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性质定位省思 下载:85 浏览:479

巩固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民事公益诉讼是为弥补行政执法在社会公益保障方面的不足而创制的一种特殊司法机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事诉讼,不能照搬传统民事诉讼规则。从国外一般经验来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严格依法实施、类型化发展、有限适用、行政分权担责、法院有限能动、普通公众参与等特性。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定位为侵权诉讼之一种,主要依据司法解释运行,具有法律依据不足、混同"代位执法"诉讼与损害填补诉讼、适用泛化、行政消极卸责、司法过度能动、公众参与不足等弊端。未来应扭转其作为民事诉讼的错误定位,以公法诉讼为指向完善相关制度。就目前法治实践而言,当务之急是修改相关司法解释,妥善拟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条款,协调民法一般规则与环境特别立法的关系,科学推进民法典之绿色化。长远来看,应制定专门的环境公益损害救济法,对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损害赔偿分别作专章规定,前者应囊括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后者应综合利用诉讼、磋商、行政执法等多种机制,并以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立法转化为核心。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机制 下载:76 浏览:477

刘艺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我国行政诉讼鲜明的主观诉讼特征,致使行政公益诉讼很难自然生长出来。2017年行政诉讼法修正,正式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和发展具有客观诉讼特征的行政公益诉讼机制势在必行。2015年7月起开展的两年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实践,已经呈现出诸多客观诉讼的特征:以违法造成实际损害为起诉条件并以实质合法性为审查标准,诉讼前置程序发挥督促执法功效,受案范围从行政行为扩展到行政活动,主要提起责令履职之诉,确认之诉次之。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客观诉讼机制,仍需在受案范围、审理规则、立案程序、审理程序、期限、判决类型等方面突出其客观诉讼特征。

“互联网+”下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构建 下载:11 浏览:180

李娜 《中国经济》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困境等方面阐释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同时概述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征,进而研究了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的构建模式,随后从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等方面探究了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的构建建议,最后从市场的公益性运作、试点建设、主体的独立性等方面总结出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视觉领先·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 下载:58 浏览:360

杨志强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电视公益广告的出现,通过将义务献血、安全出行、邻里关系等变成了画面明快并加入动听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其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层次的是精神追求。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代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媒体广告宣传中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旨在进一步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艺术的发展。

论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形式——以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分析为出发点 下载:63 浏览:410

赵信会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主流民事诉讼理论以及民事诉讼立法均否认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般以宣告性救济方式、禁令性救济方式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形式。实际上,剥离了损害赔偿,特别是针对小额受害人扩散性利益的损害赔偿,无法彻底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同时,在承认民事公益诉讼的损害赔偿方面,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其也体现在许多国家的立法中。民事公益诉讼中损害赔偿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其正当性和必要性。

公益影像、倡导传播与中国社会纪录片的当下进路——基于2008-2018年中国公益影像的调查 下载:48 浏览:429

韩鸿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公益影像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纪录影像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在梳理2008-2018年以来中国公益影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公益影像有四大行动主体,形成四个热点地区,主要关注十二个行动领域,基于主体差异形成不同关注重心,成为中国社会纪录影像的重要形态和共意动员的重要方式。本文认为,从影视社会学、传播动力学的角度看,公益影像的迅猛发展系社会需求、转型期中国公益事业的行动逻辑、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逻辑和纪录片自身媒介逻辑的多重推动。在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体制转向政府与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的背景下,中国公益影像的价值实现方式和效果模式开始发生转型,以公益影像为代表的"非政治的公共领域"将是中国社会纪录片的主要发展方向。

医疗卫生体系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处理难题及其破解 下载:58 浏览:341

刘志军1,2 王敏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国家明确指出了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同时,为提高医疗卫生供给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医药供给中的主导作用,也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革的趋向。在此背景下,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中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如何权衡便成为一个重大难题。应该厘清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疗机构和医药行业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性质和经营原则,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公益性和商业性改革,才能破解医疗卫生体系公益性和商业性难题。

消费者公益诉讼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 下载:43 浏览:295

刘水林 《法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毒猪肉案"和"假盐案"的不同判决使得消费者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成为近年来消费者保护法理论和实务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对消费者公益诉讼可否提起惩罚性赔偿的追问,从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变迁、公益诉讼请求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研析,应准许消费者在公益诉讼中提起惩罚性赔偿请求。消费者公益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基于威慑预防功能,公益损害以违法所得基准为宜,对惩罚的系数不宜采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对个人提起惩罚性赔偿金相同的方式——以法定倍数来确定。基于对消费者公益惩罚性赔偿与公法中金钱罚功能相近但互补的认知,两者可以并处,但在违法者承担责任能力有限时,对于纯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与公法责任以处罚先后为序,而混合性公益诉讼,则优先满足公益惩罚金赔偿。对于消费者公益和私益惩罚性赔偿的关系,如私益诉讼先于公益诉讼则主张都可处以惩罚性损害赔偿金,但公益惩罚性赔偿金中应减去私益惩罚性赔偿金,如私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后续诉讼,则不主张给予个人惩罚性赔偿金。

