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85 浏览:497

沈忠华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学分制是为现代大学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对推进新时期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学分制管理第二课堂在我国高校中具有普遍性,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对国内225所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学分制管理第二课堂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学分制的内涵和本质,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对于我们思考当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戏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下载:63 浏览:405

杨振芳1,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传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游戏化学习与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将游戏的竞争机制、反馈系统、团队合作、得分、惩罚、奖励、目标、规则、不确定性等要素融入传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构建了游戏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汇报竞赛(Report match)、主题讨论(Discussion)、评价(Evaluate)等五个基本教学过程。与传统对分课堂相比,该模式能够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引入竞争机制,保障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强化团队建设,确保团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发展性;设置实时反馈机制,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实施该教学模式应注意考察课程与对分课堂的适切性,确保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与多样性,注重团队建设,形成团队认同。

多元研究范式并存: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理想之道 下载:58 浏览:442

田芬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继续教育研究范式是明晰继续教育研究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研究范式共有"比较-借鉴""经验-反思""理论-思辨"三种。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教育领域需要加强实证研究范式和多学科研究范式。为实现继续教育研究范式多元化,继续教育研究者应树立研究范式意识、加强对已有研究范式的反思、发展新的研究范式,并实现范式转换。

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经历对自我教学评价的影响——基于全国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 下载:47 浏览:497

吴薇1 姚蕊1 谢作栩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在线教学大规模开展,许多教师积极参与在线教学。对全国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在线教学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八成左右的教师在疫情发生之前没有开展过在线教学;教龄为1-10年的新手型教师和11-20年的熟练型教师在线教学经历更加丰富,且疫情期间开设的在线课程数量更多;理工农医学科的教师在疫情发生之前和疫情期间开设的在线课程数量均高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疫情发生之前有过在线教学经历的教师对在线教学的评价更高;教师对自身在线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和教学技术使用

导师指导风格与博士生培养质量之关系研究 下载:68 浏览:494

徐岚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案例进行的质性研究发现,博士生导师的指导风格可分为专制功利型、民主权威型、自由探索型和放任型;导师扮演的角色类型包括家长式的权威人物、亦师亦友的引导者、"老板-雇员式"的支配者和科研伙伴式的合作者。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改革导师聘任与考核评价制度,体现指导学生质量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建立博士生培养质量追踪调查机制,及时反馈和促进沟通。

学习素养视域下的大学教学改革 下载:49 浏览:516

洪志忠1 别敦荣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7期

摘要:
高等教育普及化对大学生学习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学习素养是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所养成的适应学习需要且能迁移至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品质,具有持久性、可迁移性和集成性。当前我国大学教学存在片面的教师中心、浅表性学习、功利化教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大学教学改革要重视提高大学生学习素养,重视为不教而教、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而教、为大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研究 下载:84 浏览:505

罗先锋1 潘懋元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是指由代表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两种不同所有制的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的方式和途径。从兼顾所有制属性和法人属性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所有制属性为公的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所有制属性为私的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所有制属性为私的营利性混合所有制三类办学形式。具体样态包括政府与基金会合作办学、公办高校委托管理办学、公办高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所有权为公的PPP项目、公私共同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高校和公共财政经费支持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等多种。

学术职业环境的变革图景、现实效应与优化路径 下载:54 浏览:508

陈斌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当前学术职业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新管理主义广泛渗透其中,政府问责持续升温,学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教师聘任制改革方兴未艾。受之影响,大学教师的身份传统、价值标准、心理预期和工作方式正遭遇冲击。学术职业从身份传统转向契约关系,"闲逸的好奇"变成"仓皇的学问",学术认可机制从普遍主义向特殊主义转变,大学教师的创造力、激情和认同感随之变化。学术职业环境变化引发的消极影响及其可能的非预期效应应引起我们重视,并对当前学术职业政策、制度予以反思与重构。

督促还是淘汰:博士生中期考核机制形成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下载:79 浏览:509

徐岚1 陶涛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中期考核是控制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中期考核的决策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低淘汰率是传统文化背景中的策略选择,学科特征不同导致考核形式多样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如动机和对学术活动的投入程度)、导师指导、院系氛围、培养制度和结构的规范化等。完善中期考核实践应注重提高导师指导质量,尊重多元化需求,探索如何有效评价科研能力,通过考核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话 下载:69 浏览:259

潘懋元1 贺祖斌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潘懋元认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应坚持统筹兼顾、多元发展;大学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出人才,有了人才再出成果,为此必须加强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地方师范大学协调发展要保持师范本色;未来的高等教育既要培养自然人,也要培养"机器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