减轻其负性情绪,加快康复速度。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00 浏览:1154

陈晓藩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产妇,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9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分娩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的出血量。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时间点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同时实验组内患者的情绪状态,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妇在分娩后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风险,而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将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使产妇的康复治疗得到提升,对于减少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改善产妇的情绪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产妇对产后康复的认知现状研究 下载:253 浏览:2542

曾雯倩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妇对产后康复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本文对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妇进行线上网络自编问卷调查,产妇人数为125名,问内容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不含税)、生育状况、是否听过产后康复锻炼、是否愿意进行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康复知识的获取途径、项目、时间、次数、地点、价格等。结果 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产后康复地点、产后康复锻炼计划及经济条件是影响产妇产后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偏低,需尽早对产妇进行个体认知水平的了解并分析评估,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产后康复知识的宣教干预,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水平,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249 浏览:2391

贾晶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产妇80位,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治疗,30min/次,3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每天一次治疗,1min/节,每节间隔休息1min,10节/组,3组/天,4次/周,每隔一天休息一次。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拍CT或X光、身体姿势评定、vas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耻骨联合加压实验,骨盆分离测试,生活质量满意度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9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效率为65%。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产后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产妇核心稳定肌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问题,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体态,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产后康复护理中的伤口护理和促进愈合的方法有哪些 下载:122 浏览:1301

陈雨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众所周知,产后康复对于新妈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产后的康复过程中,伤口护理和促进愈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常情况下产后伤口会逐渐愈合,但如果我们能够采取一些科学的护理方法,就能够更快的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希望下面这些科普能够帮助到所有的新妈妈们,让她们度过一个顺利的产后康复期。

产后康复与追踪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介绍 下载:201 浏览:1968

李佳颖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妇女产后,特别是产褥期,也就是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完全恢复至未孕状态,通常需要6个星期。在此期间,母体将经历一系列显著的改变,包括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的变化,导致产妇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很脆弱。若没有科学、合理的卫生护理进行保健治疗,产妇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措施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740

胡娜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估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措施对提高盆底肌力和改善尿失禁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市妇幼保健院产后的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凯格尔运动、仪器训练和电刺激训练。训练前和训练结束12周后分别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力和尿失禁症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在训练12周后盆底肌力显著提高(t=17.32,p<0.001),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t=21.45,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盆底肌力t=1.84,p>0.05,尿失禁评分t=1.63,p>0.05。系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和尿失禁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而常规护理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有限。结论: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建议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系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313

李桂容 杨宇婷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2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产后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QOL,SAS,SDS评分,下肢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下肢不适情况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353

李桂容 杨宇婷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2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产后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QOL,SAS,SDS评分,下肢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下肢不适情况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48 浏览:227

郭晨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产后便秘、产后失眠、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能有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提高产后康复效果。

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300例效果分析 下载:325 浏览:3884

焦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横切口剖宫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进行皮内连续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接受横切口剖宫产分娩的300例产妇,所有产妇术后均行皮内连续缝合,但此之前,将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设为对照组,未开展该项操作设为研究组,各150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83±5.79)min 、(16.92±6.54)h、(3.25±0.46)d、(24.86±4.36)h、(4.11±0.68)d,短于对照组(41.32±6.44)min、(19.84±7.09)h、(5.27±0.83)d、(47.11±6.82)h、(5.52±1.15)d,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有效率为98.67%(148/150),与对照组96.67%(145/150)无差异,P>0.05;血常规方面,术后研究组WBC、NE及NE%比率分别为(11.44±1.25)×109/L、(10.11±1.86)×109/L、(81.29±7.65)%,与对照组(13.58±1.64)×109/L、(11.78±2.25)×109/L、(85.86±8.12)%,存在差异()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6/150),低于对照组12.00%(18/150),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有利于加快切口愈合,减少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产妇满意度高 ,确保产妇尽快康复出院,值得推荐引用。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价值 下载:325 浏览:3972

王少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所取得的干预效果。方法:产褥期产妇数为68例(2021.5-2022.5),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各34例。结果:产妇临床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产褥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产妇产后康复效果。

综合治疗仪联合自制中药泡脚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320 浏览:3437

董美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仪结合自制中药泡脚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方法:2018年01月~2019年03月,选择我院产科收住入院的60例分娩产妇。根据产后不同康复干预手段分成3组。A组20例,产妇给予常规康复;B组20例,产妇给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仪;C组20例,产妇给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仪+自制产后足浴浸泡液泡脚。对3组产妇进行乳汁分泌评价、子宫复旧评价、舒适满意度评价。结果:①三组中,C组初次泌乳时间最短(4.5±2.8h),72h泌乳量最多(972.4±77.3ml),而B组优于A组;②三组中,产后72h,C组宫高恢复最快(10.8±2.0cm),恶露量最少(13.4±4.3ml),而B组优于A组;③产后72h,C组所有产妇均感到十分舒适、十分满意,明显优于A、B两组,而B组优于A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仪结合自制中药泡脚可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中药热奄包在产后康复护理中临床应用 下载:59 浏览:573

孙磊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宫缩痛产妇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中药热奄包),各42例。比较两组产妇宫缩痛程度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实验组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予以产后宫缩痛产妇中药热奄包利于产妇宫缩痛减轻及产后康复,可予以推广。

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孕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中的作用 下载:41 浏览:521

​姚倩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孕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的86名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名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康复护理和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复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复旧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孕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的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能有效提升产妇康复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分析 下载:307 浏览:2988

张一瑾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RN)对初产妇产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共82例(T:2020.6-2021.5),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护理干预措施:REF组常规护理;RES组:产后RN。对比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RES组产妇盆底肌力>REF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REF组产妇,组间差异依据P<0.05可知,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RN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均具备较高的应用意义,改善其盆底肌力,并充分降低不良反应,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康复护理在改善乳汁分泌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价值 下载:283 浏览:2909

​钟林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在改善乳汁分泌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乳汁分泌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可促进产妇分泌乳汁,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1 浏览:2677

高文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恶露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能有效缩短其产后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可控制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妇产后康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 下载:106 浏览:1076

周海燕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以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间100例接受产后康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干预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身体恢复训练、营养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为期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评估指标包括产后抑郁症状、身体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的产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的身体恢复时间平均缩短了15%,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了20%。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在产后康复中广泛应用此类干预措施,以促进产妇的全面恢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