预防接种致害国家责任体系的完善 下载:70 浏览:455

张新宇 《法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接种疫苗对于预防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但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疫苗尚无法做到绝对安全。对于预防接种导致的损害,我国现行制度主要通过民事责任和国家责任两个体系共同承担救济义务。其中,国家责任体系又由行政补偿与国家赔偿制度共同构成。但是,由于民事责任与行政补偿制度未能有效衔接,现行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救济漏洞,部分致害既无法获得民事赔偿也无法得到行政补偿。同时,由于国家赔偿制度未能有效运转,其应有的违法抑制功能也并未得到发挥。对此,不应再将"相关各方均无过错"作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构成要件,从而消除救济漏洞。同时,也应当考虑将行政公益诉讼、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嵌入预防接种致害国家责任体系之中,从而强化其违法抑制功能。

网络公益社会认同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研究 下载:25 浏览:184

李海芹1,2 张辉1 张承龙1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的模型。研究确定了网络公益认知、网络公益参与动机、网络公益行为、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七个主范畴,提出网络公益社会认同会经历从认知认同、动机认同到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并受到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政策、公益组织、互联网平台和媒体、社会公众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490

郗希1 李超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减排的有力手段、低碳经济之灵丹妙药。但目前构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明显局限和诸多难题。为此,考虑将生态公益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以构建相关模型,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如此,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选择余地扩大,既可选择买入其他企业的结余指标,也可以选择由购买或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碳汇功能转化而来的"指标",即排放多少、吸收多少,通过对冲形成自然平衡,达到减排或零排的实际效果。这种新的机制不会给目标企业特别是排放较多的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硬性制约;同时可以刺激生态公益林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开发,从而达到减排的终极目标;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公益林养护者的收入,用市场机制救助山区林农,补偿他们及当地经济为环境改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论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 下载:53 浏览:417

李思睿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2期

摘要:
我国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自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给予了我国消费者更多更实际的保护,其中对消费者公益诉讼方面做出的新动态也是其一大亮点。本文将从建立保护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问题、完善等各个角度进行论证,详细阐明维护处在弱势地位的普通消费者权益对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里程碑作用。

企业公益文化模式:从福利观到参与观 下载:98 浏览:497

陈忠卫 涂思雨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企业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共同创造价值,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合作模式看,企业公益文化包括两种形态:基于利益相关者福利的文化观和基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文化观。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差异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指出从利益相关者福利观到利益相关者参与观的公益文化模式变迁的必然性。

城市公益性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滁州花博园为例 下载:38 浏览:396

林嘉敏 杨钊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城市公益性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的交往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同时承担着重要的旅游功能,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以滁州市公益性公园——花博园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和网络爬虫获取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IPA分析对滁州市花博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花博园景区游客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水平,其模糊评价值为4.125,游客最满意的维度依次是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在诸多维度中最低;交通便利程度、环境卫生、安全状况、厕所条件、路标指示、观景设施、内部游览线路以及景区管理是景区的优势部分,停车设施则是景区亟需改进之处。

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若干思考 下载:43 浏览:398

唐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探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制建设中原告资格认定的问题,就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提出建议,旨在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起一定的突破作用。

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及法律应对 下载:64 浏览:382

尹迪 《法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采用信托投资模式,在本质上,其属于兼具自益性与他益性的公益信托。该类信托内含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与信托法律关系的复合性,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内部风险,另一方面也对养老金投资法律规范的构建提出了制度需求。在当前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法律规范存在疏漏以致对市场化投资风险规制不足的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的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统一,就须在正视参保人之受益人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中的管理权、投资权以及监督权的权义结构及其分配重新加以审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经济促进功能。

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及法律应对 下载:36 浏览:276

尹迪 《法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采用信托投资模式,在本质上,其属于兼具自益性与他益性的公益信托。该类信托内含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与信托法律关系的复合性,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内部风险,另一方面也对养老金投资法律规范的构建提出了制度需求。在当前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法律规范存在疏漏以致对市场化投资风险规制不足的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的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统一,就须在正视参保人之受益人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中的管理权、投资权以及监督权的权义结构及其分配重新加以审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经济促进功能。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省思 下载:75 浏览:360

刘超 《法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规范设计与制度运行中,诉前程序被定位为与诉讼程序同等重要的制度创新。诉前程序在制度设计与解释上存在审查标准结果导向过于严苛、期限设置僵化等弊端。问题症结源于规则设计与解释适用偏离了诉前程序的独立性价值,需要通过补强与完善规则设计以彰显诉前程序的独立价值。具体路径包括:厘清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之街接规则体系,对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应秉持行为标准而非结果标准,丰富诉前程序期间行政机关履职期限的弹性范围等。

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下载:70 浏览:422

吴聪伦 《中国农业》 2018年8期

摘要:
经济越发展,生活水平越高,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高。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对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公益林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基于此,对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载:73 浏览:455

苏海泉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益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和重视不足、高影响力的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开展创新教学,树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实行"聚集"培养,加强创业专业和班级建设;发挥课外实践育人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发展公益服务类社团,促进公益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凝练公益创业教育特色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