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50 浏览:400

吴人杰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率高达75%~100%。迄今有关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癌症治疗、肌肉代谢失调、免疫和炎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主张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癌因性疲乏多以气虚、血虚为主,临床上常采用补益气血之法,以达到扶正抗癌的目的。全文总结近年来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化疗脑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51 浏览:316

李帅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化疗脑,即化疗相关认知损害,是化疗引起的副反应之一。15%~45%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化疗脑。目前有关化疗脑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海马区神经细胞受损、DNA损伤、炎症反应和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化疗脑。中医诊疗化疗脑中医治法根据辨证可分为益气健脾、滋阴补肾、疏肝解郁等,以达到养神而恢复认知功能的目的。全文综述化疗脑近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下载:36 浏览:41

叶丹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为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其相关性皮疹,严重者可能影响EGFR-TKI的使用。现代医学主要从对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作用、炎性反应及皮肤损伤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医将其归为"药毒"范畴并进行辨证论治。全文结合相关文献对EGFR-TKI相关皮疹的发生及中西医治疗作一综述。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46 浏览:448

李丽焕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对妇科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疗法的效果。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妇科筛选出适宜研究的对象68例,均存在月经不调症状,将研究对象资料的顺序打乱,进行编号处理,从1号编制68号,1-34号患者服用西药治疗,为参照组,35-68号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为试验组,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统计出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试验组各指标比参照组理想(p<0.05)。结论 月经不调适宜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且对身体的伤害性更小,可推广。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30 浏览:387

支春阳1 翟海英2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 基于 CiteSpace 分析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以此了解此领域的研究形势、关注点和未来趋势。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于 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录关于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应用 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406篇文献,近两年来发文量呈下降趋势;涉及868位作者,其中李颖团队、邹冲团队、魏思宁团队和王雪萍团队为主要研究团队;321个机构参与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分析显示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疗法、临床研究、名老中医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等方面。结论 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研究主要有针灸、穴位贴敷、耳穴治疗及中药治疗,综合治疗疗效更佳,借助辅助平台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前辈名医的用药规律成为了研究趋势,未来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建立涵盖多层次的科研合作项目,促进该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基于R语言的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组方规律研究 下载:82 浏览:460

李一林1 蒋春波2 金伟民3 孙伟4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基于R语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挖掘中药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中收集中医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R语言来挖掘组方规律。结果:CNKI中满足条件的方剂共104首,包含144种中药。以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主入肝、肾、膀胱和胃经,共得到20组频繁药对,4首聚类方。结论:核心频繁药对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间的相互组合,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根据病机特点,不忘补虚行气活血。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下载:45 浏览:385

刘永虹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纳入时间即2022年7月-2024年1月,应用信封法,将36例纳入参考组,采取西医治疗,其余36例纳入试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肺功能、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于试验组(P<0.05);组间治疗后肺功能对比,参考组较差(P<0.05);参考组安全性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

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30例临床观察 下载:94 浏览:528

李秀娟1 陈秀华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岭南陈氏刺络放血组、二妙散组、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组,每组30例。岭南陈氏刺络放血组选取疼痛局部及双侧病变所在经脉的郄穴刺络拔罐,隔日1次,共治疗3次;二妙散组给予二妙散口服,每日1剂,共6天;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组予岭南陈氏刺络放血与二妙散口服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组患者ESR、CRP、UA水平及VAS评分较岭南陈氏刺络放血组及二妙散组明显降低(P<0.05)。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组临床疗效(90.0%)优于岭南陈氏刺络放血组(70.0%)和二妙散组(73.3%)(P<0.05)。结论岭南陈氏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疗效肯定,其较两种疗法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从“络”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下载:86 浏览:518

李元文1 王京军2 孙占学1 张丰川1 曹婷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修络、搜风镇痉止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中药。临证应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治疗方法,总以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分析 下载:38 浏览:393

韩彬华1 廖琴2 《当代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于风寒湿痹症患者中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20年9月的40例风寒湿痹症患者做研究,以症状程度分为甲组(轻度,15例)同乙组(重度,25例),给予两组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是100.0%,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7.50%。结论:于风寒湿痹症患者中,实施中医治疗可得到确切的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基于R语言的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组方规律研究 下载:41 浏览:489

李一林1 蒋春波1 金伟民1 孙伟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R语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挖掘中药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中收集中医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R语言来挖掘组方规律。结果:CNKI中满足条件的方剂共104首,包含144种中药。以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主入肝、肾、膀胱和胃经,共得到20组频繁药对,4首聚类方。结论:核心频繁药对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间的相互组合,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根据病机特点,不忘补虚行气活血。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77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痛风性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74 浏览:476

谢招虎1,2 解静1 李兆福2,3 王特3 张晓宇3 张薇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为了全面了解痛风性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痛风性肾病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各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目前针对痛风性肾病仍缺乏特异性药物,西医治疗以预防为主,对于合并痛风性关节炎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予抗炎镇痛治疗为主,若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其他则以降尿酸及保护和改善肾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中医通过辨病治疗、辨证治疗、分期分型治疗等治疗手段及方法常可获得满意疗效,且中医方药及治法因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值得深入探讨。

肾虚痰瘀型老年脑病的中医治疗 下载:93 浏览:484

张宇晨1 张淑静1 高誉珊1 杨傲然2 吴琼1 邢恩龙1 田昕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9期

摘要:
中医学对老年脑病的病机及治疗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以中医藏象学说理论为基础,明确肾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为本,痰瘀互结、脑脉痹阻为标是老年脑病的病机,探讨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老年脑病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中,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重补肾,兼顾祛痰化瘀,提出补肾填精、益髓养神,豁痰活血、化瘀开窍的治法,结合证候变化,指导临床。

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下载:84 浏览:24

马东阳1,2 耿良1 崔庆丽1 郭选贤2 胡彦辉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65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化痰,营养支持,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西黄胶囊。7 d以后评价疗效,并测定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罗音和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CRP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DP,D-D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针刺联合益肾化痰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 下载:98 浏览:520

​叶秋芳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针刺联合益肾化痰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益肾化痰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MI、WHR、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BMI、WHR低于对照组,血清LH、E2、T、IL-1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益肾化痰活血方可有效改善体质量,纠正高雄激素血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治疗PCOS疗效肯定。

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下载:58 浏览:339

刘凯 《中国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全称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极高,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其中,我国的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且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尽管患病人数众多,但目前仍然没有根本的治疗对策,在临床上,一般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减轻病症,加之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哮喘的患者在生活中除了积极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做好预防复发的工作。中医是我国的瑰宝之一,较之于西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哮喘这一疾病上有着突出优势。那么,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和药膳方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从“方体相应”角度论血瘀体质的中医治疗及养生调护 下载:89 浏览:520

秦月华1 李玲孺1 王鑫1 齐磊2 刘志超3 王琦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血瘀体质对于众多疾病的发生具有倾向性,依据"方-体相应"的理论对血瘀体质人群早干预早治疗,可将血瘀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为血瘀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辨治血瘀体质常见有虚瘀体质、痰瘀体质和气滞血瘀体质三种类型,可分别用当归活血散、双合汤和川归汤调治。中医血瘀体质养生调护则包括饮食调养、运动调节和情志调节。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43 浏览:2061

赵艳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析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间为2021.02至2022.02。抽签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西药、西药联合中医疗法进行干预。评析2组用药结果。结果:用药后,试验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等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明显,能够减轻患者胃粘膜受到的病理损伤,并且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下载:40 浏览:549

闫香花 盖丽珍 《中国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有的并发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也随之增加。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方面,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药疗法进展总结如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