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史的德语化:历史进程、思想奠基与逻辑构造 下载:30 浏览:316

刘毅1 许艳凤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19世纪初,伴随德语国家的思想演进,艺术史学术中心发生转移,并开启所谓艺术史的"德语化"进程。这不仅促使德语成为艺术史的主要书写语言,而且,从最根本的层面上,更新了传统艺术史的知识系统、方法论基础与观念框架,塑造出具有现代学科属性的新德语艺术史范式。回顾艺术史德语化的进程,考察以艺术为根本的科学学科是如何通过理论示范、实践应用以及相应的修整与完善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对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探析 下载:76 浏览:961

曹彦娜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来,结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国情和现实需要。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之路经历了从奠基、探索、初步发展、不断推进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及飞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心血,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和新认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读《大国宪制》 下载:121 浏览:1484

张梦臣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12期

摘要:
中国的古代是存在宪制的,黄河水患和游牧入侵使得本应成为小国寡民状态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一个大国,中国的宪制也在这个“大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它将一些思想凝聚成社会共治,并凭借此稳定社会的秩序,平衡了皇帝,精英官员和黎民百姓的势力冲突,使他们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紧密的结合在宪制中平稳的发挥着力量。宪制本身并不像成文宪法那样由特定的代议机关一键设定,而是在面临很多 “待议”问题的时候,在当时当下的条件约束之下,最为理性地发明创造出来的解决办法,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并传于后世。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历史的智慧,在不断的崩溃和支离破碎中,重构整合自己的文明,中国形成独特的宪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