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青岛民俗文化因子挖掘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26 浏览:264

熊佳慧 杨梅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挖掘青岛地域民俗文化因子,以青岛国际啤酒节为例,探索青岛民俗文化因子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首先,搜集青岛民俗文化因子,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其次,筛选出具有研究意义的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分析法筛选出大众喜爱的青岛民俗文化因子,并对所选定对象进行客观评估。将所确定文化因子的色彩、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分析消费者痛点,开展青岛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青岛地域文化,促进青岛地域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跨圈层视域下方内方外两个世界的直接对话——《山游唱和诗》解读系列之二 下载:47 浏览:292

吕肖奂 《国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儒释之"道"因为有"异",而分为方内、方外两个世界,尊奉其"道"的人也因此而分为官员与僧人两个社会圈层;也正因为"道"有"异"而互相补充互相吸引,两个圈层之间才经常发生各种交集。当时方内与方外两个世界有着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礼仪法则:"山林"中"论道不论势","人世"间则"论势不论道",两个圈层中的官员和僧人在交往时常常根据个人的理解及性情在"道与势"之间调节以取得平衡。即便是在两个圈层共享的"诗与山水"——似乎可以超越"道与势"的审美世界,也因为无法完全剥离其身份教养及社会属性,而流露出鲜明的圈层意识与气息。

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下载:63 浏览:250

顾明敏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摘要:
"土味视频"是文化意义上城乡接合地带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工具。它的流行反映出视听传播媒介从功能型消费到心理型消费的大致转型,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心下移。在乡村重建的当下,"土味视频"传达的是阶层的区隔与相遇;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关系性视野下,"土味视频"也呈现出新媒体技术介入中国当下城乡社会关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弘扬民俗文化,创新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以北侗民俗文化为例 下载:238 浏览:2325

杨妹泉 《中文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在古诗词教学当中融入民俗文化,对于提高古诗词教学整体质量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认识到当地的民俗文化艺术特色,结合古诗词的内容,找寻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坚持生活化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寻求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

跨文化翻译视域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原则探究 下载:482 浏览:3823

刘艺红 刘瑾 《文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在文化交流中,跨文化翻译解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障碍,使得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灯谜作为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复杂性。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红楼梦》出发,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探究他们翻译其中灯谜的原则,用以给广大译者一些翻译启示。

文学社会学视角下网络时代“观点偶像”透视——以抖音情感类短视频为例 下载:215 浏览:2256

赵玥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在《文学、通俗文化与社会》一书中,洛文塔克提出了“消费偶像”这个概念。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他得出此类偶像是依托消费主义产生,被赋予了伪神圣性和伪安全性,反映出了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缺失。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对以短视频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的研究发现,“观点偶像”被创造出来。此类偶像通过同质化的观点制造确定与认同,为受众提供了“替代性思考”。可以说,这二者作为通俗文化的产物,本身都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目的是缓解心理不适,结果是造成对自由的让渡。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 下载:289 浏览:2908

高懿婷 《中国建筑》 2021年7期

摘要:
新时期,在建筑设计过程有效地传承民俗文化是必要的,设计人员要结合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深入开展设计实践与创新研究,从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以设计语言传达体现民俗文化特征,进一步加强建筑设计水平,让人们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俗文化融入与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下载:163 浏览:32

​刘梦娇 《中国城镇》 2024年3期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民宿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日益成为连接城乡、弘扬地域民俗文化的新平台。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民宿空间设计之中,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与内涵,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本文结合特色民宿的基本功能以及民俗文化在民宿中如何体现,阐述民宿空间规划与设计的要点。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期望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民俗文化与民宿空间设计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 下载:245 浏览:2636

苏秀萍 《中国设计》 2022年3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整体发展也正朝着现代化趋势转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融合性国家,尤其在建筑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艺术,但是在兼容世界新事物的同时,建筑设计越来越新颖,不仅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建造理念,更是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已经很难在当下的建筑中看到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建筑了。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得到传扬,还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应将历史传统元素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基于此,以下将针对建筑设计中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展开分析,充分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建筑设计,形成新的建筑发展浪潮。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 下载:248 浏览:2570

李海鹏 《中国设计》 2022年1期

摘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也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所以科学合理地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是一种设计方法,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再加上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在古代建筑方面也是有着独特设计理念的,通过对古典建筑的设计风格进行研究和借鉴,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的效果和水平,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基于此,本篇文章将主要围绕我国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介绍,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华文化的传承,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更好发展。

​基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街区活化策略研究——以南昌市进贤仓为例 下载:238 浏览:3141

​孙文琪 《历史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这一战略被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研究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到。本文以南昌市进贤仓为例,基于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提出四个活化策略,为将古老的进贤仓历史街区打造成一个集展览、住宅、体验、商业为一体的新街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