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 下载:72 浏览:412

孙小松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音色热烈且丰富、浑厚且丰满,在器乐作品演奏中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本文从大提琴演奏的实际出发,以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为基础,分析大提琴的音色特征,探讨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及运用。

浅谈高中半音阶口琴器乐教学 下载:93 浏览:502

林品龙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虽然当前初中、小学已经将器乐引进了课堂,但是在高中阶段这方面仍然是空白。本文主要就如何将半音阶口琴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之中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对高中音乐器乐教学空白进行填补。

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对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 下载:93 浏览:496

郭媛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在二胡演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二胡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在众多的二胡作品中,王建民创作的二胡狂想曲作品可谓独具特色,既吸取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保持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既有时代的新意又具民族性,这不仅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艺,并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二胡艺术以及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

歌潮乐浪汇交响——改革开放40年云南音乐发展回望 下载:66 浏览:407

钱康 宁邱健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云南声乐硕果累累:聂耳音乐周开启了民族声乐艺术新篇章;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推动云南合唱事业新发展;央视及云南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光溢彩;云南原生态歌舞、云南歌剧音乐剧创作丰富多彩。改革开放40年,云南器乐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以云南省歌舞剧院民乐团、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为代表的云南民族器乐百花吐艳;以昆明交响乐团、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为代表的云南交响音乐别开生面。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既是再回首,又是再出发。

竖笛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 下载:49 浏览:790

王艳玲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目前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契机。一方面,教师要把理论知识教好,为学生们提供符合其音乐基础理论内容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要想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就要借助器乐进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乐器竖笛为例,针对实际情况就竖笛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浅谈器乐如何进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以六孔竖笛为例 下载:116 浏览:625

秦艳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素养导向,明确了新时代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要注重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课堂器乐的学习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六孔竖笛作为课堂器乐中的一种,以其音色优美方便携带的特点使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小学生活泼乐学,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六孔竖笛教学为例,对小学课堂器乐教学进行了探讨。

葫芦丝进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究——以三沙小学为例 下载:204 浏览:2051

何利莹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12期

摘要:
民族音乐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民族文化艺术的象征。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小乐器技能的掌握。音乐新课程改革也把乐器进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试行。基于小学生年龄特征,音乐课堂中引入葫芦丝教学可以更有效的调动孩子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相对贫瘠的音乐氛围中,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

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下载:329 浏览:3300

朱永慧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器乐教学属于激趣益智的课型,技能训练并不是它的核心思想,音乐素质的培养才是关键。想把学习掌握一件器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内容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但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时代发展中探索创新,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新方法。本文从分析器乐的特点以及应用优势入手,探讨了器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音乐高考生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 下载:342 浏览:1636

胡笳洪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艺术类高考政策的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不断更新变换,艺术类高考逐渐成为高考形势中的发展趋势之一,很多高校都设立了音乐相关专业,并逐年扩招。许多有音乐基础的学生,为了继续走音乐之路,或是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寄望,纷纷通过音乐高考进入大学。由于日常演奏机会和场合的增多,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对考试的影响作用,音乐教师也开始重视学生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寻求开发组织性、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的音乐高考生演奏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

小学音乐、校本教研口风琴、社团课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下载:150 浏览:1444

冀淑红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美”为准则,从根本上培育人的优良素质的一种情感教育。美育能够让学生对生活、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崇高情操,从而推动他们的情感涵养、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乐器演奏中渗透审美因素,在赏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集体合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音乐文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接受艺术的熏陶中,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走进美的天地,在美的天地中,不断寻找美,创造美,传播美。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下载:78 浏览:409

赵雅琪1 汪岷1,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琵琶曲《春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碰撞之下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琵琶独奏曲。这首琵琶曲中最值得探究的是其以苏州评弹风格作为主题素材,以西方古典吉他中的指法为原型,与琵琶本有的指法相结合,使得乐曲将各种雨势描写得惟妙惟肖,将灵气十足的水乡雨景在人们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旨在从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两部分向大家细致地描述并解析这首琵琶独奏曲。

《行云》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排演的启示 下载:96 浏览:311

王煜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民族器乐合奏作品《行云》由17个声部,293个小节组成,错综复杂的和声配置、交织的节奏变化、强弱的连绵起伏,呈现给听众美妙的音响效果及一幅充满想象的音乐画卷。但这也给实际的演奏与排练带来了多方面的难点——各声部音准的高标准训练;拍号在频繁变化时各声部间如何配合演奏;等等。在美妙旋律背后的诸多问题需要指挥和乐手去解决。笔者通过对该作品亲身的演奏、排练、比赛、演出实践,对五所高校民族乐团的观摩,对当代杰出音乐家的采访,以及自身对该作品的二度创作分析,得出经验与总结,以解决对该作品在排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乌兰察布市小学器乐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下载:79 浏览:409

张博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音乐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节日和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文化基石,通过音乐,我们了解和体验不同社会的风俗。全面细致地学习音乐,我们可以学到一种表达感情的强有力的语言。当前,乌兰察布市的小学教育体制一向以主科为主,副科为辅。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主科的地位,而以音乐为代表的不计入文化课总分的学科就只能退居二线,成为所谓的副科。事实上,艺术类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够放松心态,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课,对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的益处。所以,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器乐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并大力推广。本论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对乌兰察布市小学器乐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基本的调查分析。通过笔者的调查及统计,确切地反映出一系列乌兰察布市小学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乌兰察布市小学器乐教育的解决对策,以期望能够为义务教育阶段器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助力高职音乐课堂传统器乐教学模式变革——探索AI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1609

巢蓉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演进,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其中高等职业音乐教育成为瞩目的焦点。传统器乐教学模式暴露出教育资源分配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及个性化指导缺失等局限性。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诸如智能化伴奏系统、虚拟现实教学场景、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规划以及智能化评估机制,能够有力地改善并升级这些既有教学模式。本研究细致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音乐课程中器乐教学的传统模式现状,并前瞻性地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施策略,旨在为高等职业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拓新视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