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社会”与“小家庭”——精准扶贫的情感治理经验探析 下载:55 浏览:360

高旸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既包含国家政策之纵向构建,亦涉及社会成员之横向团结。实践经验表明,精准扶贫以制度治理为依据,以技术治理为手段,以情感治理为辅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路径。情感不仅能加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还可以为基层工作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情感力量。中国乡村社会原子化趋势虽不可逆转,但传统村社情感活力依然强劲,乡村并不会在城市化进程中消亡,合理引导、激发群众情感,可为精准扶贫成果巩固及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内生动力。但在基层情感治理中,治理者需尊重个体情感表达,推动基层情感治理观念由"融情"向"懂情"转变。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下载:66 浏览:474

王汝蕙1,2 《文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检索软件,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与英美小说语料库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差异性对比,尝试验证以小说为题材的英译本中翻译共性的表现程度。研究结果印证了大部分的翻译共性假说,但也证实了汉英语言差异、体裁限制、译者风格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因素对于翻译共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语小说的英译文本具有独特的"翻译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特征。

公共产品供给;二元社会格局;均等化;社会公平主义 下载:51 浏览:356

李爱龙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奈格里对马克思《大纲》"机器论片断"的激进政治解读直接改写了由福柯所开创的生命政治话语范式。在奈格里看来,生命政治与生命权力并不是同一的,而是处于相互对抗之中,生命政治作为一种反抗力量形塑了生命权力。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奈格里确立起劳动与资本的对抗逻辑,由此,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概念——剥削、共产主义和危机的生命政治阐释,从而开辟了生命政治批判空间。撇开其学理上的不足,奈格里的生命政治的范式转换具有不容忽视的建构性意义,它不仅深化了对危机的理解,而且指出了反抗资本逻辑的新道路——出走,在当代视域中建立起危机与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重新塑造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久被遮蔽的阶级逻辑。

科学心理学的观念与人文科学的逻辑奠基 下载:61 浏览:318

高申春1 甄洁1,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动物面孔的识别优势:一项基于快速扫视任务的研究 下载:68 浏览:465

黎兵1 韩瑞卿1 王武2 鲁学明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检验视觉注意分配的类别性偏好,采用快速扫视任务,以首次扫视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指标,探寻动物是否有和面孔类似的注意捕获优势;如果有,则该优势发生在基本类别层次还是上位类别层次。结果发现:(1)相对于非动物而言,动物更容易捕获观察者注意;(2)当动物(狗)作为目标刺激,匹配同领域基本层次的动物(猫)作为分心刺激时,注意捕获优势消失;(3)动物的注意优势是领域间效应。

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主义问题考察 下载:45 浏览:425

葛鲁 嘉陈雷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还原主义是主导心理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是分层的梯级系统,可以通过已知的、低层级的事物或理论来解释与说明未知的、高层级的事物或理论。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在自己的起步的阶段,曾经把物理学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当成了自己的标准。心理学在解说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就把心理行为的规律归结为物理主义的规律。生物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或行为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所决定,人类的社会行为、人格乃至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决定于这些个体、群体、种族或人种的生物因素。还原论与还原方法既有联系又存在着质的差别。还原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合理的地方。这也就可以区分出所谓的物理主义的还原,化学分析的还原、生物决定的还原、生理机制的还原、社会决定的还原、文化制约的还原,等等。在表面上看,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或简约化的研究处理。但是,在深层上看,心理学研究却借助于还原论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并且,这也是将各自不同学科的相关的探索转换成为了心理学的学术性资源。

平等与责任 下载:20 浏览:412

姚大志1 张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对于当代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平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福利平等"引发的关于平等的争论中,表面的起因是昂贵偏好,深层的原因则是责任。在对"福利平等"的批评中,"福利机会的平等""基本善的平等"和"资源平等"都认识到,一种合理的平等主义应该把责任的考虑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平等主义理论试图解决昂贵偏好和责任引发的问题,但是它们的解决都存在某些问题,而且这些解决方案与其自身理论之间也存在内在的不一致。这种情况把我们从政治哲学引向了道德哲学。在道德哲学的思考中,我们通过对"偏好的合理性"和"责任的根据"的深层分析和论证,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昂贵偏好本身是不合理的;第二,人们应该对自己拥有的昂贵偏好负有个人责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