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与技能溢价 下载:57 浏览:254

唐礼智 李雨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投入和私人教育投入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沿着"教育投入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代际间转移"的途径内生性地解释了技能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条件下,教育投入对技能溢价的效应不同;当人力资本水平极低或极高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不明显,私人教育投入的效应大小与人力资本代际转移效率有关;当人力资本水平介于极端值之间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逐渐显现,私人教育投入则倾向于扩大技能溢价值。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推论。本文选取1994-2016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对技能溢价进行估计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公共和私人教育投入为门槛依赖变量,构建起包含门槛虚拟变量的空间滞后模型,发现在中国二元人力资本结构的条件下,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较高时,公共教育投入都发挥了降低技能溢价的作用,但私人教育投入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扩大了技能溢价值。

共享经济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 下载:11 浏览:171

陈梦 夏淑雅 周清凌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就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供应链观念不强、农业精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和美国、日本、荷兰等国不同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模式,总结其农产品供应链资源共享的优秀经验,提出适宜的共享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该模式借鉴共享经济的思想和方法,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

手术量范围公式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42 浏览:357

潘美华 杨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量范围公式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术量范围公式设计手术,追踪随访观察患者,比较术后早期和晚期眼位变化,分类观察眼位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早、晚期正位率分别为94.6%和85.0%。术前的斜视类型、斜视度及立体视功能状态均对术后早、晚期眼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手术量范围公式可为斜视手术设计提供良好的借鉴。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下载:22 浏览:239

林倩 刘庆 苏劲松 林欢 杨静 罗斌 《中文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机器翻译是指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语义的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成为机器翻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首先简要介绍近一年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影响,然后对当前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最后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研究 下载:33 浏览:233

闫化昆 黄桑波 《体育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机制构建 下载:32 浏览:330

吴伟1 蔡和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需要一种精神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在传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命题。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在对工匠精神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长效传播机制的构建策略,即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媒体""效果评价""传播环境"等要素入手,构建规范合理的传播秩序,促进"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

自然界没有奇迹吗?——自然主义与奇迹的兼容论 下载:63 浏览:427

王晓阳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一般认为,自然主义与奇迹相互冲突。因为奇迹是超自然的事件,而自然主义则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事件。然而,通过区分自然主义的两种类型(方法论自然主义与本体论自然主义),以及对奇迹的两个常见定义(阿奎那式定义与休谟式定义)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可以证明,奇迹与自然主义是能够兼容的。我们需要调整的是我们对于自然主义的理解。坚持本体论自然主义,而放弃方法论自然主义,才更加符合自然主义的基本立场。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验证 下载:23 浏览:429

唐礼智1,2 邢春娜1 刘玉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和R&D研发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开放经济模型,通过引入知识产权保护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人力资本配置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自主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在技术模仿为主导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明显的门槛特征。进一步地,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技术模仿为主、自主创新不占优的情形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即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低门槛值时,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时,人力资本仍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低于低门槛时的数值;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高门槛值时,人力资本的增加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而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应根据人力资本水平变动趋势开展相应调整。

遥远的自由——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历史倒错 下载:68 浏览:436

韩水法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霍耐特断定,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由已趋于贫乏并形成了病态,为除此弊,他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获取思想资源和方案构想,构建了"社会自由"理论。但是,《法哲学原理》本身包含了一个历史倒错:它以普遍的自由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令所有权、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从中发展出来,而现实历史的发展次序却正好相反,普遍的自由和权利乃是最后达到的成果。如果黑格尔承认社会契约论,那么他这个倒错可以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然而,黑格尔恰恰反对社会契约论,因此,这个倒错就成为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和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及其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霍耐特的"社会自由"最终只是体现了一种对前现代社会的乡愁,而并不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案。

蕴涵论题的实验之争 下载:86 浏览:392

曹剑波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蕴涵论题主张,知道蕴涵相信,如果S知道P,那么S必定相信P。然而,迈尔斯-舒尔茨等人关于"不自信的考生"的实验对蕴涵论题提出了挑战。该实验数据证明,在缺乏信念的情况下,受试者也能进行知识归赋。罗斯等人把信念分为正在发生的信念和倾向性信念,认为迈尔斯-舒尔茨等人的数据只能证明知识可能不蕴涵正在发生的信念,而不能证明不蕴涵倾向性信念。穆雷等人通过地球中心主义案例证明,倾向性蕴涵论题也是错误的。巴克沃尔特等人则通过区分厚信念与薄信念,批评了反蕴涵理论,坚持知识蕴涵薄信念。笔者认为,蕴涵理论是知识论中的主流观点,借厚信念与薄信念的区分,可为其作出辩护。

论一种康德式的至善后果主义 下载:46 浏览:418

张会永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康德的至善学说蕴含着一种从后果主义角度进行解读的可能性。至善作为德性与幸福的综合,可以被解读为"理想的道德世界"或"一切道德目的的全体",它蕴含着一种追求"理想事态"的后果主义价值论思想。而康德关于"人有义务促进至善"的主张,不仅不像伍德和贝克等人认为的那样与康德关于"应当意味着能够"的主张相冲突,反而包含着从目的出发来理解义务之可能性的后果主义规范论思想。因此,探讨一种"康德式的至善后果主义",不仅有助于克服康德伦理学与后果主义伦理学不兼容的传统教条,也有助于克服对一般后果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论是"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的责难。

