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现代视阈中乡村文化空间的危机与再生产 下载:31 浏览:306

刘璐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乡村空间是不同种类空间的聚合形态,发生于其中的具有文化学意义的一切创造和存在行为均蕴含着丰富的建构性力量。乡村空间具有生存性、体验性与审美性的美学意蕴,其文化空间的生产与重塑应以乡民自身的生存体验和生活需求为中心。现代性的矛盾和冲突使乡村原始文化环境走向解体,造成了生态空间的消逝、空间权利的缺失、空间意识的焦虑以及体验空间的疏离,并暗含着乡民的生存危机及意义迷失。基于乡村空间"三性"的价值回归和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须重新确立资本在乡村空间的规范和准则、维护乡民的差异权利、重建乡村带有审美意味的"家园感",方能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文化空间。

学校再生产的理论脉络及其启示 下载:53 浏览:250

高水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是教育不平等研究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议题下,相关研究沿着以下脉络展开:以学校教育简单复制社会秩序的学校"符应式"再生产,到以学校教育作为中介力量参与其中的学校"中介式"再生产,再到体现学校教育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学校"竞逐式"再生产。受这一理论脉络发展的启示,本文提出教育不平等的研究需深入学校教育的过程,动态呈现学校教育中文化的张力及主体的行动,以期发现学校教育更为丰富和潜隐的再生产逻辑。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研究——基于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 下载:71 浏览:387

卢一沙1,2 王世福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被寄予很大期望,但成效如何仍值得深入讨论。文章以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五种生产"视角,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孱弱的本地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城镇居民择居的关键因素,异化的基于本地社会网络的精神生产过程弱化了小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自身、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方面也未达到可以实现可持续再生产的目标,这一不完整的社会再生产链条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异地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的择居行为更多的是在现实条件下的被动选择,难以成为与大中小城市并列的空间实体。应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协调本地发展,积极协调"五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基于比较优势完善本地化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促使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合作学习:情面、“和合”与教学秩序再生产——基于“过程-结构”视角的比较个案分析 下载:71 浏览:521

龚伯韬 程天君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但却多存弊病,这与依赖西方"系统-要素"理论而缺少本土理论指导实践不无关联。以"过程-结构"视角重审本土情境中的合作学习实践,或可破解此困境。研究表明,照顾情面以维护关系"和合"的主体行动逻辑贯穿合作学习始终,在行动主体与时空、制度及文化结构的相互作用下,"合作的学习"被异化为"合作的和合",并再生产了和合的人际关系与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秩序。推动合作学习有效实施,需转变合作学习研究范式,加强本土理论发展与现实情境实践的关联,优化相关制度结构,增强师生合作水平,融洽"和合"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合作学习由"合作的和合"走向"和合的合作"。

新时代大学生兼职的社会学探究 下载:245 浏览:2791

龚晓宇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大学生兼职行为普遍存在于高等院校之中,且兼职人数占据较高比例。大学生兼职利弊共存,通过兼职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就业做准备。但同时,大学生兼职也会影响学业成绩,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降低学生的道德水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硬的人才,大学生兼职的职业选择不应跨越场域边界,而且这种工作过程应能使自身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并能发挥固有的惯习机制。本研究以社会学中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出发,根据利益和效率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大学生兼职的最优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