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领导批示:行政运作中的特征、价值取向与实践反思 下载:57 浏览:255

张新文 张国磊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行政事务运行中的领导批示是解读以及执行公共政策的常见方式,它能够明晰目标、细化任务与确立权责。基于科层制视角对批示的研究认为:纵向层面的批示在回应上级政令的同时,还能突破科层的僵化运作体系向下传递政策要求;横向层面的批示重在表明政治立场,也突显对政策运作的默许。指令性批示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与时效性特征,能够督促各执行者落实主体责任并在既定节点完成相应任务。自下而上的请求性批示则具有民主性、协商性与指导性特征,是下级向上级征求意见的行政沟通过程,凸显了"命令型"科层特色下的基层反控制逻辑。当然,批示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也可能将批示演变为权力寻租、责任推诿与充满"人治"色彩的工具,因此应将批示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构建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批示走向程序化、合法化与规范化轨道。

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下载:54 浏览:233

陈仁蒙 《体育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体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追求,是人们参与体育的内在驱动力量。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得出体育取向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体育的根本价值观(或称主体价值观)研究;二是关于参与体育的个体价值观(或称本体价值观)研究;三是关于竞技体育的价值观研究;四是关于学校体育的价值观,最后提出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未来走向:将更加关注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积极探索形成规律的研究;将更关注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

众包社区创意领地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下载:59 浏览:447

肖薇1 李成彦1 罗瑾琏2 霍伟伟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在共享经济对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背景下,现有研究较多从技术嵌入、平台监管、社会网络等客观方面揭示众包社区创意领地行为的产生机制,文章则聚焦创意资源供给者的主观方面因素,探究社会价值取向、内群体认同对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面子意识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众包社区成员的社会价值取向对其创意领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亲自我创客比亲社会创客更可能实施创意领地行为;(2)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内群体认同对创意领地行为产生影响;(3)网络面子意识不仅调节社会价值取向与内群体认同的直接关系,而且进一步调节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内群体认同与创意领地行为的间接关系;(4)与网络面子意识较低的亲自我者相比,网络面子意识较高的亲自我者实施创意领地行为的倾向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转而进行创意分享和贡献,而网络面子意识对亲社会者的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效果却并不显著。

融入与充实:从核心素养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79 浏览:487

雷铭1 朱立明2 武丽莎3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需要融入学科课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它从能力层面、实践层面和情感层面,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从核心素养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学科课程的具体化实践,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总体内涵的充实。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中的影响力提升研究 下载:95 浏览:476

吴红梅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直接决定其工作成效。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分析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中影响力弱化的现象和原因。提出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影响力的路径:学校需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指导,辅导员需要自觉追求成为大学生"引路人",凸显"师"的权威和影响力;提升职业指导能力,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将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工作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淀实践智慧,在与大学生对话交往中提升对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力。

职业院校校本网络课程:存在问题、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 下载:28 浏览:253

李海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职业院校校本网络课程存在作用弱化、建设"库"化、管理淡化、育人虚化和功能单一等问题,职业院校应基于知识本身的特点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此,职业院校应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视角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构建一体化线上线下课程,按共建共享智能化思路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管理上建立校本网络课程制度,坚持多元、开放化发展的原则。校本网络课程不仅培智更应育人,应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同时拓展网络课程的功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之目的。

正义与关怀: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诠释 下载:68 浏览:262

沈辉香1 何齐宗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教师道德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从正义与关怀的视角探讨教师道德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深化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和提升教师道德水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关怀是仁爱关系的集中体现,两者都应成为教师道德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对教师正义和关怀的具体与普遍、情感与理性、关系与自主的辩证分析,可知教师道德既需要正义,也需要关怀;在教育实践中要促进这两种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融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下载:74 浏览:515

祁占勇 李莹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部编本”和2001年人教版教材为例 下载:74 浏览:503

童志斌 戴泳洪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比"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价值取向发现,外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在"部编本"教材中占的分量更多,地位明显提升,而且古诗词的单元编排更科学合理。内在价值层面上,两版教材都重视"进取""爱家乡""友情""自然""亲孝""爱情"几个道德价值取向,但也存在差异。政治价值取向上,"部编本"教材突出了"爱国"取向。两版教材中,"自由"价值取向的变化最大。

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的应然选择 下载:79 浏览:427

蔡文伯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为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并珍惜生命,教师应完善自身核心素养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怀品质是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旨、家国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思想升华等价值取向,习得生命教育的知识理念,培养生命教育担当意识,训练生命教育技能,切实提高知识敬畏素养、科学探究素养、教学信息素养、健康生活素养和劳动实践素养等生命教育所需的核心素养。

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下载:76 浏览:494

韩云洁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践中,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基于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

中国教师教育政策70年演进历程及理性反思——基于价值取向与工具选择的双重视角 下载:97 浏览:499

谭诤 卢小陶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政策价值取向规定了政策工具的向度,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历经了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教师本位"价值回归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利益诉求,由强调"国家本位"走向注重"国家与教师本位";动力机制,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价值取向,由"服务政治""效率优先"走向"公平均衡";路径探索,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运行机制,由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政策工具,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走向"混合型"工具集合体。其中的原因既有政策演进内在规律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先导性作用、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教师教育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师教育利益主体的博弈,以及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与驱动。不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而是从价值取向和工具选择的视角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促使政策研究者对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过程展开理性思考,推动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研究 下载:84 浏览:498

冯维1 王梦晗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对520名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女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责任心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在乐观学习态度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和勤奋学习精神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女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社会支持、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3)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责任心和勤奋学习精神是免费师范生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的有效预测变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宣传中的体现与实践 下载:85 浏览:775

王立强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宣传中的体现与实践,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塑造健康媒体环境、引导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首先,文章解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随后,文章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意义,并从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新闻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新闻形式的创新方式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理论宣传阐释、丰富宣传方式方法以及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等实践路径,旨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宣传中的深入实践。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价值取向转变的思考 下载:251 浏览:2386

李森林 《中国新闻传播》 2023年7期

摘要: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闻媒体形态的日益丰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也随之不断增加,传统媒体正在逐渐向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元化媒介转变。本文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闻价值取向在不同媒体形态下的转变,谈一谈对新闻价值取向转变的一些思考。

新课标教材在高考数学中的价值取向 下载:144 浏览:1585

唐俊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数学教学与学习本身都是高中学习生活中的大难题。学生或多或少在心理上不喜欢数学,但数学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使很多学生被迫去学,收效甚微。同时,新课标教材在体系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上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让教师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熟悉老教材的教师。新课标教材更多着眼于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学生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教师对教学方法必须做出调整,如何做,才能更好完成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再思考 下载:265 浏览:2781

张彧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8期

摘要:
细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发现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全面发展的人。幼儿园不是按照学科来划分,而是用领域来表述,幼儿园的经验将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对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再思考,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路径 下载:345 浏览:3159

黄桂婵 黄淑婉 《计算数学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的地位也愈发凸显,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没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与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有所背驰。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特点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其趣味性和灵活性,并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更多地思考角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