《共产党宣言》的空间生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再探析 下载:32 浏览:411

林密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维度的空间生产思想。前者指涉的是人类物质生活生产与交往活动普遍具有的空间性与社会历史效应,粗略勾勒了人类历史从自然空间构序向人化自然与世界历史空间构序的空间重组进程;后者主要聚焦于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空间矛盾运动的机制与后果,诸如城乡现代化空间构序重组、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同质化重组与再生产等问题,呈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性与空间的生产方式本质。相伴而生的是空间生产思想的主体之维,即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生成、壮大与主动的联合行动等客观条件与历史可能性,以及构成无产阶级联合行动重大挑战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问题。立足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超越西方的"以资本为中心"的空间生产机制,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空间生产命运共同体。

探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基因奥秘——当代西方基因政治学述评 下载:41 浏览:411

朱仁显 韦焱良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基因政治学作为一门政治学新兴的分支学科,其产生与"人天生是政治性动物"的隐喻、遗传科学的技术积累、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及21世纪初美国政治社会极化现象密切相关。它从"理论假设提出阶段"迈向"理论检验阶段",在发现基因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知识积累,推动了政治学的科学化发展和跨学科的交流,增强了政治学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能力。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基因政治学仍存在不少理论缺陷,因而也遭遇猛烈的批评和质疑。

乡土重建视阈下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下载:55 浏览:333

王晓芬1,2 饶篁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立志要坚决打赢的重要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精准扶贫面临着传统乡土礼法社会中互惠原则和差序格局发生变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等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文化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秩序、培育乡村微观经济主体,可以凝聚乡村脱贫共识,化解乡土脱贫利益冲突,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国家资源下乡提供乡土重建的新视角。

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 下载:36 浏览:379

胡荣1 范丽娜1 龚灿林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对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观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信任;而对于社会信任来说,普遍信任因子对乡镇政府政治信任的影响力要大于特殊信任。这些发现显示,目前乡镇政府提高民众对治理绩效的评价是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方式,但营造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

“关系”叙事学与社会总体性的重建——八九十年代文学转型视域中的刘震云小说 下载:58 浏览:454

徐勇 《文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刘震云的小说,虽然可以分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但有其一以贯之的线索。某种程度上,"关系"一词,以及作者对这一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内在关联性。他从关系的角度试图去把握这个世界,这使他的小说与以下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总体性坍塌后,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有无建立的可能?如何建立?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建立,有无重建社会总体性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震云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有整体意识并自有其宏阔构想的作家之一。

革命的“写作”如何可能——再探“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 下载:62 浏览:447

吴舒洁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丁玲的"向左转"不仅在于政治立场的转变,更具体表现在写作形态的变化上。她在1930年代以《水》为代表的"大众化"写作,深刻内在于"左联"的政治运动与文艺组织中。通过对"写什么"及"怎么写"的不断探索,丁玲将写作落实为一种政治实践,在写作中重塑主体与大众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丁玲自觉进入"无产阶级文学"的写作轨道,但也因为1930年代革命政治的局限,写作主体未能真正克服其与革命主体之间的分裂,从而形成了丁玲革命写作中的两副笔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态之维——基于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的反思与展望 下载:49 浏览:389

裴士军 徐朝旭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新时代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罗马俱乐部作为国际知名的学术团体,曾提出构建"世界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极为契合。基于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的反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能仅仅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层面的国际合作,立足生态层面的全球行动同样刻不容缓。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思维,从传统物质主义的幸福观转向追求生态幸福的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世界观与价值观基础。此外,生态维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必将实现人际、国际乃至人与其他生命形式间共享、共赢与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的形成。

面向司法案件的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 下载:40 浏览:348

洪文兴1 胡志强1 翁洋2 张恒3 王竹4 郭志新5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2期

摘要:
以法学知识为中心的认知智能是当前司法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提出了以自然语言处理(NLP)为核心技术的司法案件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技术。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对涉及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这两个NLP基本任务进行了模型研究与设计。针对实体识别任务,对比研究了两种基于预训练的实体识别模型;针对关系抽取任务,该文提出融合平移嵌入的多任务联合的语义关系抽取模型,同时获得了结合上下文的案情知识表示学习。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由下,和基准模型相比,实体识别的F1值可提升0.36,关系抽取的F1值提升高达2.37。以此为基础,该文设计了司法案件的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流程,实现了对数十万份判决书案情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为类案精准推送等司法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语义支撑。

面向司法案件的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 下载:43 浏览:34

洪文兴1 胡志强1 翁洋2 张恒3 王竹4 郭志新5 《冶金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以法学知识为中心的认知智能是当前司法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提出了以自然语言处理(NLP)为核心技术的司法案件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技术。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对涉及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这两个NLP基本任务进行了模型研究与设计。针对实体识别任务,对比研究了两种基于预训练的实体识别模型;针对关系抽取任务,该文提出融合平移嵌入的多任务联合的语义关系抽取模型,同时获得了结合上下文的案情知识表示学习。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由下,和基准模型相比,实体识别的F1值可提升0.36,关系抽取的F1值提升高达2.37。以此为基础,该文设计了司法案件的案情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流程,实现了对数十万份判决书案情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为类案精准推送等司法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语义支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